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縣:用好用活旅遊資源 做大做強文旅產業

堅持把特色鄉村旅遊作為脫貧奔康的重要抓手,行政管理與市場運作雙向發力。突出文化時間和旅遊空間“兩根主線”、文化靈魂和旅遊載體“兩個極核”、文化惠民和旅遊富民“兩大功能”。

曾幾何時,平昌縣板廟鎮大石村還是一個貧困村。2018年4月,大石童話小鎮正式開園,當年營業收入就達到6360萬元——大石村的鄉村旅遊之路越走越暢。

近年來,該縣堅持把特色鄉村旅遊作為脫貧奔康的重要抓手,行政管理與市場運作雙向發力,旅遊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裂變和跨越。

打造品牌景區

以龍頭之勢引領文旅融合大發展

平昌現有7個AAAA級景區,景區多而分散,沒有龍頭景區是一大短板。為解決這一瓶頸,平昌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堅持以文化樹特色、以龍頭促帶動,立足現有文化旅遊資源,進一步做實《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著力構建“三山兩水一古鎮”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堅持把白衣古鎮作為引領性工程,依託國家歷史文化名鎮等品牌優勢,全面啟動古鎮二期項目建設,提速推進溫泉山莊、柳州花海等項目,加快創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擴容提質建設駟馬水鄉,深度開發孝道文化系列產品,啟動建設羅中立鄉土藝術美術館,加快建設大峽谷二期、巴山田園綜合體,打造“山裡水鄉·父親村莊”。依託龍頭景區帶動引領縣域景區提檔升級,整體提升全縣旅遊承載力、吸附力、競爭力。

豐富產品體系

以遊客之需培育文旅融合大業態

平昌有著豐富的文化和旅遊資源,紅色文化、田園風光隨處可見。“下一步,將大力發展‘研學遊’,依託中國工農紅軍石刻標語園、大石童話小鎮等教育實踐基地,培育豐富研學旅遊產品,力爭創建一批省級以上研學旅行基地,打造研學旅遊目的地。”該負責人說。

積極發展“康養遊”,持續完善三十二梁、鎮龍山等景區醫療、康養功能配套,加快建設森林康養和避暑休閒目的地。整合發展“園區遊”,堅持園區即景區,在“一區三園”植入旅遊景觀,提升豐富茶葉、花椒等特色產業基地旅遊元素和功能,加快建設華山田園綜合體,在產旅融合中打造靚麗風景線。提質發展“城市遊”,打造金寶山城市近郊康養體驗區,提升佛頭山運動休閒城市公園,做活江口老街、七古水街,建設省級宜居縣城。

加強投入支撐

以市場之手助推文旅融合大提升

平昌作為國家級貧困縣,要實現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大發展,引入“外援”、廣拓外地客源是必不可少的途徑。

按照規劃,平昌縣將藉助積極引進深圳文旅等大企業,做大做強縣文旅投資集團、本土企業,充分依託社會資本參與景區開發建設。持續強化景區企業化經營管理,引進專業公司和團隊管理營運。大力發展旅遊民間社團組織,加快培育一批中小微文旅合作社和旅遊商會,廣泛吸納景區周邊農戶參與。

廣拓半徑推進線路營銷,精準對接浙江青田、陝南等客源市場,持續深化與周邊旅遊線路的聯合開發。創新推進新媒體營銷,演紅《下里巴人》文化旅遊大戲;立足特色推進商品營銷,大力實施“遊客後備箱”行動,圍繞地域文化和青花椒、茶葉、生態養殖等特色產業,升級開發一批“紅綠古特”旅遊商品,以平昌印象和平昌味道進一步提升平昌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實習生 彭敏 記者 李雲良)

原標題:用好用活旅遊資源 做大做強文旅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