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黨員謝嬢嬢:不忘初心服務於民

如果你在犀浦街道犀和社區管轄的錦苑小區看到一個頭戴紅色鴨舌帽、身穿紅色馬甲、能說會道的嬢嬢,很有可能就是“黨群友鄰服務隊”的謝嬢嬢帶著夥伴們在做調解工作,用實際行動開展主題教育,不忘初心服務於民。

謝嬢嬢名叫謝德嫦,今年71歲,2010年初從達州退休後,來到郫都犀和社區定居。熱心腸的她,常常協助社區工作人員登門入戶調解鄰里間矛盾,組織小區黨員、業主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還帶頭成立社區“黨群友鄰服務隊”“為老服務隊伍”“一家人一家親服務隊”……“讓人感觸最多的是在黨建引領下,特別是像謝嬢嬢這樣的流動老黨員主動發揮餘熱為居民服務,轄區裡的小區、院落面貌都越來越好了。”說起錦苑小區這些年的變化,犀和社區黨總支書記趙莉表示,居民臉上的笑容多了,大家的幸福指數也不斷攀升。

老黨員謝嬢嬢:不忘初心服務於民

謝孃嬢(第一排左三)參加志願者活動,圖據犀和社區

自告奮勇充當“調解員”

小區環境無人維護、物業服務品質下降……搬進錦苑小區居住不到三年,令謝德嫦沒想到的是,因新舊物業公司沒有做好工作交接,曾經的美麗家園變了樣。“業主向物業反映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雙方矛盾不斷激化,隔三差五的爭吵成了‘家常便飯’。”謝德嫦說。

面對小區業主與物業公司間的溝通難題,作為一名有著39年黨齡的流動老黨員,謝德嫦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在取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她自告奮勇充當起“調解員”,義務為小區業主和物業公司做溝通、協調工作。

開工第一天,謝德嫦就面臨了第一個難關:業主紛紛拒交物業費,拖欠物業費高達400餘萬元,怎麼辦?“單槍匹馬難成事。”謝德嫦說,通過社區黨總支的幫助,自己聯繫到彭芳等小區黨員業主和熱心居民,集合大家的力量籌備起了院委會。2015年6月,犀和社區批准錦苑小區成立院委會,謝德嫦為院委會主任。

2017年,謝德嫦又下定決心要帶頭鼓勵大家成立業委會,更好解決小區業主與物業公司的矛盾。但成立業委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挨家挨戶宣傳成立業委會對管理小區、改變小區面貌的重要性。為了做好這件事,近70歲高齡的謝德嫦與26名黨群志願者,紛紛通過登門拜訪、設點宣傳的方式,僅僅半個月時間,就徵得了小區805戶業主同意成立業委會簽名,並通過13項小區治理改進的建議。

清理小區垃圾,修剪雜亂樹枝,清鏟道路青苔……隨著新當選的業委會成立,在院委會成員下,錦苑小區物管和志願者開展的這一系列“暖心”的舉動,感動了不少居民,他們從家裡為大家端來一杯杯熱茶、遞上了小板凳。而短短數月,錦苑小區也從犀浦街道的一個“問題小區”轉換成了“明星小區”,小區物業費繳納率達85%以上。

為民服務守初心

“現在我們小區環境簡直大變樣,管理秩序規範了,氛圍也比較和諧,內容豐富的社區活動讓我們這些居民也感受到親人般的溫暖。”小區居民劉建萍臉上洋溢著笑容說道。

小區居民充滿獲得感、幸福感的背後,同樣也離不開謝德嫦曾經的付出。“小區環境變好了,物業糾紛解決了,但如何才能讓小區居民真正幸福起來?”謝德嫦在心中思索,錦苑小區業主中老年群體佔據比例較大,怎樣才能更好地關心和服務老年群體?閒不住的謝德嫦再次“毛遂自薦”擔任起犀和社區的文化社社長,利用空暇時間組織社區裡的老年居民學舞蹈、唱歌曲,帶領他們走出家門參加犀浦街道、區級文藝比賽,小區居民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了。

現在,讓謝德嫦自豪的是,因錦苑小區老年居民較多,這裡還形成由50多名黨群志願者成立的“黨群友鄰服務隊”。只要是社區裡的熱點訴求,都會有小區黨員參與的身影,再加上熱心居民共同組建的“為老服務隊伍”“一家人一家親服務隊”等自治組織,錦苑小區正慢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氛圍。

如今,只要在謝德嫦所居住的錦苑小區走一走,“小區是我家,大家共同愛護它——黨員謝德嫦倡議”的小牌在路邊的花叢中隨處可見,而這正是謝德嫦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她說,“我相信,我的力量能感染少部分人,但少部分人又能感染更多的人。在我們黨員、熱心居民的服務下,我想所有的居民都能沐浴在幸福裡!”

記者 劉剛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