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龍獨立團遭遇日軍掃蕩的毀滅性打擊,國軍為什麼不支援配合?

李雲龍獨立團遭遇日軍掃蕩的毀滅性打擊,國軍為什麼不支援配合?

這是一個令人悲傷的問題。

《亮劍》第七集給出這樣一個片頭作為時代背景。

李雲龍獨立團遭遇日軍掃蕩的毀滅性打擊,國軍為什麼不支援配合?

很明顯,這一場大掃蕩,就是發生在1942年年底。

不過,還有一個明顯錯亂的時間點是,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是在這個時間前發生的。如圖所示

李雲龍獨立團遭遇日軍掃蕩的毀滅性打擊,國軍為什麼不支援配合?


這裡的時間錯亂,明顯是電視劇劇組不認真造成的穿幫。《亮劍》作為經典抗戰劇,有很多穿幫,但大都無傷大雅,還好,這兩件事,基本符合歷史事實。

真實歷史中,日軍上規模的大掃蕩,針對晉東南的129師(劇中還專門把李雲龍發配到晉西北,亂搞)的主要是1939年夏晉東南“掃蕩’、1940年對百團大戰的報復“掃蕩”、1942年日軍華北大“掃蕩”等。劇中講的這個時間點,不同於1940年的百團大戰報復大掃蕩,因為那時發生了有名的關家堖戰鬥,對應亮劍中的李家坡戰鬥。這一次大掃蕩,則是1942年大掃蕩。

李雲龍獨立團遭遇日軍掃蕩的毀滅性打擊,國軍為什麼不支援配合?


那麼,在《亮劍》小說中,這個大掃蕩又是怎麼回事呢?

小說中,第一章講了李家坡戰鬥,第二章大掃蕩就開始了。原句是這樣說的:

到了1941年,中國軍隊內部的磨擦戰趨於平靜,又輪到日軍的日子不好過了,作為日軍戰略後方的華北地區似乎亂了套,早已脫離了正面戰場的八路軍再也不打算組織一兩場正規戰役,而是化整為零消失在廣袤的平原和連綿的崇山峻嶺之中,崇尚主力決戰的日本陸軍失去了對手,又時時處在對手的包圍之中,一向被正規軍所看不起的游擊戰之威力漸漸顯露出來。日軍華北派遣軍經不起長期戰爭的消耗,傾其兵力開始了五一大掃蕩。

這個歷史上有個真實的五一大掃蕩,不過發生在晉察冀軍區的冀中軍區。1942年5月1日,侵華日軍糾集日偽軍五萬餘人,在空軍的配合下,出動坦克、裝甲車幾百輛,由其華北駐屯軍司令岡村寧次親自指揮,對我冀中軍民發動了空前殘酷、空前野蠻的“鐵壁合圍”式的大掃蕩。

李雲龍獨立團遭遇日軍掃蕩的毀滅性打擊,國軍為什麼不支援配合?


左權將軍的犧牲,就發生在1942年五月,不過地點不在冀中,而是在山西晉中的遼縣(後來改名為左權縣)。

所以,根據小說中和歷史中的記錄,基本上可以把大掃蕩的時間定在1942年五月。

冀中軍區的五一大掃蕩,僅僅是一個多月的時間,日軍在冀中建立了1700多個據點,把冀中軍區分割為2600個區域,冀中軍區基本上就完了。冀中軍區有多位軍分區司令和團長戰士,總減員達到16800多人,而抗日群眾被殺被捕也超過了5萬多人。最強時控制22個縣,擁有6.3萬兵力的冀中軍區,最後只有2萬多人撤入了晉西北。

也就是這時候,李雲龍帶著他的夜壺腦袋到了晉西北,和丁偉、孔傑成了鐵三角。而楚雲飛也是這一章才出場的。

李雲龍獨立團遭遇日軍掃蕩的毀滅性打擊,國軍為什麼不支援配合?


在八路軍承受空前強大的大掃蕩時,國軍在做什麼呢?

先說敵後戰場,用岡村寧次的話來說,"我就任時的形勢是,對轄區內重慶系軍隊的作戰已大致結束,但周圍幾乎到處都有共軍活動"。就是說,到1942年,國軍的敵後根據地基本全部丟失了。這些根據地是如何丟失的呢?

國民黨在淪陷區開展游擊戰的軍隊鼎盛時期達 到 100萬人, 但不斷遭到失敗 ,先後丟失中條山 、河北 、山東等重要抗日根據地 ,大批軍隊投敵後充當偽軍 。 1943年 8月以後 ,國民黨軍隊在淪陷區僅剩下大別山等少數抗日根據地 。

國民黨軍隊打著“曲線救國”的旗號大量投降日軍當偽軍,最多時達到 50 萬人 ,將領 50多人, 包括龐炳勳、孫殿英 、孫良誠、吳化文等。由於淪陷區的國民黨軍隊大規模投敵, 偽軍總數由 1941年的 35 萬人迅速增加到 1943年的 80萬人 。

李雲龍獨立團遭遇日軍掃蕩的毀滅性打擊,國軍為什麼不支援配合?


國民黨的敵後根據地的丟失,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條:

第一,國民黨長期搞獨裁和腐敗,不得人心,最終被敵後人民所拋棄。

第二,國民黨軍隊不會打游擊戰,還非常熱衷搞中央軍地方軍的爭鬥,對日軍恐懼心理十分嚴重。

第三,國民黨軍隊敵後戰場的主要任務被規定為防共為主,抗日為輔。

就這樣,國民黨的敵後游擊隊,在與地方軍、八路軍和人民的鬥爭中出局了。當日本華北駐屯軍對冀中軍區進行五一大掃蕩時,華北平原已經沒有一隻國民黨軍隊可以對八路軍進行直接支持了。

李雲龍獨立團遭遇日軍掃蕩的毀滅性打擊,國軍為什麼不支援配合?


再看統一戰線,國軍先後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成了日軍的友軍。

從統一戰線角度看,即便是國軍在華北有軍隊,也不可能支援八路軍,反而有可能配合日軍行動,乘機把轉移中的冀中軍區殘部全部消滅。

歷史上,國軍在抗戰中對八路軍進行了三次反共高潮。

第一次反共高潮,發生在1939年春至1940年,當時國民黨的五屆五中全會和五屆六中全會把限制八路軍攻擊八路軍作為了自己的基本政策。如國民黨山東省主席沈鴻烈提出了“寧偽化,不赤化”,“寧亡於日,不亡於共”,“日可以不抗,共不可不打”等反動口號,並且製造了“太河慘案”、“雪野事件”、“淄河事件”等一系列反共磨擦事件。與此同時,國民黨胡宗南部也不斷

李雲龍獨立團遭遇日軍掃蕩的毀滅性打擊,國軍為什麼不支援配合?

對陝甘寧邊區進行蠶食鯨吞。

第二次反共高潮,發生在1940年年底到1941年1月,標誌性事件是新四軍軍部9000多人被國軍八萬重兵圍攻全軍覆沒,這就是皖南事變。

第三次反共高潮,發生在1943年,主要原因在於,二戰形勢已經明朗,而蘇聯解散了第三國際。這一次,胡宗南預備撤出對付日軍的主力,對陝北根據地進行九路閃擊。最終,軍事計劃洩露,蔣介石遭到了國內外一致發對,不得不罷手。

綜上,1942年那個時間點上,國軍根本不可能幫助冀中軍區反掃蕩,極有可能與日軍配合,共同夾擊八路軍。

幸好,國軍主力遠在大西南後方,沒有這個機會。

李雲龍獨立團遭遇日軍掃蕩的毀滅性打擊,國軍為什麼不支援配合?


最後說國軍這一年的軍事行動。

1942年,美國剛剛對日宣戰,在亞太戰場上,日軍實力擴張到了最大,此時的國民黨軍隊,一聽說美國參戰,就起了“坐等勝利”的心思,開始了前方吃緊後方緊吃的大肆腐敗和搜刮民財。

2月16日,中國遠征軍跨出國門,出征緬甸對日作戰。這場戰爭,是國民黨軍隊的主動出擊,主要目的是為了配合英美軍作戰,從而獲得美國對華的軍事援助。但是事實上,這次遠征,中國軍隊始終被英軍坑,唯一的收穫是孫立人所部撤入印度,形成了後來的新一軍和新六軍。

這一年的5月-9月,日軍在中國戰場實施以戰養戰的浙贛會戰。浙贛會戰的發動理由非常搞笑,4月杜立特率領的美國特別飛行中隊16架B25中型轟炸機對日本多座城市進行大轟炸,日本天皇十分惱火,懷疑這些飛機以浙江的衢州機場為補給地,對浙江江西兩省進行報復性攻擊。

李雲龍獨立團遭遇日軍掃蕩的毀滅性打擊,國軍為什麼不支援配合?


就是說,在1942年國軍的兩場戰役,實際上都是由美國挑起的,遠征軍是應美國邀請去作戰,浙贛會戰則是因為美國對日轟炸而遭到的報復。

可以想象,如果國民黨趁英美日德打成亂麻,始終按兵不動,趁機做大,日軍也會和國軍相安無事的。

所以,當日軍在華北進行大掃蕩時,國軍既沒有意願支援,也沒有能力支援,美國都參戰了,坐等勝利才是王道!

李雲龍獨立團遭遇日軍掃蕩的毀滅性打擊,國軍為什麼不支援配合?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1942年以後,國軍基本上沒有取得過向陽的戰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