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詞列入日本教材,為安史之亂立下奇功,至今卻鮮有人知

他的詞列入日本教材,為安史之亂立下奇功,至今卻鮮有人知

在眾星璀璨的盛唐,張志和顯得並不起眼,現在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他。但是,他的一首《漁歌子》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還入選日本教科書,並開啟了日本填詞的先河。

張志和在他那個時代是大名鼎鼎的牛人,20歲出頭就位居正三品,身居高位卻急流勇退,隱姓埋名隱居山林,唐肅宗、唐憲宗對他念念不忘,多次派人尋訪,他卻躲起來不見。

陸羽、顏真卿都是他的好友,張志和當時的名氣大過陸、顏兩人。但如今,陸羽、顏真卿的名字婦幼皆知,而他卻鮮為人聞。

============

張志和一出道就身懷絕技,7歲時在大唐最頂級學府翰林院,以“過目成誦”的本領,大敗翰林院各大高手,一時震驚朝野。

十幾歲還是黃毛小子,就被當時的太子李亨封為翰林待詔,成為太子的貼身伴讀。李亨對他喜歡得不得了,特意賜給他名字“志和”,他才改名為“張志和”,他之前的名字是“龜齡”,鬼知道為何他父親給他取名龜齡,大概是他爸喜歡吃龜苓膏吧。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756年太子李亨即位,是為唐肅宗。

此時,張志和又成為唐肅宗的戰時軍師,他獻計獻策,在關鍵時刻給予重要謀略,為平定安史之亂立下汗馬功勞。為此,他被唐肅宗封為左金吾衛大將軍,位居正三品。此時的他才24歲。

次年,張志和又被封為紫金光祿大夫,這是皇帝身邊最親近的近臣。

但是,此時發生了一件事,讓張志和與皇帝產生了嚴重摩擦,也成為張志和急流勇退的導火索。

當時,唐肅宗急於收復長安,請求回紇出兵,並答應回紇苛刻的條件:長安、洛陽收復之後,允許回紇在兩城燒殺搶奪,金銀財寶和壯年男女盡送回紇。

泱泱大唐,竟然開出如此屈辱羞恥的條件,張志和第一個極力反對,他慷慨陳詞,極力要求唐肅宗收回成命。

但是,箭在弦上,唐肅宗一氣之下就把張志和貶到遙遠的南浦縣。

張志和心灰意冷,次年以“守孝”為名脫離官場,從此一心歸隱,再也沒有出來做官。

他的詞列入日本教材,為安史之亂立下奇功,至今卻鮮有人知

===============

他雖然遠離官場,但是江湖上關於他的傳說仍屢傳不絕。

他隱居在江浙太湖一帶,常常穿著草鞋帶著草帽,駕著小船終日垂釣。逍遙自在,閒雲野鶴,自稱“煙波釣徒”。

唐肅宗經常打聽他在幹什麼,安耐不住派使者去求他出來做官。但張志和一心求隱,經常跟使者玩起躲貓貓。

皇帝見他不肯出仕,無奈只好賜他一奴一婢,希望他過得舒服些。誰知,張志和接到這一奴一婢後,就讓他們倆結婚了,還賜給他們名字“漁童”“樵青”,與自己一起過著隱逸生活。

對於這樣一位具有經世之才,又一心歸隱的奇人,當地官員也有心巴結。當地州府的長官常去探望他,帶上好酒好肉,搞得他經常要搬家。

隱居在湖州西塞山時,他結識了茶聖陸羽、詩僧皎然,他們成為交心知己,談詩論道、品茗說茶。

張志和還是個大畫家,非常擅長畫山水。有時候喝酒興致正高,就擊鼓吹笛,或者舔筆就畫,怡然自樂。他出口成詩,揮筆成畫,詩畫都成了傳世佳作。

一直到唐憲宗時,皇帝得知有張志和這樣一個人,很想把他召回朝廷,又派使者去尋訪。使者依然沒有見到張志和的真人,只帶回來了他的詩和畫。

唐大曆九年(774年),顏真卿擔任湖州刺史,張志和一向欽佩他的為人,應邀前來拜會。當時正值暮春時節,桃花水漲,鱖魚肥美,兩人遊覽山水,即興唱和。於是就有了“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這首《漁歌子》傳世。

同年冬天,張志和與顏真卿再次相約出遊時,不慎在鶯脰湖落水身亡。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享年四十二歲。

張志和一生不長,卻留下眾多佳話,他少年成名,立下大功,又急流勇退,隱居江湖,他是大唐少有不求功名的大才子大詩人。

他的詞列入日本教材,為安史之亂立下奇功,至今卻鮮有人知

===============

最後,再讓我們一起品味下《漁歌子》吧。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蒼巖、白鷺,落英繽紛的桃花林、清澈的流水、跳躍的鱖魚,青斗笠、綠蓑衣,漁人在斜風細雨中怡然自樂,忘記了歸途。

這首詞僅有27個字,卻深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人們紛紛模仿這一格式寫詞,因此誕生了《漁歌子》這一新詞牌。一直到宋、元、明、清等各代大家都有唱和。

他的詞列入日本教材,為安史之亂立下奇功,至今卻鮮有人知

大宋第一高手蘇軾有一首《浣溪沙·漁父》:

浣溪沙·漁父

【宋】蘇軾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黃庭堅也有一首《鷓鴣天·句耳》:

鷓鴣天·句耳

【宋】黃庭堅

西塞山邊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朝廷尚覓玄真子,何處如今更有詩。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人間底是無波處,一日風波十二時。

黃庭堅之甥徐俯更誇張,分別寫了兩首《浣溪沙》、兩首《鷓鴣天》。

浣溪沙(其一)

【宋】徐俯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一波才動萬波隨。

黃帽豈如青箬笠,羊裘何似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南宋詞人朱敦儒也有《浣溪沙》。

浣溪沙·玄真子有漁父詞,為添作

【宋】朱敦儒

西塞山邊白鷺飛,吳興江上綠楊低,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將風裡戴,短蓑衣向雨中披,斜風細雨不須歸。

張志和的擁躉眾多,這一首首漁歌不勝枚舉。

就連日本人,也頂禮膜拜。《漁歌子》誕生七年後傳到了日本,嵯峨天皇讀後喜歡得不得了,親自在賀茂神社開宴賦詩,並與張繼的《楓橋夜泊》一起列入日本的教科書,是每個日本兒童的必學篇目。而且,它還開啟了日本填詞歷史的先河。(完)

他的詞列入日本教材,為安史之亂立下奇功,至今卻鮮有人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