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南:裕固族歌舞“走出國門”傳承民族文化

肅南:裕固族歌舞“走出國門”傳承民族文化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自信的高度概括。近年來,國家持續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並取得可喜的成績。?肅南是全國唯一、甘肅獨有的裕固族自治縣,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裕固族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2014年1月,肅南縣民族歌舞團首次出國參加泰國第十屆“歡樂春節”活動,把裕固族語言、服飾、民歌、生活習俗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歌舞等舞臺藝術展現給觀眾。從此,裕固族文化接通了對外文化交流的國際軌道,多次受文化部、外交部和甘肅省文化廳委派,先後赴韓國、埃及、毛里塔尼亞、突尼斯、匈牙利、斯洛伐克、波蘭和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對外友好交流訪問演出,裕固族歌舞作為彰顯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活躍在國內國際舞臺。

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民族文化發展成為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自覺。

肅南縣民族歌舞團創建於1974年,原名烏蘭牧騎文藝工作隊,1992年更名為民族歌舞團。2011年全國文藝院團改制時,肅南縣民族歌舞團被中宣部、國家文化部確定為甘肅省保留事業單位性質的縣級院團之一。縣財政每年列入經費450多萬元,以政府籌資支持、歌舞團編排演出、百姓免費觀看的方式,常年以“快樂老鄉”的形式活躍在縣城鄉村和裕固草原。從70年代建隊開始,文藝工作隊就冒寒暑、迎風雪,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堅持把文化送到肅南草原的各個角落。演職人員揹著樂器、服裝,有順風車就搭車,有拖拉機就坐拖拉機,車到不了的地方就騎馬、騎犛牛去演出,下鄉演出的路途中時常住在牧民家,他們被當地農牧民親切地稱為“紅色文藝輕騎兵”。近年來,這支草原上的“輕騎兵”更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傳承弘揚裕固族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重要任務,每年平均組織開展重大節慶系列文化活動、“百姓大舞臺”廣場文藝演出、送文化下鄉、精品文化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等演出100餘場,極大地豐富了農牧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了城鄉居民的普遍歡迎。

自治縣黨委政府始終把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作為民族地區發展穩定的初心與使命。

縣上先後制定出臺了《關於加快民族文化特色縣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快推進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實施意見,縣財政籌措資金修建了裕固族歌舞傳承中心,購置補齊了歌舞團練功廳相關設施。並與蘭州市藝校簽定委培協議,從全縣招募一批批具有一定文藝基礎的青少年學員進行系統培訓,較好地解決了演職人員斷代問題。在省市和地方的關懷和政策引領下,文藝隊伍不斷髮展壯大,演員一代代更換,演職人員穩定在50餘人,為傳播民族文化,豐富農牧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既“守本”又“創新”,創作精品將優秀傳統文化“留下來”。

裕固族素以能歌善舞著稱,他們在勞動過程中譜寫音樂、創作舞蹈,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反映草原遊牧生活,反映裕固兒女對黨和國家改革發展的熱情謳歌以及對祖國美好未來的期盼憧憬。近年精心創編了《迎親路上》《裕固婚禮》《天籟裕固》《十二生肖》《勞動舞》等音樂舞蹈和《裕固族姑娘人人愛》《牧人》《西至哈至》《家園》等膾炙人口的裕固族民歌。出版發行了《裕固族姑娘就是我》《裕固家園》《情灑草原》等歌曲磁帶、光盤,歌舞團也先後獲得6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獎項,200餘項市(地)級獎項。其中《頂槓子》《裕固族婚禮》《裕固族盛裝舞》等歌舞節目被中央電視臺選中,並在對外文化交流節目中播放展演,大型裕固族歌舞劇《裕固族姑娘就是我》曾代表甘肅省赴京參加“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獲最佳導演獎;舞蹈《裕固族盛裝舞》入選“第十一屆全國優秀舞蹈展演”,也是甘肅省唯一入選本次展演的舞蹈節目。

保護傳承與發展並重,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充滿自信,對外交流讓民族歌舞文化“走出去”。

肅南民族歌舞團於1983年受甘肅省委派,代表甘肅參加了“全國烏蘭牧騎式”文藝匯演並獲得嘉獎。多年來不斷開拓國內國外演出市場,不但在國內20多個省市和地區留下了身影,還積極踐行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2014年1月,肅南縣民族歌舞團作為代表中國的11支藝術院團之一,首次出國參加泰國第十屆“歡樂春節”活動;同年10月,受邀參加甘肅文化藝術交流團,前往韓國參加2014“首爾·中國日”活動。2016年12月,由開羅中國文化中心及甘肅省文化廳共同主辦的“埃及·甘肅文化周”活動在埃及開羅和法尤姆舉辦,以肅南縣民族歌舞團為代表的文藝團隊的演出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再次大展風采。2018年初,肅南縣民族歌舞團赴毛里塔尼亞和突尼斯進行文化交流演出,裕固族服飾和歌舞受到非洲大陸民眾和當地華僑的熱烈歡迎。2019年10月應歐洲“一帶一路”與文化促進會邀請,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組派,肅南縣民族歌舞團受邀赴波蘭、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演出,讓國外觀眾領略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裕固族服飾及歌舞的文化魅力,成為增進國際友誼的文化使者,他們用文藝講述了中國故事,演出得到了高度讚譽。

多年來,肅南歌舞事業發展堅定對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堅持弘揚民族文化的夢想,不斷探索創新,腳踏實地發展至今,推舉裕固族民族歌舞走出草原、走出省市、走出國家,走向了海外。演員們一路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展示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裕固族民族樂器、舞蹈、聲樂、民俗和服飾文化.為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宣傳裕固族歷史、傳承弘揚民族文化、打造肅南文化品牌打開了一扇窗口。裕固族優秀傳統文化之所以能走出國門,成為了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

國家民族文化政策支持是發展進步的根本保障。一個人口不足4萬人的民族縣,能夠把自己獨有的民族文化發揚光大,最根本的還是要靠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文藝事業發展近年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才確保了民族文化的進一步傳承發展。

貼近群眾需求是發展進步的必然途徑。始終把習近平總書記對文藝工作者“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的殷殷囑託化作為人民服務的一腳一印,積極主動服務廣大群眾。

樹立精品意識是發展進步的活水源頭。堅持打磨精品,深入挖掘歷史和社會發展中的民族精華,觀察牧民的勞動、生產和生活習俗,以踐行文化自信,弘揚裕固族優秀的民族文化為主旨,努力展現裕固族的獨特魅力,並將其發揚光大,傳至海外。通訊員 安梅 圖/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