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破局?

文 | 段譽

2018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寒潮籠罩了中國汽車市場。受資本寒流影響,整個車市呈現出銷量低迷的表現,多數車企身陷其中,盼望著2019年能有春天的到來。然而2019都快過去了,回暖仍未出現,汽車板塊也一直低迷。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10月份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9.5萬輛和228.4萬輛,同比下滑1.7%和4%。其中,前10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速比1—9月繼續回落。

新能源汽車破局?

在這片低迷市場中,比亞迪、北汽新能源、長安汽車等多家老牌新能源車企均未能倖免。整體環境不佳,又有大房企或大資本發力介入,新能源汽車賽道逐漸擁擠,但也可能出現“新格局“。

銷量持續下滑

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整體表現已經連續4個月下滑,且下降幅度不斷擴大。

拿轎車來說,新能源汽車“大哥”比亞迪10月份汽車銷量同比下滑15.19%,這是比亞迪自7月份以來,連續第四個月整體銷量出現下滑。北汽新能源10月份銷量同比下降69.24%,長安汽車新能源汽車9月份銷量同比暴跌87.2%,江淮10月份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49.02%。

新能源汽車破局?

連續4月銷量下滑的背後,是政策因素對新能源汽車銷量帶來的巨大影響。6月26日新能源國補新規正式實施,對於純電動汽車的國家補貼降幅超過50%,地區補助直接取消。新規直接導致7月份新能源車產銷量下降嚴重。

在此之前,為了擴大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國家發佈了一系列的政策,新能源汽車在去年實現了逆勢增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的產銷量,這很難得,去年國內汽車市場銷量出現28年以來首次下降。不過在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背後,也有一系列的亂象。

比如騙補事件頻出,尤其集中在客車領域,今年5月出現了金華青年汽車“水氫發動機”被質疑騙補事件。事實上,金華青年汽車早就因騙補遭受過工信部處罰,工信部處罰責成金華青年汽車等7家騙補車企進行為期2個月的整改。

眼下2019年剩餘不足2個月,已經有大量上市車企調低了產量預計,但是就目前形勢來看,可能今年產量更不樂觀。根據中國汽車協會預計,2019年中國汽車工業產銷或呈8%負增長。首先,“國六”政策即將實施,車企量產減少,處理終端庫存。其次,下半年車市需求量始終不高,呈現低迷狀態,再加上官方支持外資進入中國汽車市場,更加劇了車企的競爭。

新格局將現?

行業低迷,但競爭激烈程度一點也沒減少。隨著特斯拉在上海建廠並已成功下線一批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這條賽道競爭更加激烈了,而隨著許家印、姚振華等強勢進軍新能源領汽車領域,國內的汽車格局或在悄然發生鉅變。

從現在形勢看,諸多房企已經打牢了造車的地基。

許家印為了進軍新能源汽車可謂“煞費苦心”。眾所周知,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除了牌照外,可謂“得電池者得天下”,所以恆大早就入股了卡耐新能源,卡耐新能源是專注於三元軟包動力電池的行業龍頭企業之一。今年1月,恆大以9.3億美元的總價收購該公司持有的瑞典國家電動車公司(NEVS)51%股權,更為重要的是,NEVS公司已經獲得國家發改委頒發的新能源汽車牌照,是目前獲中國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核准的具備新能源汽車整車資質的十家企業之一。

此後,恆大快馬加鞭。5月,以乘用車輪轂電機技術聞名的英國Protean公司投入恆大懷抱;7月,恆大與汽車動力工程領域國際龍頭德國Hofer成立合資公司;8月,恆大新能源汽車品牌“恆馳”正式亮相。

面對許家印進軍,寶能投資集團董事長姚振華也不甘示弱,據媒體報道,姚振華目前對新能源汽車的投入也超過了1200億,馬不停蹄地入股觀致品牌,而觀致的高管是來自日產雷諾聯盟,可見姚振華佈局新能源汽車的野心。

隨著恆大、寶能佈局新能源汽車,一個問題逐漸被關注:在恆大、寶能等的介入之下,是否會出現巨頭效應?

從全球來看,大資本佈局新能源汽車是潮流所趨,高瓴資本是亞洲地區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投資基金之一,早在2018年,高瓴資本在寧德時代上市後,買入市值1.4億人民幣股份,在特斯拉建倉的市值達到1.49億美金,購入“造車新勢力第一股”蔚來汽車股份,最新持倉比例為3.98%。盈科資本是國內知名的投資機構,去年完成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企業億鵬能源戰略投資。

有汽車資深人士分析,大資本方的進入能激發市場活力,加速競爭,最終的效果如何,還要落實到具體的產品上。

面對整體低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投資者和車企等各方都在屏氣凝神,期待拐點來臨。巨頭企業和大資本的介入,無疑給該領域帶來新鮮活水,和更多的正向變量,撬動的可能不止新能源汽車領域,甚至是整個汽車板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