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孩子哭著退學”,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一年級孩子哭著退學”,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1

開學沒多久,歡歡喜喜把娃送入一年級的蕾蕾媽傻眼了。
學校是這片最好的小學,為了成功突圍,老母親費了不少心思,英語班、繪本班、舞蹈班一個都沒落下。

6歲的蕾蕾,雖談不上牛娃,但也認識上千漢字,英語兒歌更是張口就來。

好不容易鬆口氣,可沒想到剛開學沒多久,娃就哭著不願意再上學。

理由很簡單:數學題不會。

蕾蕾媽一聽急了,自己娃50以內的加減法算的很溜,從1數到100也沒有任何問題,怎麼會學不會呢?
隨意抽了幾道題,愣了:

考核數字規律☟:

“一年級孩子哭著退學”,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考核加減法☟

(大部分人以為結果是19,其實正確答案是26)

“一年級孩子哭著退學”,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蕾蕾媽又是上網又是問人,才輔助娃把作業做完。
“本想著數學嘛,不就是1+1=2,自己教教就行了。

萬萬沒想到,現在數學題都是這樣了,腦子完全轉不過來。

再留意下,蕾蕾媽發現,現在的數學題很少直接出“3+4”這樣的問題,而是更多地將數學結合生活實際,考驗思維能力

不怪孩子學不會,往往是家長教錯了!
2

說到數學,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計算,第二反應可能是還包括圖形。這看起來都非常簡單,自己在家隨便教教就可以。

殊不知,這樣進行數學啟蒙的孩子,通常會出現“梯次掉隊”的現象:

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有一批學生數學成績突然掉了下來;再往後,到了初二、初三時,常常又有一批學生的數學成績落後了;再往後,到了高中時,仍然有人不斷掉隊。

“一年級孩子哭著退學”,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理由很簡單:

小學三年級以前,只需要記憶力就行,記住一些計算規則即可;

但到了小學四年級,光有記憶力就不行了,還要邏輯能力,這時邏輯思維能力不足的小朋友就掉隊了;

到了初中,還需要用空間想象力,空間想象力不足的學生們就跑不動了

到了高中呢,可能還要用到抽象、歸納、演繹等思維能力,這方面綜合能力不足的學生,就力不從心了。

這都是早期數學啟蒙沒做好帶來的嚴重後果,一步錯步步錯
要知道,對於3-8歲的孩子而言,數學啟蒙不僅包括數與運算,還有邏輯推理、圖形幾何、生活應用等。

“一年級孩子哭著退學”,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教育專家蒙臺梭利更曾指出,2-6歲是孩子數學敏感期,錯過了這個黃金期,如果想要有所突破,要付出加倍的時間和精力,並且不一定見效。

也就是說,你家孩子的數學啟蒙問題,再不重視就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