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週末BC連發三場地震!警報頻繁拉響之後是真槍實彈

一有地震就發“重磅”,小編自己都寫的有點疲憊了,感覺自己像”狼來了“的小騙子,製造恐慌販賣焦慮。

長週末BC連發三場地震!警報頻繁拉響之後是真槍實彈

但是轉念一想,萬一這次是真的呢?

所以強打精神還是向大家再發一次警報吧。

剛剛過去的“國殤日”長週末,BC省位於溫哥華島以西以北的Haida Gwaii區域連發三場4.5-4.7級地震。

儘管說是三場地震,但據加拿大地震局證實,每一場之間相隔只有數秒。

而且要特備強調的是,後面兩次並不是第一次的餘震,而是真正切切的“三場地震”。

按照地震學家的說法,胡安德富卡板塊又向北美大陸板塊的深處挺進了一下

長週末BC連發三場地震!警報頻繁拉響之後是真槍實彈

“挺進”的足夠深之後就要出大事了!

以黃三水為代表的吃瓜群眾不以為然,他們認為BC省的大地震預測就是“狼來了”,狼每天都在地球上活動,但又有多少人被狼咬死了呢?

不過地震學家這一次有全新的說法,值得”地產經紀黃三水”認真學習。

說法就是,週末發生的三場地震除了天災還可能是人禍!

BC省能源局證實,最近發生在BC省的有感地震,好幾次都是發生在油氣田進行注水作業之後。

根據科學資料,油氣田多采用液壓法,就是向油氣田內部注入液體,目的是打開通向地面的裂縫同時讓油氣流動起來。

在BC省的Dawson Creek和Fort St John地區都有不優質的油氣資源,這裡也有BC省最密集的自然資源採集場。

長週末BC連發三場地震!警報頻繁拉響之後是真槍實彈

但液壓法的弊端就是會對地下岩層產生巨大壓力,如果板塊本身的碰撞已經有了巨大的壓力,那開採油氣作業就可能成為壓垮板塊的最後一根稻草或者是超級地震的直接誘因。

加拿大地震局表示,理論上哪怕很少量的液壓也可能導致地震爆發。

根據公開報道,目前BC省石油和天然氣委員會正在著手製作BC省地下斷層地圖,指導油氣公司不要在作業時鑄下不可挽救的大錯。

地震局對油氣田的另一項擔憂則來自於油氣儲備和運輸設施。這也是NDP領導的BC省政府最主要的政治擔心。比如:

1、本拿比山的儲油罐會在大地震發生時造成巨大的二次傷害。

2、比如超級地震來臨時輸油管會讓大溫陷入塗炭。

長週末BC連發三場地震!警報頻繁拉響之後是真槍實彈

小編不知道在發展經濟和環境風險之間應該如何取捨,但悲觀主義者卻認為儲油罐和輸油管在建設時都是人跡罕至的地方,但隨著大溫地產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口靠近這些危險的設施。

所以超級地震的直接威力或許可怕。但伴隨而來的次生災害或許是最危險的殺手。

根據科學家的預測,BC省所處的胡安德富卡板塊和北美大陸板塊仍然沒有建立起穩定的力學關係,所以每隔40-50年,兩個板塊之間就有一次比較大的位移,這種位移對人類來說就是超級地震。

上一次超級地震發生在1946年的溫哥華島,造成了大規模的山體滑坡、地面液化、淡水海嘯。

從時間來看,1946年至今已經是73年,如果科學家的預測沒錯那下一次超級地震隨時光臨,但現在人口更密集,有可能帶來風險的設施更多。

2019年10月,溫哥華市政府還公佈一份了地震損害地圖,地圖顯示,超級地震受災情況最嚴重的恰恰是大溫房價最高的區域。

長週末BC連發三場地震!警報頻繁拉響之後是真槍實彈

其中包括了:

1、溫哥華西端(WestEnd);

2、基斯蘭奴(Kitsilano);

3、唐人街(Chinatown);

4、南格蘭威爾(South Granville);

5、PointGrey;

6、馬寶(Marpole)等地區。

對黃三水而言,時不時出現的超級地震預測也是對房地產市場的巨大利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