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了,取暖還是靠抖抖抖抖抖抖?安徽人:不存在的

一直以來,南北供暖方式天差地別“北方人穿著短袖,南方人瑟瑟發抖” “我在南方里豔陽裡大雪紛飛, 你在北方的暖氣裡四季如春” “洗澡真的需要勇氣~” ……

先來看一下南北網友供暖大討(tu) 論(cao)

冬天來了,取暖還是靠抖抖抖抖抖抖?安徽人:不存在的

暖氣對於很多安徽人只聽聞沒用過其實,有沒有暖氣真的是兩個世界

遭遇寒流

南方:好冷啊,我們出去暖和暖和吧。

北方:好冷啊,我們進去暖和暖和吧。

穿衣風格

南方:溼冷,魔法攻擊,穿再多衣服都沒用。

北方:乾冷,物理攻擊,多穿衣服便可輕鬆防禦。

宅家看劇

北方:吮著大冰棍,穿著小褲衩,得瑟!

南方:抱著暖手爐,裹著大被子,哆嗦!

為什麼

安徽沒有大面積供暖呢?

因為一條線

南北供暖線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北方主要參照蘇聯模式,初步建立了住宅鍋爐集中供暖體系。

冬天來了,取暖還是靠抖抖抖抖抖抖?安徽人:不存在的

南北供暖線示意圖。圖片來源:《南方週末》

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共有156個供暖項目在蘇聯的援建下實施,包括哈爾濱、西安、長春等城市的熱電廠建設項目。

當時的熱電廠以工業生產用蒸汽為主要負荷,建築採暖負荷很少,主要用於工廠辦公樓、車間、集體宿舍等,很少為城市民用建築供應生產和生活用熱。

1958年,北京市建立了我國第一家煤氣熱力公司,主要向中南海和長安街沿線的人民大會堂、革命歷史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大型公共建築實施集中供熱。

冬天來了,取暖還是靠抖抖抖抖抖抖?安徽人:不存在的

也是在那個時期,我國開始劃定南北集中供暖的界限。由於新中國成立之初經濟水平落後,能源緊缺,在節約經濟成本的前提下,優先考慮了氣候寒冷的北方地區。目前流傳著三個版本的故事。

主流的一個故事是:

周恩來總理親自主導以秦嶺-淮河為界,劃定北方為集中供暖區,南方不集中供暖,即為南北供暖線。主要依據是蘇聯的氣候計算方法規定:室外溫度5℃以下定義為冬天。

因此,只有累年日平均氣溫穩定低於或等於5℃的日數大於或等於90天被界定為集中供暖的地區。

這種計算方法的缺陷在於,只考慮大氣溫度,並沒有考慮溼度、風速等可能影響人體感溫度的因素。從氣象學角度看,溼度對體感溫度影響較大,溼度每增加10%,人體感受到的溫度則降低1℃。

冬天來了,取暖還是靠抖抖抖抖抖抖?安徽人:不存在的

在另外兩個版本的故事裡,南北集中供暖的界限分別是黃河一線,以及黃河以北、長江以南,中間區域沒有硬性規定。無論如何,劃定界限的時候,南北方的普通居民,都還未曾真正享受到集中供暖這項福利。

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國的城市民用建築才開始集中供暖。

冬天來了,取暖還是靠抖抖抖抖抖抖?安徽人:不存在的

瀋陽的樹都穿上了“秋褲”。圖片來源:中新網

所以,不難看出安徽除了很小很小很小 的北方區域在供暖線裡大部分北方和南方區域沒有供暖

沒有暖氣那我們怎麼抗得住

這漫(dan) 長(shen) 又寒(gu) 冷(dan) 的冬天?

近年來

部分南方城市開始集中供暖新建城區是重點其中, 安徽合肥 也開始陸續出現集中供暖啦

合肥最早的供暖可以追溯到

科大落戶合肥前期

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

中科大南遷

來到了合肥

那時候,地理上不集中供暖的合肥

專門給中科大裝了暖氣

這也是合肥第一條供暖線

據悉,目前安徽只有合肥市真正做到了較大範圍的集中供暖,合肥熱電集團集中供暖的小區已達到189個,小區居民11.5萬戶,供熱面積2500萬平方米,供熱範圍已覆蓋合肥市主城區和三大開發區。

那麼

一個關鍵問題來了

暖氣費大概是多少呢?

按房屋面積收供暖費。合肥按面積階梯計算取暖費,即建築面積144平方米以內的,執行第一階梯供熱價格21.5元/平方米;建築面積144平方米以上的部分,執行第二階梯供熱價格23元/平方米。

居民應繳供熱費用=第一階梯供熱價格*第一階梯建築面積+第二階梯供熱價格*第二階梯建築面積。

假設建築面積為144平方米

那麼費用即為144x21.5=3096(元)

看完這個暖氣費

可能我就是喜歡抖抖抖抖吧

冬天來了,取暖還是靠抖抖抖抖抖抖?安徽人:不存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