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孤城閉》遲遲未播,“限古令”下,古裝劇路在何方?

2019年,餘額已經不多,回顧年初,幾大衛視預播的電視劇名單,發現還有幾部古裝大戲,遲遲未播,比如:《慶餘年》、《三生三世枕上書》、《大明皇妃孫若微傳》、《江山故人》、《孤城閉》、《天下長安》、《劍王朝》等等,都是本年度古裝大劇,備受關注。

《慶餘年》《孤城閉》遲遲未播,“限古令”下,古裝劇路在何方?

在未能播出的劇集中,有不少投資巨大的劇集,比如:《慶餘年》,原本預定在浙江、東方兩個電視臺拼播,同時,這部劇也是被觀眾們非常看好的一部戲,本劇除了張若昀、李沁、辛芷蕾、宋軼等年輕演員外,老戲骨陳道明和吳剛也有加盟。

《山河故人》由章子怡、週一圍聯袂主演,也是章子怡第一部主演的電視劇。而《孤城閉》卻是由國劇“金子招牌”之稱的正午陽光製作,當紅演員王凱、江疏影領銜主演。

《慶餘年》《孤城閉》遲遲未播,“限古令”下,古裝劇路在何方?

這些劇集,在年初電視臺發佈的待播名單裡,可是各大平臺爭相競買的“香餑餑”,而今,在“限古令”之下,“香餑餑”都是雷區,能不能播出都成了大問題,更不要說給出品方盈利了。

那麼,在史上最嚴格的“限古令”之下,古裝劇是不是就要銷聲匿跡了呢?也不盡然。原因有三:

首先,古裝劇有龐大的受眾群體

在2015年,“限古令”頒佈之前,古裝劇在影視市場裡大行其道,題材種類也是五花八門,從名著改編、探案傳奇、戲說古人、到各類武俠、穿越,玄幻、宮鬥、權謀,可以說,包羅萬象,無所不拍。

《慶餘年》《孤城閉》遲遲未播,“限古令”下,古裝劇路在何方?

也正是古裝劇出品的太多太亂,導致古裝劇市場魚目混雜,良莠不齊,為了約束和整頓亂象叢生的古裝劇,2015年開始,廣電總局頒佈了“限古令”。

即使有了“限古令”的約束,我們從近幾年來,電視劇製作備案集數和市場所佔百分比來看,古裝劇依舊佔有不小的市場份額。

《慶餘年》《孤城閉》遲遲未播,“限古令”下,古裝劇路在何方?

《慶餘年》《孤城閉》遲遲未播,“限古令”下,古裝劇路在何方?

而且每年都有爆款產生,比如2015年火了《琅琊榜》、2016年有《錦繡未央》、《女醫明妃傳》、2017年有《楚喬傳》,2018年有《延禧攻略》、2019年有《長安十二時辰》和《陳情令》等等。這些爆款劇激發的熱度,很吸粉,也培養了大量的喜歡看古裝劇的觀眾。

《慶餘年》《孤城閉》遲遲未播,“限古令”下,古裝劇路在何方?

其次,只要控制好成本,有很大的盈利空間

正因為古裝劇市場裡,爆款劇層出不窮,也讓演員和出品方賺的盆滿缽滿,如此也就近一步刺激了古裝劇的創作。即使在今年最嚴的“限古令”頒佈之後,依舊有不少古裝劇開機拍攝,就證明了這一點。

比如趙麗穎產後復出,接演的電視劇《有翡》已於今年9月份順利開機;還有林一、趙今麥主演的《玲瓏》、何泓姍與何潤東主演的《步步青蓮》等劇也陸續開機,投入拍攝。

《慶餘年》《孤城閉》遲遲未播,“限古令”下,古裝劇路在何方?

只是今年開拍的古裝劇,為了控制成本,開始啟用由新人領銜主演,找一些實力中年演員做配角的模式。像以前那樣,請諸多一線演員聯合主演的模式,顯然已經很難盈利了。

就像《如懿傳》,僅主演霍建華和周迅的片酬就抽走了一億多。古裝劇在服化道方面的投資本來就大,再加上著名演員的天價片酬,成本就高上加高。

如果沒有“限古令”,古裝劇在各大平臺的售賣不成問題,但在“限古令”下,大成本的投入,是否能盈利,就成了未知數。所以,製作方就傾向於控制成本,啟用新演員。

《慶餘年》《孤城閉》遲遲未播,“限古令”下,古裝劇路在何方?

最後,新演員容易吸粉,樂意參演

當出品方為了控制成本,啟用新演員的時候,新演員也是樂於參演的。一是因為古裝劇內容廣泛,人設形象奇絕飽滿,利於吸粉,二是古裝劇只要質量有保證,很容易成爆款,而演員也可以藉此一炮而紅。

就如王一博與肖戰,《陳情令》的火爆,讓兩個人成為當紅辣子雞,新演員一旦有了名氣,好的資源也會向他們傾斜。又比如吳謹言和許凱,也是憑藉爆款劇《延禧攻略》一炮而紅的,有了前車之鑑,所以,許多新演員也樂於參演古裝劇。

《慶餘年》《孤城閉》遲遲未播,“限古令”下,古裝劇路在何方?

因為有上面因素,即使“限古令”很嚴格,古裝劇依舊有穩定的市場份額,只是在內容和製作上要更加精準才行,既不能碰觸官方的政策紅線,又能把握觀眾的需求,那麼古裝劇仍然大有可為。

比如今年播出的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陳情令》、《九州縹緲錄》等劇,雖然開播之前很低調,但因為質量過硬,依舊形成了收視率與口碑雙贏的局面。這些劇集的成功,也為後面的古裝劇製作提供了諸多思路與發展趨勢。

《慶餘年》《孤城閉》遲遲未播,“限古令”下,古裝劇路在何方?

第一, 內容為王,質量第一

“限古令”下,依舊有爆款劇產出,說明內容依舊是古裝劇的“免死金牌”。從豆瓣電視劇的高分榜上,我們也能看出在前十名的榜單中,古裝劇佔有六個名額,分別是《大明王朝》、《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武林外傳》、《琅琊榜》,那就說明,只要講得故事夠精彩,得到觀眾們的認可,市場依舊會高度接納。

比如,這兩年聲名鵲起的《大秦王朝》系列,走正劇的路子,尊重歷史的真實性,塑造人物也比較好,就容易過審,而且市場反應也不錯。

《慶餘年》《孤城閉》遲遲未播,“限古令”下,古裝劇路在何方?

第二, 壓縮成本,看演技選演員,流量不再是首要因素

這兩年,流量小生小花,流年不利,在觀眾審美進入理性階段後,一切以實力說話,再也不是憑著一張臉就有戲拍,依靠摳圖與替身就能大把賺錢的時代了。而一些演技不錯的年輕演員有了更多出境機會。

比如張若昀、李沁主演了《慶餘年》、李一桐與許凱主演《大唐女兒行》、迪麗熱巴和高偉光主演《三生三世枕上書》等。如果說,這兩年是實力演員的黃金時代,那麼這應該也是新演員的好機會。為了控制成本,很多影視製作公司也願意給新演員以機會。

《慶餘年》《孤城閉》遲遲未播,“限古令”下,古裝劇路在何方?

總之,“限古令”之下的古裝劇發展就是一個減量提質的過程。嚴要求,勢必給影視製作公司一定的壓力,轉變影視製作公司的運營模式,從而產出更加優秀的影視作品。文/惜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