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露獲勝後遭改判,誰還給中國隊這一分?

香港羽毛球公開賽於昨日開賽,比賽首日就出現了極具爭議的一幕。中國隊混雙魯愷/陳露與英格蘭的愛德考克/加布裡交手,在贏下比賽後遭裁判長改判,無奈重新開始比賽,最後落敗。

香港公開賽魯愷/陳露獲勝後遭改判,誰還給中國隊這一分?

魯愷/陳露以21比17拿下首局,並在第二局以23比22領先。接下來的這一球,對方的女隊員加布裡在封網時沒有擊準,拍框碰到球,隨後男隊員愛德考克繼續把球回過去。此時,裁判沒有立即判罰雙擊違例,雙方球員都因主裁沒有判罰而繼續比賽。

隨後,這一球以陳露的挑球出界結束。在球落地、主裁尚未判分時,中國隊兩位球員立即主動向裁判提出申訴,表示對方已經雙擊。這時,主裁把發球裁判員叫到跟前,在得到發裁的確認後,認為英格蘭混雙確實是雙擊違例,於是把這一分判給了中國隊,中國隊以24比22拿下第二局,贏得比賽。

豈料,在魯愷和陳露要跟對方握手時,對方拒絕,堅持認為主裁在雙擊發生時沒有判罰,就不應在球落地後補判罰。他們一直和來自美國的主裁Cody Leach交涉,來自德國的裁判長Carsten Koch亦進場處理。最後,裁判長竟然把這已經判給了中國隊的這一分撤回,給了對方,比分被改寫成23比23。

香港公開賽魯愷/陳露獲勝後遭改判,誰還給中國隊這一分?

魯愷/陳露也一度提出異議,繼續提出申訴。但此時裁判長已經離場,主裁表示如果他們不繼續比賽,就要對他們提出警告甚至判罰。重新比賽後,明顯受到影響的中國組合以23比25輸掉第二局,並在決勝局以16比21落敗。

由於沒有報名參加之後的韓國和印度兩站超級300賽,香港公開賽成為魯愷和陳露今年的收官之戰,以這樣的形式收尾誰能甘心。賽後,記者聯繫到當事人魯愷和陳露,他們都對這當中的不公平表現出極大的不滿。

香港公開賽魯愷/陳露獲勝後遭改判,誰還給中國隊這一分?

事件發生後,《羽毛球》雜誌和業界技術官員進行了徵詢,瞭解到現如今世界羽聯對此類案例判罰原則、程序及指導思想。從“發生時間”和“判罰指導意見”這兩個維度出發,分別有如下的論據。

認為判罰合理的理由

1、主裁沒有在雙擊發生時判罰,而是在球落地後判罰,時間過久;

2、客觀判斷出的界外發生在主觀沒有判斷出的雙擊發生之後;

3、最後,主裁當下沒有主動判罰,而是最後諮詢了發裁,發裁的判斷能協助主裁,但不應成為主導。

認為判罰不合理的理由

1、在球落地後,主裁沒有先判界外,所以在當時不存在改判,只存在如何判罰的區分。從時間上講,因為沒有形成判罰,所以主裁可以按照“先雙擊後出界”的順序判罰;

2、在世界羽聯更新的裁判臨場手冊以及賽前培訓workshop裡,考委團隊是鼓勵主裁和發裁多做眼神交流的,發裁是可以“back up、assist and alert the umpire(可以支援、幫助和提示主裁)”的,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件事中的發裁最後給予主裁提示,最後幫助判罰,可以成立。

3、裁判長進場處理,為何對發裁的協助不承認?為何不按照違例發生的“先雙擊後出界”來判罰,而是直接改判給了英格蘭隊?

香港公開賽魯愷/陳露獲勝後遭改判,誰還給中國隊這一分?

以上兩種觀點都有各自的依據和道理,但從整體而言,世界羽聯範疇下的規則都如此不明確,甚至說是在內部具有分歧,如何讓球員甚至觀眾信服?此前發生過幾次類似的情況,主裁在判罰後,裁判長因球員申訴而入場調解,但最後都沒有改變判罰。為何這一次,在歐洲的裁判長處理下,在中國隊對英格蘭隊的比賽中,就改判得如此直接?還是在中國隊已經獲勝的情況下改判。

此前還發生過一系列的判罰和抽籤等問題,雖然它們沒有直接關聯,但都引起了極大的爭議,世界羽聯是被頻頻質疑。比賽輸了不等於這個事件結束了,繼續比賽也不代表我們接受這一判罰。誰該為這個事件買單?誰又該對中國隊這一“得而復失”的一分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