貴州平塘縣掌布“藏字石”景區簡介

掌佈景區距縣城65千米,從縣城出發開車約1小時,面積約10平方千米,有景物景觀30個,是黔南州首家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以槽渡河上游浪馬河段的峽谷為主體。峽谷長6千米,切割深度50-25米,谷底寬30-50米,由於岩層產狀和河流流向的變化,峽谷的結構有斜向谷、順向谷和橫向谷等多種類型。兩岸多懸崖峭壁和奇峰異石,溶洞密佈,喀斯特岩溶特徵明顯,地質奇觀獨特,自然景觀迷人。有被遊人稱為奇山、奇水、奇石、奇洞、奇竹、奇樹、奇魚的七奇景觀。尤以藏字石上顯現的“中國共產黨”五個剛勁有力的凸型大字令人稱絕。藏字石因重約百餘噸的巨石墜地中裂為二,在岩石節理面天然凸顯“中國共產黨”而蜚聲海內外。


掌佈景區主要看點和玩點是藏字石,當地布依族群眾又稱“救星石”,巨石從石壁上墜落而下後分為兩半,裂面上清晰排列五個大字“中國共産黨”, 據測量,五個字平均高25.2釐米,平均寬17.8釐米,字體較石壁表面突出0.5-1.2釐米。字體勻稱方整,每字近一尺見方,筆劃直挺,突起於石國,一時前來觀奇探秘的社會各界人士和省內外遊客趨之若鶩,昔日偏僻的掌布鄉門庭若門。

貴州平塘縣掌布“藏字石”景區簡介

為了尊重科學,尊重事實,平塘縣委、縣人民政府邀請了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地質專定李廷棟、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地質專家劉寶君中國地質大學教授、國土資源部國家地質公園評委、著名吉生物學家李鳳麟教授等1 5人組成的專家團於2003年12月5日至8日深入貴州平塘掌布河峽谷,對“藏字石”進行現場勘察和科學論證。專家給出的結論是:“該地質奇觀位於中二疊統棲霞組深灰色巖中(貴今約2.7億年左右)。岩層中的古生物化石及生物碎屑似層狀分佈,經溶蝕及差異風化作用,使用物碎屑組成各種圖案。這些圖案包括像中國共產黨幾字在內,從不同角度觀察,均可有多種意會。這些現象雖然是極其罕見的小概率事件,但均可從地質科學特別的沉積地質學上得到解釋和說明。”其存在概率約為一百億萬分之一,概其罕見,堪稱世界地質奇觀,具有不可估量的地質研究價值。

貴州平塘縣掌布“藏字石”景區簡介

石蛋群位於掌布峽谷3千米處的河沿岸邊。在一處長約5米、寬約2米呈40。傾斜的石壁上,鑲嵌有300多枚“石蛋”,半埋半露,直徑30 - 40釐米,外表灰白色。據地質專家考察鑑定,石蛋系成巖期地質作用形成的一種沉積構造,產於馬平組灰巖(距今約2.92 - 3.2億年間)下部,為海中的沉積物在成巖過程中,來源於海水的硅質從碳酸鹽中析離富集,並在表面張力作用下形成球狀體。

貴州平塘縣掌布“藏字石”景區簡介

溶洞位於景區藤竹峽右岸山腰上。洞有三層,上層因洞中岩漿滴在洞底常年經流水沖刷形成美麗的雲朵,稱之為祥雲洞。行走洞中,空氣清新,涼氣襲人,可聞暗河流水轟鳴。第二層因舊時當地百姓曾在此中熬硝,稱之為為熬硝洞。洞中石筍林立,塑成各種形狀,諸如擎天一柱、美人魚、群龍歡舞、神龜、八仙桌、天然水渠、天然壩子等。第三層是陰陽洞,也稱冷熱水洞,其地下河出口僅高出峽谷河流水面0.5-1米。洞中有兩條暗河,分由兩個岔洞流出,右岔洞流出的是冷水,左岔洞流出的是熱水,兩者溫差約10℃。

貴州平塘縣掌布“藏字石”景區簡介

在浪馬河谷中段兩邊的懸崖上,遍生著蔥蘢翠綠的藤竹。這種竹子,似竹非竹,似藤非藤:說它是竹,可卻與大多竹子不一樣,柔韌綿長,像纏綿不清的藤蔓:說它是藤,可每根主幹皆有竹節,枝葉呈現竹子的基因,分明是竹子。然而在全世界關於竹類植物(約有70多屬1200多種)的記載中,幾乎找不到藤竹的系統描述,但在掌布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它卻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將峽谷染成青翠之色展成激越奔騰的綠色瀑布。

貴州平塘縣掌布“藏字石”景區簡介

在整個峽谷水中,生活著一種魚,不過寸把長,身材細挑,玲瓏可愛。坐在鵝卵石上,將腳沒入水中,稍頃,魚兒便成群結隊而至,悠悠地親吻人體,被吻之處癢癢地舒適無比,當地的布依族,把它叫吻人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