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信陽是華夏文明最重要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八千多年前,境內淮河兩岸就出現了相當規模的原始農業,從東到西分佈有裴李崗文化、龍山文化和屈家嶺文化遺 址多處。西周時期,信陽分別是弦、黃、蔣、息、蓼、番、申等諸侯國的國都、封地,戰國時期曾為楚國的別都(遺址在今信陽平橋區)。三國及東晉末分別為弋陽 郡、義陽郡的郡治所在地,唐代為申州、光州之州治。盛唐時期,義陽是中央王朝重要的糧食、兵源和財源基地,北宋初年改稱信陽州,一直延用至今。明清時期, 信陽的經濟、文化已經相當優越,糧食充裕、商業繁榮、名士薈萃,且人文底蘊濃厚,進士、舉子輩出。民國時期,信陽(汝陽道治)轄豫南四市大部分地區,為河 南省四大城市之一。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信陽曆史悠久,人傑地靈,中華眾多姓氏均源於此。早在八千多年前,境內淮河兩岸就出現了相當規模的原始農業,保存著裴李崗文化、龍山文化和屈家嶺文化20多處。信陽大地哺育了眾多歷史名人:一代名相孫叔敖、開漳聖王陳元光、治閩功臣王審知、大史學家司馬光、中原碩儒馬祖常、文壇領袖何景明、植物學家吳其浚等都誕生在信陽。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同時,信陽還是孔子周遊列國的終點。子路問津處、司馬光砸缸,亡羊補牢的故事也發生在信陽。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播出的《東方紅》樂曲就是從信陽長臺關出土的戰國編鐘演奏的。

信陽是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在革命戰爭年代,這裡培育出了紅一軍、紅四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多支紅軍主力部隊,是全國著名的革命根據地和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這裡還是劉鄧大軍挺進中原的主戰場,至今還保存有鄂豫皖分局舊址群。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信陽民歌
信陽民歌分為革命歷史情歌、民歌、新民歌、號子、山歌、田歌、水歌、燈歌、叫賣、小調、兒歌、時政歌、儀式歌、敘事歌等十餘種。2010年6月,70餘位信陽民歌手、48個節目赴京圓滿完成了CCTV《民歌·中國》“魅力信陽”節目錄制。2011年3月7日至9日“信陽民歌”在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民歌·中國》欄目連續展播。2010年10月30日,信陽中國民歌研究會成立。《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河南卷》中收錄信陽民歌224首。著名的信陽民歌有《八月桂花遍地開》、《一朵茉莉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送郎當紅軍》、《花轎到門前》、《茶妹子》等。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信陽方言

明末,“闖王”李自成攻陷光州(今信陽)並進行屠城,清朝皇帝下令以江西等地百姓填之(時值湖廣、閩、贛填四川),信陽地區現居民大多為江西南昌、九江人及閩、粵、贛交界處的客家人後裔,清朝初年的信陽地區的主體方言應為贛語和客家話,之後的數百年間,由於行政上屬於河南且與安徽、湖北交往密切,逐漸形成了以西南官話、中原官話、江淮官話結合的方言,在學術上信陽方言被統一劃歸為中原官話信蚌片。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根親文化
信陽是中華姓氏之根,漢姓100大姓中,黃、賴、羅、蔣等13個姓氏都源於此[8]。信陽地處江淮之間,是歷代中原人南遷的始發地和集散地。陳姓、王姓、潘姓、孫姓、沈姓均起源於固始,閩臺兩地陳姓、王姓多為“開漳聖王”陳元光和閩王王審知的後人。據考證,黃姓起源於先秦時期的古黃國,即今天的河南潢川,迄今已有數千年曆史[9],羅姓起源於羅山、賴姓起源於息縣,蔣姓起源於淮濱。
固始縣素有“中原第一僑鄉”之稱,歷史上有四次大規模移民南遷,其後裔又漸次播遷到臺港澳地區和菲律賓、馬來西亞及歐美等地,形成了“臺灣訪祖到福建,漳江思源溯固始”的根親文化現象。信陽作為眾多姓氏的發源地,根親文化日益繁榮,已建成固始尋根博物館、河南黃氏文化研究會以及位於信陽師範學院的中原文化與閩臺尋根研究中心[11],已經舉辦過三屆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羅山皮影戲
羅山皮影始於明代,據1982年版的《羅山縣誌》記載,羅山皮影源自河北灤州,從明嘉靖年間(公元1552年至1566年)開始在信陽市的羅山縣繁衍生長,距今已有四百五十多年的歷史了。
據《中國皮影志》介紹,我國皮影戲共分河南、山西、陝西、唐山四大流派,其中,河南皮影戲就是以羅山為代表的羅山皮影戲。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豫南花鼓戲
豫南花鼓戲主要孕成於今光山縣,因而又稱光山花鼓戲,是省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由豫南民間小調、山歌、歌舞、小戲並融合楚劇、黃梅戲唱腔,吸收漢劇、曲劇的藝術特點,逐漸形成的獨具一格的劇種。1953年,光山花鼓戲《夫妻觀燈》參加中南大區匯演並被評為優秀劇目。隨後到中南海懷仁堂作彙報演出。受到當時在場觀看的中央主要領導同志的表揚。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商城花傘舞
相傳商城花傘舞起源於唐宋時期,商城籍商人從江浙沿淮而返,把江南雨傘帶回,打傘以示炫耀,後民間演化為撐傘為舞。
商城花傘舞源於唐朝,發展於宋朝,鼎盛於清朝,繁榮於當今,已有上千年之歷史,是中原乃至全國珍貴的民間文化瑰寶。1959年曾參加維也納第七屆世界青年聯歡節演出,獲銀質獎。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固始花挑舞
花挑舞,源自固始縣,距今有近400年曆史,道具是一支細軟而有彈性的竹製扁擔,纏以彩紙,兩端各懸掛一隻竹藍,竹藍外沿扎滿彩花,表演時一女性擔起“花挑”舞動。當地各鄉鎮均有表演“班社”,其中以蔣集為最。是省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灶書《郭丁香》
灶書《郭丁香》起源於固始縣,全詩長4838行,以反映郭丁香與灶王張萬良婚姻愛情生活為主線,是中國唯一一部漢民族生活史詩,被譽為與《孔雀東南飛》齊名,是省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書法美術
固始縣具有“中國書法之鄉”美譽的文化大縣。全縣習愛書畫者有10萬餘眾,其中國家級會員34人,省級會員158人。他們曾數百次在全國性書畫大展中展出作品或獲獎,在全國展現了固始書法群體的形象,同時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固始書法群體現象的研討和思考。綿延的大別山,孕育了別具特色的“羅山美術群體”。近年來,以何家安、桂行創為首的30餘名專業畫家,潛心投入書畫藝術創作,優秀作品層出不窮,形成了以大別山水和風情為背景,以畫信陽、畫故鄉、畫大別山為創作方向的令人矚目的美術群體。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信陽板栗

區內所產板栗具有個大、肉嫩、皮薄、味甜、色澤鮮豔、顆粒豐滿等特點,信陽栽培板栗的歷史極為悠久。產於羅山、商城兩縣的油慄個小、皮薄、肉厚、香味獨特,不易生蟲,便於儲運,頗受消費者的青睞。從1959年起開始銷往港、澳、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地3。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息縣香稻丸

其色彩青白如珍珠,息縣香稻丸為河南名產。香氣馥郁,素有“一塊稻香滿坡,一撮米香滿鍋,一家做飯香四鄰 一盅香酒香滿桌”盛稱。煮粥蒸米飯時只需加少許“香稻丸”則香溢滿屋,沁人肺淬,誘人食慾。香稻丸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維生素,能增強人體的抵抗力,改善新陳代謝條件,治療敗血症、過敏性疾病、急慢性汙染病的輔助藥物,還能健全人身的毛細血管,對高血壓及心血管病患者大有裨益。用香稻丸、粳米、蓮米加紅棗熬成的三米湯”為極好的滋補品,具有滋陰、降火、生津、健脾、養胃等功效。息縣以香稻丸為原料製成的香米貢酒濁和醇厚,芳香可口,滯銷區內外。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信陽板鴨

將成鴨育肥增膘後,板鴨為大別山區的重要特產之一。以激進工藝方法醃製而成。廢品板鴨外形平整如桃狀,無“關窗”色澤白潤,肉質細嫩,尾油豐滿,鴨身乾爽,鹽味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無機鹽等營養物質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商城“德”字粉

用當清涼純淨的泉水漂洗粉絲,德”字粉以優質豌豆為原料。製作考究,工藝精湛,廢品壓成長34釐米、厚5釐米、重2.5公斤的板塊,四周束以烙有花紋的竹片,竹絲捆紮,層次分明,美觀雅緻。德”字粉晶細清白,久煮不碎,烹炒拌燴皆宜。該品明代開始生產,清末,全縣有300家作坊制粉,粉商張德興監製的德”字商標的粉絲最為知名,故稱之為“德”字粉。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早在清咸豐年間就成為貢品,固始縣製作豬皮絲的歷史已有100多年。屬宮廷御膳佳餚,名揚京城、天津、濟南等地。固始皮絲鬆散,富有彈性,放下起堆,翻炒不會粘邊攪條,其味松嫩爽香,含有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可做皮“松花皮絲”肉鬆皮絲”涼拌皮絲”皮絲圓子”等名菜,皮絲不只享譽國內,美國唐人街數家餐館也享有盛名,視為珍品。皮絲的製作方法是用大肥豬之皮,刮盡皮上肥肉,趁鮮製作,先將其切成紙一樣的薄片,然後切成細絲,通風處陰乾,不能曝曬。


光州貢面

始於唐代,光州貢面為潢川激進工藝食品。因其“奪魁九州、風銷華夏”而成為進貢朝廷的宮廷面。光州貢面以精粉和芝麻香油為主料,下適量食鹽、明礬等佐料,面揉合均勻後上架拉制,製成後的貢麵條細如絲,光澤如銀,清馨襲人。貢面的絕妙之處是每根貢面雖細,但皆為空心,呈細管狀,工藝之精巧令人讚歎不已。若以雞湯煮麵,輔以其他佐料,滑潤爽口,鮮美無比。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餈粑

主要產地有商城、新縣、潢川、光山等地。餈粑的製作過程是以上等優質江米為原料,餈粑為信陽激進名吃。淘淨蒸熟後,放進石臼內反覆捶搗成泥狀,趁熱有擀仗擀薄,切成方塊或長條狀。餈粑可烤,可煮,可煎,可炸,尤其是春節期間,親朋好友來訪,最好的見面禮便是煮上一碗荷包蛋餈粑。若將餈粑包上各種餡料,油炸烤煎,風味更加獨特鮮美。包餡的餈粑不宜久存,切成塊狀的餈粑久放乾裂,可用清水泡之,勤換其水,可保存3個月以上。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羅山大腸湯

羅山大腸湯是河南信陽羅山的傳統小吃,屬於豫菜系。主材是豬中精品--淮南豬的大腸,輔以豬血、水豆腐,配各種秘製調料燉制而成,加以荊芥或小蒜苗,風味獨特,肥而不膩,入口柔和,色香味美,營養豐富。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又稱豫毛峰,屬綠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產之一。主要產地在信陽市溮河區(原信陽市)、平橋區(原信陽縣)和羅山縣。由漢族茶農創制。民國初年,因信陽茶區的五大茶社產出品質上乘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為"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具有"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等多種功效。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與貴州茅臺同獲金質獎,1990年信陽毛尖品牌參加國家評比,取得綠茶綜合品質第一名。信陽毛尖被譽為"綠茶之王"。信陽毛尖品牌多年位居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第3位。2017年,中國茶葉區域品牌價值評比中,信陽毛尖以59.91億元位居品牌價值排行榜第二名。

名茶產區:信陽市溮河區車雲山、集雲山、雲霧山、天雲山、連雲山、黑龍潭、白龍潭、何家寨,俗稱"五雲兩潭一寨"。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信陽熱乾麵

信陽熱乾麵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小吃,屬於鄂菜系。久負盛名。據說,這一特色小吃最早還是從湖北武漢傳來的。隨著時間的變遷,信陽熱乾麵根據當地人的飲食特點,取長補短,逐漸演變,形成了其獨特的風味,吃後讓人回味無窮。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雞公山
是我國著名的遊覽避暑勝地之一,雞公山因其整個山勢宛如一隻昂著展翅、引頸啼鳴的雄雞而得名。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6年被評為“河南省十佳旅遊景區”。現成為“中國少兒手拉手活動營地”、“中國老年協會療養基地”和“中國文聯藝術家採風基地”。雞公山盛夏無暑,氣候涼爽,夏季平均氣溫僅有23℃,同信陽市和“火爐”武漢溫差居然達到4—7℃,“午前如春,午後如秋,夜如初冬”,可謂“三伏炎蒸人慾死,清涼到此頓疑仙”。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靈山寺風景名勝區

靈山,形成於中生代白輩紀(1。5一0。7億年前),為花崗岩基。這裡山體連綿,層巒疊障,溝豁縱橫,年平均氣溫13-15℃。夏季山上山下日溫差7℃,夜溫差15℃。最值得一挺的是靈山雲霧茶,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信陽毛尖中的精品.靈山是著名的佛教聖地。舊時有大小寺院13所,現存2所,其中靈山寺已有兩千年曆史,為佛教傳入中國最早所建寺院之一。唐玄宗時曾被封為國廟;明太祖朱元璋曾到此降香,封當時的主持陳大用為金碧禪師,並親筆為大寺題寫“聖壽禪寺”匾額。現有大殿7層,僧民30餘人。農曆三月初一廟會,進山朝拜旅遊者絡繹不絕。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南灣湖,
又稱南湖,位於河南省信陽市,素有“豫南明珠”之稱,是著名的自然風景區。環湖皆山,湖光瀲灩,山色蔥翠。風光旖旎多姿,分外妖嬈。森林面積2180公頃,水面約75平方公里。景區內河流港叉縱橫,湖中散佈著61個小島。島上綠樹成林,蒼翠欲滴;湖中碧波盪漾,令人心曠神怡.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湯泉池風景區景區簡介
湯泉池風景區是河南省著名的溫泉療養和山嶽風景區.它位於河南省商城縣西南15公里處裡處的鰱魚山水庫上游西岸,大別山腹地金剛臺腳下,以溫泉水的醫療效果而聞名。
湯泉池是以溫泉命名而又因溫泉的醫療價值而聞名。溫泉大約形成於一億年以前,現有三個泉眼,日出水量650噸,水質清亮潔淨,水溫56°C-58°C,泉水經光線譜定量分析,水中含鍶、銀、鈦、硼、鉻、銅、鉛、鈣、鈉、鎂、鉀、氟等元素,按醫療礦泉分類屬於淡溫泉、硅酸泉和氟泉。利用溫泉的熱力學效應和藥物化學作用,對皮膚病、風溼病、腸胃病以及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外科、婦科疾病均有顯著療效,特別是皮膚病、風溼病治癒率高達80%以上。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信陽是革命老區,新縣就出了23位將軍;比如"水"的文章,自然降水量比鄭州多4倍,58年來罕有洪澇災害,還有水可以直飲、被譽為豫南明珠的南灣湖;比如"山"的文章,信陽地處大別山脈,雞公山號稱中國四大別墅山之一,山上有200多座上個世紀留下來的別墅;比如"人"的文章,信陽780萬總人口中有150萬人在國內外打工,勞務經濟每年為信陽帶來40多億元的直接收入...... 雖然有種種優勢,但信陽並沒有很好地利用,在中國社科院倪鵬飛博士所做的全國600多個省轄市城市競爭力排名之中,信陽被排到了400名之後。 這樣的排名並不奇怪,看一看其經濟情況就可以知道其所以然:2003年,780萬人口的信陽市GDP為344.1億元,而佛山市僅有110萬人口的順德區2002年GDP為436.89億元。由此可以看到信陽的差距之大。這樣的成績,使信陽在河南的排名倒數第二。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近年來,隨著信陽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生態示範市”、“全國雙擁模範城”的創建,信陽的知名度不斷提升,招商引資發展迅速,投資創業項目增多,為信陽經濟發展注入了新鮮活力。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網吧、書吧、茶吧、快餐店、服飾小店、茶葉種植、茶藝館等等都是不錯的商機。

信陽的前景還是比較好的,交通、人力資源都不錯,只不過政策上稍微沒有受到照顧罷了。1、信陽的前景還是比較好的,交通、人力資源都不錯,只不過政策上稍微沒有受到照顧罷了。中核集團準備在信陽建設核電站了,信陽的旅遊資源豐富,又是宜居城市,我覺得信陽會發展起來的。2、發展前景會很好。現在河南南部扶持不夠。以後會好。3、信陽市全國十佳“宜居城市”,沒有太多的工業企業。不過現在開闢了“五里民營工業園”和震雷山工業園。所以說信陽以後的前景會更好的。4、信陽發展前景還是不錯的,三省交界地而且河南正在實施中原崛起,所以未來的信陽我相信一定會更加的美麗和發達。

河南·信陽:被遺忘的宜居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