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F-35(一)——從JSF計劃到F-35A AA1

F-35是美國第二架服役的五代機,準確的來講F-35應該是包含F-35A,F-35B,F-35C的一個系列,作為五代機美國卻是再一次將通用性貫徹到底,上一個這樣做的還是幾十年前的F-4“鬼怪”。

F-35從計劃開始到服役是很快的,從JSF計劃開始到F-35A AA1(第一架F-35型號為F-35A 編號為AA1)的出現總共只花費了11年,相比F-22的ATF計劃所花費的時間來看的話這無疑是很短的。(ATF計劃於1981年首架F-22EMD出現於1997年)

那麼JSF計劃是怎樣開展的呢?為什麼一個計劃內糅合了空軍,海軍,海軍陸戰隊三軍種的複雜的機型配置呢?

深度解析F-35(一)——從JSF計劃到F-35A AA1

F-35AF01,第一架生產型F-35

這一切都要起源於ATF計劃,其實JSF計劃剛開始就是一個天坑。

剛開始海軍想要和空軍一樣搞ATF計劃來替換下一代的攻擊機,於是就在1986年正式弄了一個ATA計劃。

海軍陸戰隊也急需新的具有垂直起降能力的戰機來取代鷂式戰機,於是開展了ASTOVL計劃。

但是呢由於蘇聯的垮臺,由於失去了軍備競賽的主要對手,美國軍費遭到了國會大範圍的削減,比如F-22預計700架最後砍到187架,B-2預計132架砍到20架等等,許多尚未誕生結果的計劃直接就被砍沒了,ATA計劃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本來在1988年的時候,海軍和空軍已經達成協議,ATF中的最終勝利者一部分改為艦載版以取代F-14(也就是NATF計劃),ATA的結果改為攻擊機以取代空軍老舊的F-111。

但是ATA計劃直接夭折,NATF也在隨後被砍,混入AX計劃(海軍在ATA計劃被取消後啟動彌補ATA的研究隱形攻擊機的計劃)變為了A/FX計劃,此時的海軍就只剩下A/FX計劃來作為下一代艦載機的預案了。

此時空軍也由於F-22的數量被大砍,啟動了MRF計劃,旨在研發低成本的下一代戰機來作為F-22的補充,就像F-16相對於F-15的作用一樣。

但是此時事情還沒完,1993年民主黨執政,克林頓上臺當選為總統,我們知道美國左派的宗旨一向是鴿派,克林頓上臺再次削減軍費,這其中空軍的MRF計劃和海軍的A/FX計劃再一次躺槍了,兩者被迫合為一個JAST計劃。

此時關於下一代戰鬥機的計劃一共就只有三個了,分別是JAST,ASTOVL,CALF(低成本隱形通用輕型戰機,此方案由美國防部推動成立),但是這三個計劃的內容實際上高度相似,低成本,隱形,通用,所以在1994年JAST融合了其他的兩個計劃,成為了一個徹頭徹尾的跨多軍種的通用低成本戰鬥機的研發計劃。

深度解析F-35(一)——從JSF計劃到F-35A AA1

就是這個樣子的

此計劃終於是存活了下來,並在1995年8月通過國防部轉型成為了JSF計劃(聯合攻擊戰鬥機計劃),這就是F-35有三種通用型號的由來。

這期間從1991年計劃起被砍到1995年的四年裡,大部分參與競標的公司都被折騰的夠嗆,不得不說是一個大天坑。

JSF計劃在隨後的研發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減小預算,吸收了其他國家以共同研製來共同承擔經費的支出,初期參與的國家一共有8個,分別是英國,意大利,荷蘭,挪威,澳大利亞,加拿大,丹麥,土耳其。這些國家還根據不同的參與程度被分為了不同的等級。

深度解析F-35(一)——從JSF計劃到F-35A AA1

圖為英國爆壩者中隊的F-35B,正在進行空中加油,英國是除了美國以外JSF計劃的最大程度參與國

此時F-35真正的研製正式開始了,可能是因為經費削減過多的緣故,該計劃在合併後終於被追加了投資,在1997年到2001年該項目的預算增加了大概7.8億美元。

隨著投資增加,以及各大廠商也出臺了相應的初步計劃,各軍種重新將目光投入到了這個被他們瞧不起的項目。

(PS:其實這是很正常的,真正能夠做到通用性的戰機很少,各軍種在設計發展自己的戰機時都會先考慮從自己的部分,那麼其他軍種在使用的過程中就會感到些些許許的“不適應”,最典型的例子F-111A和F-111B,海軍型的F-111B直接破產,不過美國海軍一早就覺得空軍的設計不靠譜,隨後單獨開始製造F-14,F-14在設計選型中用到了相當一部分的F-111B的基礎設計)

最後經過激烈的競爭,波音的X-32落敗,洛克希德的X-35勝出,從外形上來看X-35借鑑了相當一部分的F-22的氣動設計,X-32則像YF-23一樣更加的非傳統非常規。

深度解析F-35(一)——從JSF計劃到F-35A AA1

可愛的X-32,這是X-32B垂直起降型號,X-32一共有兩架,一架X-32A一架X-32B

X-32很大程度上區別於傳統氣動佈局,因為它採用了無尾佈局,現在我們看到的垂尾是在最後時刻應要求安裝的,而且X-32的進氣道也很大像是一個張著嘴笑的胖子。

勝利之後,F-35的製造就開始如火如荼的展開了,2006年第一架F-35A就出現了並於2006年12月試飛併成功。2008年6月首架F-35B完成試飛,2010年6月首架F-35C完成試飛。

深度解析F-35(一)——從JSF計劃到F-35A AA1

2014愛德華茲空軍基地,F-35三兄弟齊聚首,最左邊的是F-35C,中間是F-35B,右邊的是F-35A

F-35還是比較好分辨的,F-35C機翼最大,F-35B最小且有升力風扇,F-35A是唯一有機炮的,所以在駕駛艙左側可以看見凸起的機炮。(F-35B和F-35C均可以攜帶機炮吊艙)

深度解析F-35(一)——從JSF計劃到F-35A AA1

圖為F-35B攜帶吊艙,正面看上去就像是一個笑臉

至此F-35家族全部試飛成功,在經過大量的飛行測試及投放發射武器的測試之後,F-35A於2016年8月具備IOC能力(即初始作戰能力)並服役,F-35B卻在2015年搶先服役並在2018年達到FOC能力(完全作戰能力)

深度解析F-35(一)——從JSF計劃到F-35A AA1

F-35C CF02號機,掛滿武器應該是準備進行武器測試

從現在開始世界上目前為止最先進的戰機誕生了。
本文引用:魯雋 《JAST計劃更名並增加投資》 國際航空 28 1996-1

看航空 《“掃盲”時間到! 5分鐘讀懂JSF計劃為何緣起?》 2018-11-2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