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冲上热搜!和"少年的你"有关……

电影《少年的你》的热度还没散去,河南7岁女童眼睛被三名男生强塞几十张小纸片的欺凌事件又进入公众视野,11月12日该校长承认此事,回应称这是“小孩子间的玩闹,没有恶意”,引发网友愤慨。

  11月13日,#校园暴力到底该如何解决#这一话题冲上热搜,微博多名大V参与话题讨论,从各个方面给出解决方案,目前该话题讨论量和阅读量在持续增长。

  

这个话题冲上热搜!和

  据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发布报告显示:2015-2017年间我国近六成校园暴力案件涉及故意伤害,近九成案件受害人存在不同程度伤情,其中11.59%的案件受害人死亡。另外被判为故意杀人罪案件中近七成是有预谋的犯罪,女生间校园暴力比例超男生。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校不可轻视“孩子间的打闹”

  新浪微博实名认证头条文章作者“逗爱重庆行”表示,解决校园暴力需要家长、学校、社会三方努力,但是学校一定要高度重视,不能说是孩子打闹就轻视这个问题,否则小事情就会变为大暴力。

  

这个话题冲上热搜!和

  专家认为,校园欺凌不同于偶发的打架、冲突。欺凌者的行为具有长期性、隐秘性、预谋性、双方强弱关系不对等等主要特征。在欺凌的形式上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两种。直接欺凌表现为语言、肢体等方式的攻击;间接欺凌是指排斥、孤立、散步谣言等。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赵忠心认为:“孩子之间正常的打架一般没有什么恶意,往往是在具体问题具体事件上发生了分歧,同时孩子处理问题、处理分歧的能力比较差。然而,欺凌和暴力不是一种普通的打架,而是恶性的、恶意的。他们往往以强凌弱、以大欺小,并从中得到快感。”

  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何安妮表示:“相当多的案例迫使我们去正视一个问题:并非所有的孩子都是天使。如果家长、老师或社会,只把孩子当孩子,一味护短,或者一味的宣扬:他是个小孩儿,何必跟孩子计较。这样会导致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跑偏。我国刑法规定,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14岁以下。青春期的孩子是很躁动,甚至是很危险的。他们开始跃跃欲试自己的力量,如体力、智力、影响力等。然而,面对社会规则、公德心、师长的教导等,他们却正处于叛逆、蔑视的年纪。现实生活中,校园暴力、欺凌事件大多发生在这个年龄。”

  假如遭遇欺凌又该如何应对?

  新浪微博实名认证湖北尊而光律师事务所律师石佳佳表示:家长平时就要关注孩子的状态,不要等发生校园暴力之后再介入;即使发生校园暴力后,也不要以暴制暴,而是应该及时与老师和施暴者家长联系,以免二次校园暴力的发生;校长和老师也要重视这类行为,不要认为这只是孩子间的“打闹”;还要让法律对未成年施暴者进行处罚和教育。

  

这个话题冲上热搜!和

  何安妮律师支招:“老师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假如遇到校园欺凌,应该第一时间告诉家长和学校’。学校首先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应该看成只是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其次应该有一套完善的机制,有效的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引导孩子勇敢说出成长中的各种困惑、烦恼。校园欺凌,贵在预防,重在抓小、抓早、抓苗头。”。

   网友观点

  

这个话题冲上热搜!和

  

这个话题冲上热搜!和

  

这个话题冲上热搜!和

  

这个话题冲上热搜!和

  

这个话题冲上热搜!和

  

这个话题冲上热搜!和

  

这个话题冲上热搜!和

  校园暴力如何解决?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在留言区与正义君互动~~

  来源:正义网综合央视社会与法、央视新闻、新浪微博、民主与法制网

  文字:潘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