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用藥要注意“適可而止”

每當孩子生病的時候,及時用藥是正確的選擇,但是有很多家長怕疾病沒能完全祛除,盲目地延長孩子的用藥時間,殊不知這樣長久地給孩子用藥是會帶來危害的。

給孩子用藥要注意“適可而止”

古人認為,孩子的問題,一般只要抓住外感病和脾胃病兩個範圍就可以了,這裡面的外感一般是急症,脾胃病可能病程緩慢一些。但是,兩者的用藥時間都不宜太長。

當外邪一旦去除,

則不必繼續用藥了

如果一個孩子患了外感,比如感冒,其實即使不治療,身體也會趨向於自愈的。只不過有的時候,發展嚴重了,會引起其他的併發症。為了避免這種風險,所以我們要做出一定的干擾,採用中藥治療或者西藥治療。其中,中藥會用驅邪外出的藥物,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幫助孩子身體恢復健康。當外邪一旦去除,則不必繼續用藥。如果長期服用,反而會適得其反,有的家長會很容易犯這樣的錯誤。

比如,當孩子殘餘一點咳嗽的時候,即使不怎麼幹擾,咳嗽也會隨著孩子正氣的恢復,而緩解痊癒的。因為孩子的咳嗽,往往就是感冒帶來的一個症狀,隨著感冒痊癒了,咳嗽也會慢慢消失,我們一般可以用一點宣發的藥物,幫助身體宣發一下,一般就會很快痊癒。

給孩子用藥要注意“適可而止”

但是,很多家長覺得這幾聲咳嗽是大問題,於是,就向醫生誇大病情,說自己孩子的咳嗽很劇烈,讓家裡面無法忍受,“我們整夜都睡不好覺啊”這樣,醫生聽了家長的描述,就會覺得事情很嚴重,於是就用較大劑量的藥物來治療,或者有的時候開的還是苦寒的藥物,這樣喝下去,往往會很容易傷到脾胃,反而不利於身體的恢復。

其實,孩子身體裡哪裡來的那麼多的毒?孩子身體裡只是有那麼一點寒邪沒有驅逐出去,您用這麼多寒涼的藥,反而會把寒邪冰伏在裡面了,這樣當然會一直咳嗽了。

尤其是春天,一般會隨著天氣轉暖,孩子的身體會自己慢慢恢復的,我們此時可以請醫生開點清淡的方子散邪,也可以自己學習一些推拿的方法,幫助一下孩子的身體,然後孩子很快就會痊癒的,千萬不要過度用藥。

我在講積食的時候,講到可以用焦三仙和炒雞內金等藥物來去掉積食,我聽到有的家長就說:“這東西好啊,我以後天天給孩子吃點吧”,這是一個錯誤的觀點,為什麼呢?

給孩子用藥要注意“適可而止”

因為積食一般只是暫時性的,我們用藥物,就是幫助身體度過這個難關而已,千萬不能覺得孩子的身體天天都需要服藥,需要靠藥物來生活,這樣是錯誤的。一般這種消積食的藥物,用幾天就可以了,不能久用,為什麼呢?

因為如果您天天使用,您的身體就會對藥物產生依賴,這樣,身體自己的功能就會慢慢退化。所以,我們一般使用幾天就可以,只要積食消掉了,就用飲食調理的方法來處理了,不能依靠藥物來生活。

滋補脾胃,也就是補脾的,

也不能長期使用。

補脾是有補脾陰和脾陽的兩種,需要分別來對待。一般補脾陰的用明代名醫繆希雍的滋補脾陰的方法,用山藥、蓮子肉、生地、沙參、麥冬、石斛等,熬成水喝。滋補脾陽的,用清宮裡面的養生糕點八珍糕的思路,用太子參、白朮、茯苓、山藥、蓮子肉、薏苡仁、芡實、白扁豆等。但是,很多家長覺得這些東西好,就想把這些東西當做保健品給孩子用,這是非常錯誤的。

給孩子用藥要注意“適可而止”

孩子的身體是不需要保健品的,孩子的身體每天都在成長,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稍微幫助一下就可以了,然後讓孩子自己恢復,千萬不要認為孩子需要依靠藥物,依靠保健品才能長大。

一般來講,這些滋補脾胃的,在發現孩子身體不好的時候,比如連著幾次感冒,原因是脾胃虛弱的時候,需要找醫生分析,然後根據孩子的具體體質,調整藥物和比例,然後給孩子用。

滋補脾胃,一般使用的時間,也是用幾天就可以了,我通常是五天,一般不會超過兩個星期。

慢性的問題

吃藥的時間稍長一些

如果孩子身體非常的弱,已經是疾病狀態了,渾身都是問題,比如有的孩子同時有哮喘、鼻炎、常年反覆感冒、身體瘦弱、食慾不振、大便不正常、臉色欠佳等問題的,可以多用些時間,但這個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千萬不能自作主張,拿來當保健品吃。

給孩子用藥要注意“適可而止”

這裡面的道理是一樣的,就是這些滋補的東西一旦進入身體,身體就知道有外力來幫助他了,一開始會一鼓作氣清除外邪,但是長期下去,這樣他自己的功能就會被替代,一旦外力撤掉,那麼孩子的身體反而會虛弱。

這是自然規律,家長必須要清楚,所以,這個世界上,沒有孩子是靠藥物和保健品的支撐長大的,一定是靠合理的飲食,靠體育運動保持健康的,藥物,只是在孩子的身體出現問題的時候,幫助孩子度過難關,而這,只是一個暫時的過程而已,所以家長必須要清楚。

孩子的積食是怎麼來的呢?是家長“愛”出來的,因為家長太愛孩子了,於是,孩子喜歡吃什麼,就儘量滿足,這樣反而傷了孩子,導致了積食。

給孩子用藥要注意“適可而止”

補脾的東西也是,很多家長覺得這個是好東西,於是就買很多,給孩子當保健品吃,結果反而讓孩子的脾胃弱了。

那什麼情況下才可以長期用藥?

答案是:當孩子確實有慢性疾病,醫生認為需要長期治療的情況下,才可以使用。

但是即便如此,我也認為孩子的藥方,需要輕靈一些,因為孩子的臟腑嬌嫩,如果用藥太多,孩子的身體恐怕難以承受。

所以,我現在推薦家長們多學習一些小兒推拿的知識,當孩子生病的時候,除了醫生開的藥物,我們可以用這些推拿手法來輔助調理,有的家長學習以後,很多問題都能自己解決了,這就是我的建議,希望能對廣大父母和孩子們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