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陝西上市公司跌到了“8分錢”

別意外,我們說的是港股。

12日,陝西西北新技術實業股份有限公司(8258)股價為0.089元,成為港股陝西板塊中極低的一個,總市值1.16億元,當日成交額為0。

鑑於長期不關注海外上市,今天我們集中火力,為各位糖豆打探一下較為有名的陝西港股公司。

2003年上市的西北實業 幾為“死股”

陝西媒體很早前就知道這家公司,但除了知道在香港上市之外,並無重要信息。

WIND資訊顯示,西北實業1999年成立,僅僅4年後的2003年即登陸香港交易所創業板,每股面值為0.1元人民幣,首發價格為0.25港元,IPO時發行了2.3億股,應該是融了2000餘萬元。16年來,最高點1港元,最低點0.062港元,時間久遠,我們無從得知其上市時的更多細節,但多年來在香港股市幾乎成為“死股”。

這家陝西上市公司跌到了“8分錢”

從主營業務上看,其主營中化工產品。但業績情況實在差強人意,2015年之後,營收均低於4000萬元,淨利潤在最近5年中,除2018年之外,都只有幾百萬,在2016年最低時只有160餘萬元。更令人驚訝的數據是,2013年一年,公司虧損超過5000萬元,超過2010-2012年三年的盈利總和。

這家陝西上市公司跌到了“8分錢”

交易量更是慘淡,也是我們判斷“死股”的標準,各位請看下圖(月K表),可知其最高月成交量(2012年前後)也僅為10多萬股,到了2019年,其交易量低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由於已經淪為幾分錢一股,其每天的交易金額也就是幾萬塊錢。

這家陝西上市公司跌到了“8分錢”

這家公司確實是徹徹底底的西安公司,辦公就在高新區,實控人王聰早期系西北紡織工學院的團委書記,在其管理層名單中,夫人與弟弟均入列。

在最新的2019年半年報中,西北實業表示:計劃尋找新的業務點。

海升果汁2005年上市 市值為煙臺同行1/10

同樣市場,冷暖不一,海升果汁(0359)的業績表現好像還可以,但價格已經跌到了0.18元,淪為仙股。

這家註冊於航天基地的本土公司,主要依託陝西、山東、遼寧等蘋果主產區的5座工廠,將90%的產品(濃縮蘋果清汁、脫色脫酸濃縮蘋果汁、梨汁等)向30多個國家出口。57歲的創始人高亮(畢業於西安財經學院)於2005年10月,帶領公司以超過1億元的淨利潤登陸香港,當時IPO募資超過2億元,2010年以增發方式再度募資5000萬元(每股價格為1.33元)。應該也是陝西公司赴港上市時,融資金額最大者之一。

這家陝西上市公司跌到了“8分錢”

自上市以來,公司在初期實現了營收的快速增長,2011年超過20億元,淨利潤亦於同年創下新高(超過1.5億元)。對比如上兩圖,我們可以看到,在營收保持相對穩定的時候,這家公司的淨利潤卻波動較大,其中有4年出現了虧損。尤其是2018年這一年,我們預測是“毛衣戰”多少也有些影響。而下圖,則從另一個側面佐證了我們的猜測。

這家陝西上市公司跌到了“8分錢”

此圖為海升果汁10年來海外市場佔比圖,我們可以看到,2009年時,公司最大的市場是北美地區,亞洲市場的佔比可以忽略不計。但到了最近幾年,亞洲市場的佔比持續上升。

由於海升果汁2019年上半年出現了7000餘萬元的虧損,導致股價連續下挫,最新僅為0.178元,同樣在香港上市的煙臺安德利果汁(02218)卻一路高揚,股價超過5.8元,事實上,海升果汁2018年淨利潤為7000餘萬元,安德利果汁2018年淨利潤為1.3億元,二者總市值也因此幾乎差了10倍。

這家陝西上市公司跌到了“8分錢”

2003年上市的海天天線 目前員工只有52人

長期不關注這家“科技概念股”了,WIND資料嚇了我們一跳,海天天線(08227)的員工數只有52人!!!說真話,校尉君都希望是自己看錯了。與此同時,“天線”在過去幾年已經不是這家公司的主營產品了。

象名字一樣,這家公司主營是通信領域的天線類,有46項專利,上市前一年(2002年)淨利潤超過3000萬元,絕對是一家業績不錯的公司,但最近10年,公司卻有點每況愈下了。讓我們注意下圖右側,2008年至2018年財年,10年中9年都是虧損(2019年上半年也虧)。在此,也許要感謝港股的制度設計,如果是在A股上,早都退市了。

這家陝西上市公司跌到了“8分錢”

但同樣有意思的是,這家公司的市值並不低,總市值超過35億元,相當於15多個海升果汁。為什麼給了這麼高的估值,我們猜測正如公司在2018年報告裡所稱,5G。

我們先看看他們主業上的進退。大家看下圖,今天佔比最高的業務類型是“相關建築產品”,指的就是鋁錠,曾經的天線產品佔比幾乎快找不到了。

這家陝西上市公司跌到了“8分錢”

細細分析一下:

1:網絡監測已有市場:天線產品銷售及相關服務經營分部的收益於年內保持為約2%,大部分來自於網絡監測、維護及優化。

2:嘗試無人機產品銷售:無人駕駛航空產品收入約佔2%,主要來自零部件銷售。

3:鋁錠實際是銷售大頭:鋁錠佔總收入約85%。年內確認收入約人民幣37.57百萬元。

4:居然有農產品銷售:2018年這個業務實現盈利,收入佔比約佔11%。

但35億的市值絕對不能靠鋁錠銷售,在2018年報告中,公司明確要“迴歸5G天線”。

1:由天線銷售轉型5G技術服務:公司稱(2018)年內開始部署資源用於5G商業網絡技術及產品的開發等。

2:以寬頻、高增益、重量輕、多用戶接入天線為基礎,準備用“新材料系列天線產品”打下5G通訊、無人汽車、物聯網等領域,確保在5G時代全面來臨之際搶佔市場。

鑑於公司董事長是海天天線創始人肖良勇教授的兒子,我們也期待他們能有真正的“科技表現”。

大唐西市2015年借殼 獲鄭裕彤5.99億入股

這是最新的借殼事件,呂建中旗下的大唐西市在2015年借殼太元集團,實現了港股上市,代碼為0620。

這家陝西上市公司跌到了“8分錢”

西安金融棒棒糖曾在8月15日以《5.99億元!鄭裕彤家族入股大唐西市》為題進行過報道,因為這是最新的本土公司借殼事件,且事涉明星級企業和人物,一時間還有不少人關注。

在當天的文章,我們介紹了三點內容:

1:7月16日大唐西市稱,擬以約5.39港元/股向新世界發展(00017-HK)旗下Ion Tech Limited配售約1.11股新股,新發股份數量佔已發行股本的20%。新世界出資成本接近5.99億港元,其董事會主席鄭家純(鄭裕彤之子)出任大唐西市上市公司的非執行董事。

2:7月1日大唐西市公告稱,以1億餘元向大唐西市集團收購部分優質資產,將帶來持續穩定的業績,隨後3天上市公司宣佈2019半年度扭虧為盈。

3:這筆近6億元的融資中,5.2780億港元用於發展上市公司在文化產業的業務(包括西安),其餘6920萬港元用作集團一般營運資金及用其他投資機遇。

這家陝西上市公司跌到了“8分錢”

由於時間臨近,暫時未有關注這家公司最新的進展,但由於大唐西市在西安扮演的角色較為知名,我們也迫切的關注其重大事項。尤其是他們曾在公告中言及的“國際藝術品交易平臺”項目,在制度創新、尤其是國家文物局自2018年起,開始探索“民間收藏文物頂級設計”,準備試點探索文物流通領域“登記-交易”制度。

在西安金融棒棒糖看來,一旦這一政策缺口打開,這家港股公司的平臺效應就會火速爆發。

站在2019年 如何看待“赴港上市”

這是我們今天文章的主要意圖,通過上述4家本土公司的香港經歷,我們印象中的港股變得真實起來,我們既看到了幾分錢的票、幾萬塊的交易額,看到了對長期虧損的容忍,也看到了香港財團對內地的看好。但硬幣總有另一面,估值低、流動性不足甚至成本高,都在顯現。

在此,我們整體梳理一下赴港上市的優劣。

1:快:在A股實行註冊制之前,從申報到發行一般都2-3年,香港則快許多,甚至買殼也比我們快許多。

2:活:港交所的制度設計調整比我們方便,如他們因“阿里事件”而決心搞的“同股不同權”。

3:通:這是全球性的金融市場,可用的金融工具目前比A股要多,而且容易為本土企業帶來國際化光環。

這家陝西上市公司跌到了“8分錢”

但隨著內地資本市場的深化改革,尤其是開放的節奏在加快,香港也暴露了許多不足。當然,這番話是站在“上市公司角度”。

1:估值低:以“內銀股”為例,倒掛是常態,交易量一般都不大,而且在近期,許多機構提出“H+A”,或者說“放棄香港上市”也不罕見,這就說明上市公司的市值效應沒有得到顯現。

2:念不同:每個市場都有自己的投資偏好,在中國大打“科創牌”的當下,香港投資人喜好的還是地產股、“真人”服務業、資源性行業,這既可以說是理念的不同,也可以說明香港人對大陸正在發生的革命性變化反應遲鈍。

3:代價高:不說IPO的,其維護成本也不便宜,以交易所年費為例,香港收取14.5萬到119萬港元不等的年費,而上交所是6000元人民幣,深交所是6000至3萬元不等。此外,添設香港代表、境外會計師、境外律師費用,長期看也並不低廉。

4:易訴訟:跨境爭議緣於內地企業對境外法律體系不熟悉,容易產生訴訟風險及高額律師費,且香港資本市場更容易受到美國“國內法案修訂”的直接影響。

5:有脫節:境外投資者不一定是境內消費者,如“小米”如果是在A股上市,投資者對其瞭解及關注,是不是比香港更容易帶來額外的廣告效應和用戶群體?如下圖,小米包下多個城市的核心廣告位,告訴大陸消費者自己上市了。

這家陝西上市公司跌到了“8分錢”

在此,針對“陝西本土公司尤其是優質民營公司”,我們想明確無誤地傳遞兩個觀點:

1:在A股市場發展早期且弱小時:選擇香港是2000年前後的潮流,這裡的“快活通”可以較快的實現融資和成長,也在事實上讓海外上市獲得追捧。

2:在A股市場變革預期強烈時:例如當下,我們都感到A股市場一定會迎來更多的改革,這時選擇本土資本市場就是主流。

我們這麼說,是因為很多人印象中“香港股市要比A股高級”,其實資本市場在任何地方的天性都是一樣的,而且中國A股對“科創板”、“註冊制”、為“BAT”等互聯網企業迴歸作的準備(許多企業在拆VIE結構就是證明),都意味著A股市場有望真正對接中國實體經濟。況且從歷史上看,美國道瓊斯指數的30個成份公司均依託於本土資本市場,建立了與本土經濟體的良性互動機制。

這家陝西上市公司跌到了“8分錢”

提示

為什麼這個理解是針對“陝西本土民營企業”呢?

因為我們的民營企業還都是依賴著本土市場與本土團隊,既沒有太多公司像海升果汁一樣傾力於外海,也不太可能產生如騰訊控股(00700)一樣的港股神針。我們理解部分陝西公司出於當年的具體原因,或者今日當下的具體情況選擇“更快的香港”,但我們對未來的主流預期都是中美世紀大搏弈之下的“科技決戰”,尤其是“硬科技企業”正在成為“西安龍門計劃”的主戰場,香港連當年自己的“數碼港”轉型都能放棄,如果未來不做出“擁抱大陸”的轉型,這個市場又有多大勝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