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過穿山甲吧,它們已經快被中國人吃光了

放過穿山甲吧,它們已經快被中國人吃光了

上世紀60年代到2004年,我國境內的穿山甲數量減少了89%到94%,很多保護區已經連續很多年沒有觀測記錄。

2017年,一副海報上了熱搜。

當時,這副海報因為排版問題備受嘲諷。“穿山甲最大的天敵是Angelababy,人類才能保護穿山甲”一時成了著名的網絡玩笑梗。

放过穿山甲吧,它们已经快被中国人吃光了

但玩笑歸玩笑,這副海報的出現,反映了難題:中國既是最常參與穿山甲走私的國家,也是走私穿山甲的主要消費國。環保組織希望改變大眾的消費習慣,卻苦不得法,只得把希望寄託在頭部明星身上。

如今,兩年過去,情況有所改善了嗎?

現狀

“至少從數據上來看,根本就沒有取得效果,走私和野外的捕殺都在加劇。”面對《中國慈善家》提出的問題,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助理秘書長,穿山甲工作組成員蘇菲遲疑了一會兒,直言道。

資料顯示,穿山甲是世界上唯一一種披覆鱗甲的哺乳動物,主要以昆蟲為食。受驚時,會把身體蜷縮成一團,靜止不動,使堅硬的鱗甲朝外,叫獵食者無從下口。但這個特性‍反而使其更容易被人類所抓捕。

穿山甲之於人類,主要有兩個作用:食和藥。上世紀70年代,穿山甲在非洲和亞洲都比較常見,根據估算,彼時中國大陸還保有數十萬只穿山甲。但短短40年,隨著人類的大肆捕殺,數量急劇下降。

放过穿山甲吧,它们已经快被中国人吃光了

2019年3月中旬,中國綠髮會“非洲俠”志願者的獨身前往尼日利亞調研穿山甲販賣情況。圖/受訪者供圖

截至2014年,根據《IUCN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等級和標準》推測,因為走私,非洲六種穿山甲種群數至少減少了70%。離中國最近的馬來穿山甲減少了90%。2014年,穿山甲的8個種群中的6個種群被划進了“瀕危”,剩下的2個,中華穿山甲和馬來穿山甲,則被划進了“極危”,處境比大熊貓還危險,幾乎已經處於“功能性滅絕”的狀態中。

所謂“功能性滅絕”是指該物種的生存環境被破壞,數量非常稀少,以致其在自然狀態下基本喪失了維持繁殖的能力,通常被認為是物種滅絕的先兆。

而截至2000年結束的全國第一次野生動物資源調查顯示,廣西境內穿山甲種群數量僅有990只左右。湖南省林業廳早些年的調查中,穿山甲存在的數量為零。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理事吳詩寶則在一次採訪中表示,上世紀60年代到2004年,我國境內的穿山甲數量減少了89%到94%,很多保護區已經連續很多年沒有觀測記錄。

2012年至今,廣西林業勘測設計院使用紅外相機進行持續6年的廣西穿山甲野外種群調查,目前,尚未在野外發現穿山甲實體。

中國大陸國土面積大,穿山甲的數量少,再加上基因單一,繁衍交配相當困難,情況同該定義基本相符。

數量本就稀少,但偷獵的猖獗卻有增無減。

2019年7月,中國和新加坡海關聯合破獲走私案,截獲穿山甲鱗片11.9噸;

2019年2月,香港海關官員宣稱,在一個集裝箱內查獲了約8300公斤穿山甲鱗片和2100公斤象牙。非法貨物價值估計約為800萬美元;

2018年9月,廣州海關工作人員在對一票花崗岩毛板例行檢查時,發現貨倉的花崗岩毛板下藏有大量穿山甲鱗片,共計7.26噸,這只是鱗片的重量;

2017年11月,深圳海關破獲全國最大宗穿山甲鱗片走私案,繳獲鱗片11.6噸,意味著24839頭穿山甲死於非命;

2016年12月,上海海關查獲穿山甲鱗片走私案,重達3噸,共6424頭穿山甲不幸遇難……

在BBC紀錄片《穿山甲:被捕殺最多的動物》中,根據動保人士估算,如果不加大保護力度,穿山甲將於10年後徹底消失。

原因

偷獵者之所以獨愛穿山甲,主要還是因為背後巨大的經濟利益。因為中國的穿山甲幾乎蕩然無存,走私者便將手伸到了非洲。

相關人士透露,在非洲當地,穿山甲鱗片的收購價為每公斤三百到五百人民幣不等。而根據春雨醫生數據,2016年的一項調查顯示,藥材批發市場每千克甲片的平均價格為:熟甲片3565±920元/kg,生甲片3349±1038元/kg。而中藥店的零售價約是批發價的2倍,熟甲片為 6576±2025元。

走私犯只需把甲片從非洲運到中國,就能獲利十倍。自然前赴後繼。

上述數據還具有滯後性,因為穿山甲數量逐年減少,價格依然在不斷攀升。蘇菲向中國慈善家透露,目前,一隻穿山甲的平均價格在一萬元人民幣左右。這還只是一級市場的收購價格,如果流通到消費者終端,會更加昂貴。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但如果市場需求不減,再多的監管手段都是治標不治本。

尷尬之處在於,在我國,穿山甲入藥有合法的空間,還被明確記載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藥典顯示,中華穿山甲的功能和主治包括:活血、通經、下乳、消腫等。但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領域還是催乳。這也是Angelababy當時在海報中主打的一項內容。

放过穿山甲吧,它们已经快被中国人吃光了

但催乳說法缺少實驗數據支撐,穿山甲能穿山打洞,所以就能通乳。此邏輯和核桃補腦如出一轍,都屬於“以形補形”的範疇。而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其成分主要為角蛋白,跟人的指甲沒區別。

拷問

今年二月,自媒體“春雨健康科普”發表文章《快死絕的穿山甲,和吃不夠的中國人》,文章中對兩個問題進行了拷問。

首先是使用定額和進口限額之間的巨大出入:

2007年,我國全面禁止狩獵穿山甲,但是林業局依然規定,獲得許可證的定點醫院和藥廠可以用穿山甲鱗片入藥。

2008年開始,林業局每年向社會披露穿山甲的消耗控制量,也就是每年批准使用的量,這個數字穩定在每年在26500公斤左右,相當於5.7萬頭穿山甲。粗略估計,2008-2018十年間,僅“合法入藥”就消耗了57萬頭穿山甲。

批准使用的穿山甲片從哪裡來?打獵被禁止,只能靠進口和庫存。但合法進口額有限制,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數據,2001-2014年間,中國年均甲片進口額僅為446千克,遠遠達不到批准消耗量。庫存一說更是無法讓人信服。

放过穿山甲吧,它们已经快被中国人吃光了

第二個問題則直指各地的“人工養殖場”,文章用詞激烈,甚至將其指控為“洗白非法貿易提供的煙霧彈”。

2007年,國家禁止獵殺穿山甲後,國內穿山甲養殖公司崛起。國家林業局曾下發文件,表示,下達的年度消耗量不能滿足需求的,有關企業可選擇依法向合法養殖企業購買。

但業內公認的常識是,穿山甲的人工養殖極難成功。

在過去的150年裡,全球有超過100家動物園或養殖場對人工飼養穿山甲做出嘗試,但是絕大多數都在6個月內死亡,極少數能活過兩年。因為穿山甲的一大特點,就是在人工環境中容易抑鬱、生病、不進食,而強制餵食對其身體損害極大。

BBC紀錄片《穿山甲:被捕殺最多的動物》中也提到,世界上只有三個人成功養育過穿山甲。紀錄片主角瑪麗亞·狄克曼興建了佔地300公頃的專業救護中心,但也只是依託原穿山甲棲息地,並沒有過多進行人工干預。

放过穿山甲吧,它们已经快被中国人吃光了

BBC紀錄片《穿山甲:被捕殺最多的動物》中的瑪麗亞·狄克曼。

為此,基金會成員都感到好奇,這些宣稱養殖成功的企業,到底是什麼情況?

但實地考察受到了重重阻礙。蘇菲向中國慈善家雜誌表示,一次,廣西自治區林業局下屬的一家林科院放出消息,稱成功繁育出100多隻穿山甲。基金會便派人前去探訪,但還沒問兩句,工作人員就把志願者往外拖:不要看了,就給你看一眼就行了。

於是基金會提出,主動幫林業局鑑定穿山甲的原生地。“只要給我們一塊糞便,或者拿個棉籤在它身上擦一擦,通過科學的手段就能夠知道它的來源。”如果要野放,還可以在身上安裝追蹤器。不過,這些提議統統被拒絕了。

關於放生,林業部門也有其合理的顧慮。根據《南國早報》早先一篇報道,有專家認為,目前推薦使用的跟蹤器並不適合中華穿山甲的體型。此外,面對穿山甲的經濟價值,一般老百姓很難不動心。倘若保護區的管護能力不提高,就很難避免當地老百姓對穿山甲的干擾和捕捉。

中國綠髮會與原廣西林業廳之間一直存在矛盾。根據界面新聞報道,爭議可以追溯到兩年前。2017年8月2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海警第三支隊查獲一起涉嫌非法運輸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廣西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將所查獲的34只馬來穿山甲(其中活體33只,死體1只)帶回基地進行救護。

但兩個月以後,該批被救助的穿山甲全部死亡,其中包括經檢查身體狀況良好的8只穿山甲。救護期間中國綠髮會曾提出救助建議,均被原廣西林業廳拒絕。

為準確掌握穿山甲救護信息,同年,中國綠髮會向廣西林業廳寄送了第一份穿山甲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要求其就以下問題進行答覆:從2012到2016,五年來收繳了多少隻穿山甲,去向哪裡?成活多少?放生多少?但對方表示沒有彙總義務,申請一直未被回應。基金會只好將廣西自治區林業局起訴,強制要求其信息公開。

2019年8月9日,南寧中院最終支持了基金會的訴求,判決林業局作信息披露。但在基金會看來,林業局給出的數據依然存疑。因為沒有辦法審計核對。“2012到2016年,五年的數據,他們給的只有1000多隻,這不可能,他一年都不止收1000多隻。”蘇菲說。

林業局持有的穿山甲數量無從驗證,海關送出的穿山甲數量也對不上。

2018年12月,南寧海關召開發佈會,宣稱自2016年以來,共查獲涉案穿山甲2578只。基金會發函要求確認數據,卻得到了重新答覆後的結果:只有100多隻。之前是弄錯了。

因為無法從銷售源頭做出突破,目前,基金會決定“曲線救國”,主要針對購買企業進行訴訟。

“藥典裡寫中華穿山甲可入藥,但現在中華穿山甲早就沒辦法商業性利用了,這些企業就採購非洲的穿山甲,這是違法的。”蘇菲說。

(根據受訪者要求,蘇菲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