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大舉買入,投資者跟與不跟?

當上證指數還在3000點徘徊不前時,外資機構在三季度已悄然掃貨A股。

中東土豪全球最大主權基金——來自阿聯酋的“阿布達比投資局”三季度罕見大舉買入A股,這家中東土豪機構新進了中國人壽、濰柴動力、邁瑞醫療等18只股票,累計登上28只個股的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一舉成為A股持股數量最多的外資機構。

與此同時,不少頂級外資機構也在加快佈局中國A股市場:

●法興銀行三季度新進千山藥機等13家公司;

●安本投資新進啟明星辰、上海機場等11只個股;

●摩根大通新進萊寶高科等7只個股;

●美林證券則新進愛爾眼科、美的集團等4只股票。

截至三季度末,55家QFII的持股市值高達1042.30億元,較二季度末增加了22.20%。(數據來源:券商中國)

繼今年5月、8月MSCI納入A股比例提升後,11月A股即將迎來“入摩”第三次擴容,也是史上最大一次擴容:A股大盤股納入比例由15%提升至20%,中盤股也將以20%的比例首次納入。本次資金流入將明顯高於此前幾次納入。根據追蹤MSCI指數的資金規模,靜態估算本次指數調整對A股的增量資金(主動+被動)規模約為350億美元至400億美元(約2500億元至2800億元人民幣),相比今年5月和8月的兩次納入的估算資金流入(約230億美元)高出約50%至70%。

相較於外資的持續流入,從市場表現看,A股縮量區間震盪,若統計近期的個股漲跌比,則是漲少跌多,表明國內投資者則稍顯謹慎。

為何外資與國內投資者行動差異較大呢?筆者認為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外資偏好大藍籌,故資金流入權重股偏多,一定程度上托住了指數,而國內個人投資者佔比大,之前有喜歡炒新、炒小的習慣,市場稍顯弱勢,則可能出現“漂亮300”與“要命3000”現象。

二是投資與考核週期因素,外資通常為長期資金,持股週期長,在他們認為價值低估或合理時買入,常忽略市場乃至經濟短期的波動,而國內個人投資者持股週期短、換手率高,國內機構投資者考核週期短,更加重視短期基本面與政策面對市場的影響。

回到短期基本面與政策面情況。

基本面:

●10月31日統計局公佈的10月製造業PMI指數從9月的49.8%回落至49.3%,低於市場預期的49.8%,創下3月以來新低。

●11月9日公佈的10月CPI同比上漲3.8%,高於預期的3.4%以及前值3%,核心CPI同比繼續維持在1.5%,PPI同比下降1.6%,低於預期的-1.5%以及前值-1.2%。PPI向下超預期,核心CPI依舊在築底,預示著需求疲弱,然而CPI向上超預期可能會干擾貨幣政策。

政策面:

●貨幣政策上,10月21日LPR利率未下調,11月5日央行下調MLF利率5bp至3.25%,此次MLF利率下調雖超市場預期,但幅度小,寬鬆的意義還不夠。

●財政政策方面,9月初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根據地方重大項目建設需要,按規定提前下達明年專項債部分新增額度,目前還未得到確切報告具體多少額度,後續需要跟蹤具體額度及落地情況。

正是對短期基本面的擔憂和政策面的等待,才使得國內投資者較外資謹慎許多。

筆者認為,當前外圍股市走勢良好,中美經貿磋商朝好的方向發展,為A股市場提供穩定的外部環境。雖短期國內經濟面仍有下行壓力,但經濟增長仍處於合理區間,疊加整體市場估值仍處較低位置,在外資持續流入的大背景下,市場下跌空間或將有限。

投資策略:

●穩健型投資者,建議緊跟外資的步伐,以中長期價值投資心態,佈局金融、消費、優質科技龍頭;

●激進型投資者,則建議等待市場打破僵局,尋求右側交易機會。

聲明:本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盈虧自負!

李文華

執業證書編號:S0350610120080

國海證券資深投資顧問,產品“趨勢王”主辦

• 北京大學碩士;

• 12年證券從業經驗;

• 曾於國內知名券商從事財富管理,服務資產規模過五億;

• 2016、2018兩年市場大跌,產品趨勢王均獲得正收益,完勝同期股票型公募基金第一名;

• 2018年榮獲首屆“新財富中國最佳投顧”評選活動“最佳收益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