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重慶怎樣才能做的更好?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重慶怎樣才能做的更好?

2019重慶英才大會閉幕式 來源:華龍網

11月10日,2019重慶英才大會圓滿落下帷幕。這是一場集交流思想、促進合作、對接人才於一體的國際性招才引智盛會——180餘位全球知名科學家、國際組織負責人、大學校長、行業領軍人物、獨角獸企業負責人,以及1.5萬餘名海內外優秀人才參會。簽約緊缺急需優秀人才608名、項目227個,分別是去年的2.8倍、1.4倍。

大會期間,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正式揭牌;西部12個省區市發起成立“西部人才服務聯盟”西部人才服務聯盟正式組建,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全國高端人才實踐基地簽約落地。中國工程院董家鴻院士團隊,將與巴南區合作共建肝膽與腫瘤特色三甲醫院和研發機構…………重慶英才大會組委會有關人士稱,目前還有一大批項目和人才正在對接洽談中。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重慶怎樣才能做的更好?

圍繞發揮“三個作用”,為期兩天的英才大會舉辦了“會、論、演、賽、談”等36項活動。知名大學校長圓桌會、“院士在重慶”座談會、“女科學家與智能時代”專題論壇、中國僑聯特聘專家委員會年會、“千名博士重慶行”、大數據智能化學術論壇、量子信息技術高峰論壇、國際綠色航空科技(重慶)論壇、獨角獸企業重慶峰會、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人才發展峰會等活動,場場人氣滿滿。如重慶日報評論那樣,“一場一場關於人才的盛會,讓尊重人才、尊重創新、尊重知識蔚然成風。”

與會嘉賓普遍認為,重慶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生態優勢、產業優勢、體制優勢,再加上當前深入實施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及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行動計劃,使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優質人才嚮往重慶、紮根重慶,為重慶高質量發展獻智獻力。

“內陸開放高地、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是人才高地,是人才嚮往之地。”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博導袁道先表示,自己將繼續紮根重慶,為石漠化治理、水汙染防治作出貢獻。

“重慶不但能留住人才,還能吸引人才。”曾在美國工作20年的重慶迪納利醫藥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執行總裁蒙敏說,公司從四川、北京、杭州、上海等城市引進了一批人才,目前這些人才在重慶工作生活都很好。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航天雲網公司副總經理、重慶工業大數據創新中心董事長祝守宇認為,重慶是一個幹事創業的好地方,重慶人堅韌頑強、開放包容、豪爽耿直、勤勞勇敢,這些都與企業家精神息息相關,“重慶舉辦的英才大會,給人才創造了一個幹事創業的機遇和舞臺。”

加拿大頑石投融網絡服務公司總裁楊軍表示,通過英才大會,他看到兩江新區的產業優勢明顯,頑石將協同加拿大的資金管理公司、諮詢公司、孵化器、高校實驗室、會計師事務所,一起為好項目提供優質孵化環境,並提供相關的金融諮詢支持。頑石的專家委員會也可以為孵化項目提供培訓、指導和相關專業技術的協助支持。

國際知名專家莫漢·莫納什尼表示,“英才大會讓我們看到了重慶良好的人才環境,這為英才和專家提供了好的工作環境”。他建議,重慶未來可通過不斷增強行業多樣性,從而獲得更高的競爭力。

長城戰略諮詢合夥人周濤認為,重慶正處於新經濟發展的機遇之期,未來的經濟增長中有四個吸引力:

一是產業基礎的吸引力,重慶有非常好的實體經濟的優勢,可以為智能的裝備、終端提供助力,同時企業轉型升級又有大量的服務需求提供給新經濟企業。

二是海量場景的吸引力,重慶是一個超大型城市,人口眾多,在醫療、教育、園區、社區領域裡面都有非常多的場景和機會;三是區位交通的吸引力,無論西部陸海新通道還是中歐班列,重慶都有非常好的引領地位,決定了其交通便捷性能夠輻射全球範圍;四是政策聚焦的吸引力。目前,重慶正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對新經濟、新興科技的發展重視程度前所未有。

1 、重慶愈發重視人才引進的原因

高規格舉辦的2019重慶英才大會,只是近年來重慶全力營造重視人才用好人才氛圍的縮影。為了吸引海內外人才落地,重慶早前就先後出臺了《重慶市引進高層次人才若干優惠政策規定》和《重慶市引進海內外英才“鴻雁計劃”實施辦法》兩個文件。其中,前者注重學術評價,後者注重市場化引才,各有側重,互為補充,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備的引才政策體系。

2017年8月,兩江新區對外發布4個“黃金十條”,既是招商政策,又是招才政策。將設立每年不少於1億元的人才專項資金,10億元的創新創業專項資金,以及打造總量不少於100萬平方米的“人才房”。

同年9月印發的《重慶市與知名院校開展技術創新合作專項行動方案》表示,對引進建設的研發機構,從認定為新型高端研發機構次年起,根據其人才團隊、研發投入和建設規模等情況,連續四年給予研發專項支持,每年資助經費不超過1000萬元。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重慶怎樣才能做的更好?

去年,重慶出臺《重慶市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行動計劃》,將實施萬名高端人才集聚、十萬產業人才培養、百萬緊缺實用人才開發等10大行動、32個專項,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推進科技創新、以提質增效為方向推進教育強市、以“近悅遠來”為目標建設人才強市。

該行動計劃提出,重慶將設立海外引才聯絡站50個,海外技術合作平臺(離岸創新創業基地)50個,引進各類緊缺急需優秀人才1萬名、團隊300個,其中大數據智能化領域領軍人才100名、團隊100個。

今年1月27日,重慶市長唐良智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實施“重慶英才計劃”,完善“一站式”人才服務政策,加快引育一流科學家、學科領軍人才、產業技術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讓創新人才立住腳、留住心、紮下根!

6月2日,重慶英才計劃正式出爐。該計劃圍繞我市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重點行業發展需求,計劃5年內支持高層次人才2000名左右、團隊500個左右,其中優秀科學家100人左右,名家名師300人左右,創新創業領軍人才900人左右、團隊500個左右,技術技能領軍人才200人左右,青年拔尖人才500人左右。而入選重慶英才計劃的人才,將獲得政治、工作、生活等全方位的支持。

比如,在工作方面,重慶英才計劃給予入選人才20萬—200萬不等的研究支持經費,給予創新創業示範團隊每個30萬元的支持經費,主要用於創新研究、科研條件改善、成果轉化、團隊建設、學術交流等。對特別優秀的還可“一事一議”“一人一策”給予支持。

除此之外,重慶將為入選人才發放市級人才服務證,可享受職稱評審、項目申報、崗位聘用,落戶,居留簽證,配偶(子女)就業,子女入學入托,醫療“綠色通道”,以及休假療養等便利服務。事實上,日前召開的2019重慶英才大會就是為了結合重慶英才計劃實施,將此前已經連續四屆舉辦的重慶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洽談會更名而來的。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理解近年來重慶持續為人才創造好的政策環境呢?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重慶怎樣才能做的更好?

規劃建設中的兩江創新協同新區

外界一致認為,高質量發展依靠科技進步,無論是技術革命促進產業革命,還是國際高端產業的競爭,其本質上都是科技的競爭,但是歸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競爭。因此,當下各地的“搶人才”,搶的其實是未來發展機遇,人才被賦予了改變城市未來的槓桿意義,有了人才,才有了撬動城市發展的可能性。

再來看看重慶,由於種種原因,重慶科技人力資源配置中存在科技人才密度低、總量規模與經濟發展要求不相適應、高層次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嚴重不足、創新能力不足等系列問題。去年5月,重慶首次完成了對全市科技人力資源現狀及未來需求的全面調查和分析。調查顯示,截至2016年,重慶科技人力資源已達202.17萬人,約佔全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的2.25%,低於2011年的2.39%。與此同時,全市的GDP佔全國總量保持增長態勢,2016年為2.38%,高於2011年的2.05%。

而根據2018年第七期《科技中國》雜誌預測,隨著重慶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R&D人員、科學家和工程師等高層次人力資源緊缺狀況更突出。到2025年,R&D人員需求總量達19.8萬人,供給不足17萬人,缺口超過2萬,佔需求總量的10%。

這意味著,重慶要實現經濟高質量增長還需更多的科技人力資源提供支撐,科技人才引進由此顯得越來越迫切。

近日,參加重慶英才大會“院士在重慶”座談會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鮮學福也提到了這點。他建議重慶應以開放和改革的辦法來解決人才問題,一方面,通過院士專家工作站,引進更多高端人才,另一方面也要重視自己培養人才。

除此之外,大規模引進人才也是重慶應對老齡化社會的重要舉措。按照國際通行劃分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過7%時,意味著進入老齡化;達到14%,為深度老齡化;超過20%,則進入超老齡化社會。這將給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醫療體系帶來嚴峻的挑戰。

統計顯示,2018年重慶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到14.1%,已經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不僅如此,同年重慶人口出生率為11.02%,比上一年的11.18%有所下降。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必然會導致老齡化持續加重。因此,不難看出,重慶試圖通過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以點帶面推動更多年輕人才的聚集,為稀釋“老齡化”提供重要前提。

2 、重慶招才引智還需加碼

儘管重慶這一輪招才引智所展示的誠意和決心不可謂不大,但需要注意的是,與其它城市相比,重慶的政策優勢並不明顯,在爭搶行業頂尖人才、高層次領軍人才方面,還需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傾斜。

比如,杭州、南京、西安等地對於“高層次海外人才”都有一事一議、一人一策、因人設崗等相當誘人的引才政策出臺。雄安新區和南京市對於高層次海外人才的補貼上不封頂,杭州、成都、瀋陽等市的人才項目資助最高達到1億元人民幣。

針對高層次人才的引進,還有深圳的“孔雀計劃”、廣州的“紅棉計劃”、東莞的“藍火計劃”、惠州的“人才雙十行動”、珠海的“珠海英才計劃”等等,香港和澳門也不甘落後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公佈中長期人才培養行動方案等等。

在安家補貼方面,杭州高層次人才安家最高補貼300萬,寧波對新引進的頂尖人才,給予最高800萬元安家補助。與之相比,重慶高層次人才安家補助最高僅200萬元,且在項目資助方面也無明顯優勢。

同時,除政策加碼,多地另闢蹊徑,新招頻出。如深圳邀請馬蔚華、王石、王傳福、徐少春等20位名人薦才,將其推薦的人才直接認定為高端人才,給予相應的待遇。上海浦東提出建設海外人才局,武漢成立招才局,西安成立“招才引智委員會”,作為市委、市政府招才引智工作專門機構,策劃開展系列招才引智推介活動,量身定製“招才項目”。

在今年5月召開的2019未來論壇深圳技術峰會上,深圳市副市長王立新宣佈,在境外人才引進政策方面,來粵港澳大灣區工作的短缺人才將享受15%的個人所得稅減免優惠。“100萬元年薪,本來要繳45萬元的稅,現在只要繳15萬的稅,一下子多了30萬,家人會很高興,日子會更好過。”王立新舉例稱。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重慶怎樣才能做的更好?

去年2月成都吸引人才廣告做到了杭州地鐵站

除此之外,重慶英才計劃與成都、武漢、西安等二線城市的相比,顯得過於含蓄和低調,在全國的影響力還比較有限。筆者建議,一方面持續提升重慶英才大會的規模和檔次,使之成為海內外優質人才首選的西部交流盛會;另一方面,通過線下活動、戶外廣告、網絡廣告等多種形式,把英才計劃更好地傳播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