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生活著的紹興古街

一座城市保留有一條古街,它的歷史和文化就活了。紹興這樣充滿古越人文氣息的小城的自然不會例外,倉橋直街就是它回首往日的脈絡,雖然不可避免地也成為了一條美食街,但依然可以生動地感受其前朝的市井民生。

一條生活著的紹興古街

穿過城市廣場和鋼筋樓宇,沿著河涌進入青石板的巷子,繁華褪去,時光斑駁了左右的牆垣,迂迴婉轉中各種古老臺門院落劃過,讓人瞬間平靜。

一條生活著的紹興古街

“臺門”是古代有身份的人的深宅大院,大概是因為高官後面都有個“臺”字做尊稱,如御史臺、撫臺、道臺等,所以在古越水鄉那一座座高貴別院都稱之為“臺門”。白牆黑瓦,飛簷翹角,天井曲徑,後院繁花,古風遺韻流淌其間。這條2千多米的古街深藏著43個臺門。

一條生活著的紹興古街

老街由河道、民居和石橋組成,一路款款水鄉風情,河道兩旁的民居大多建於清末民初,居民們以古樸的手法經營食肆小吃,醃菜釀酒,100多家特色店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一條生活著的紹興古街

倉橋直街上的小紹興、狀元樓、尋寶記、十碗頭都是當下紹興城的幾家網紅本幫菜餐廳,主打紹興當地特色越菜。

一條生活著的紹興古街

阿丘“十碗頭”是客棧主人特意推薦的,於是忍了一路誘惑尋到街盡頭,終於望見阿丘老爺子頭像的黃色小旗,開在老房子裡,門洞並不大,裡面自有乾坤。廳堂擺滿了樣板菜,已經是阿邱老爺子的後輩當家。

一條生活著的紹興古街

紹興舊時每逢喜慶,辦的酒席就叫吃“十碗頭”。大魚大肉的十樣大碗菜有紹式什錦、扣肉、扣雞、扣鵝、醋溜魚頭、金鉤白菜、紹式小炒、芋艿時件、炒八寶菜、紅燒慈姑等等,一碗碗擺在八仙桌上,寓意十全十美。

一條生活著的紹興古街

倉橋直街的臭豆腐也是這裡的一“角兒”,雖不能說家家戶戶都在做,但也基本是三步一攤五步一檔了,還有不少上過報紙電視的,一個街頭小吃儼然已做成了小城美食文化。

一條生活著的紹興古街

臭豆腐並非高科技含量的食物,也不需要多好的烹飪技巧,因此老街的居民們閒來無事,家門前支一口油鍋,便可撐起一盤打發時間的小生意。只是第一次前來的遊客面對這麼多的油鍋,還真的不知該翻誰家的牌。

一條生活著的紹興古街

在這一眾小門店裡,就有一家小巷子裡的臭豆腐總在排隊。老爺子的攤子沒啥包裝,看起來還有點亂哄哄的,配料、油鍋、豆腐似乎也沒什麼特別和秘方,可是遊客們、年輕人都情願等著,也不去買隔壁的。要說他的臭豆腐有多好吃,也說不上,可是門口熱熱鬧鬧的,好像吃起來就很香。

一條生活著的紹興古街

紹興黃酒是紹興的著名特產,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釀造了。現在紹興人陳釀新用,把佳釀融入飲品和冷飲,所以在老街到處都是黃酒奶茶、黃酒棒冰、黃酒冰淇淋的招牌。

一條生活著的紹興古街

其實這些頂著黃酒帽子的奶茶也好、冰淇淋也罷,其中的黃酒味道並不濃郁,甚至品嚐不出一點酒香味,但紹興人就是用這種方式把老派黃酒文化的普及直接延伸到了年輕一代。

一條生活著的紹興古街

在倉橋直街走走停停,在各種傳統紹興小吃、茶館、酒樓的熙熙攘攘中,那種遠去的民國老式生活會不經意地閃現眼中,比如“老錢家婦科”私人診所讓人在腦海中立即關聯到前一陣熱播的電視劇《老中醫》,看到這樣的招牌,無法不讓人揣摩門後面是否還坐著長衫馬褂的醫家。

一條生活著的紹興古街

到了黃昏,老居民們都擔著竹凳出來了,坐在門口愜意地搖著蒲扇納涼拉家常,暮色中滋生出絲絲淺淺的舊時民生情愫和種種安逸的小確幸。

一條生活著的紹興古街

更多旅途軼事,個性美食美宿,敬請關注崇尚慢旅行的SophyJiang慢旅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