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淚煽情的《少年的你》!周冬雨的陳念,比靜秋好在哪裡?

其實周冬雨是一個演員,初入影壇,被冠以最“醜”謀女郎的稱謂。

張藝謀是這樣評價這位“醜”女孩,她乾淨得像一張白紙。不僅長得乾淨、清純,甚至表情、性格,都像山泉一樣,清澈、透明,幾乎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原版“靜秋”。

催淚煽情的《少年的你》!周冬雨的陳念,比靜秋好在哪裡?

周冬雨一個和青春有關的名字,從青澀的《山楂樹之戀》的靜秋、再到《同桌的你》的周小梔、直至《少年的你》的陳念。這個獨特的青春發光體,讓我們從不同時代,不同人設,瞭解那段直射心底的青春故事。在光影之中,尋找那個屬於自己的“周冬雨”。

催淚煽情的《少年的你》!周冬雨的陳念,比靜秋好在哪裡?

《七月與安生》中的周冬雨和馬思純成就金馬雙後

新銳導演曾國祥選擇周冬雨,全因《七月與安生》的一炮而紅,兩人都在第53界金馬獎折桂,《少年的你》就變得更加的水到渠成。周冬雨飾演李安生,如同放飛的形骸,和馬思純飾演的七月展開了相識相知,相愛相殺的成長故事。

催淚煽情的《少年的你》!周冬雨的陳念,比靜秋好在哪裡?

《心花路放》周冬雨的突破式造型--殺馬特·周

曾國祥不是“空尋來風”尋找周冬雨合作《七月與安生》,全因周冬雨在《心花路放》中突破戲路,從清純甜美形象挑戰混混式殺馬特,出演內心純真善良的髮廊小妹周麗娟。然周冬雨在《心花路放》的成長,映射到《少年班》、《奔愛》、《冰河追兇》的成功。

催淚煽情的《少年的你》!周冬雨的陳念,比靜秋好在哪裡?

《少年的你》精彩的不是周冬雨哭泣,而是導演沒有挽回。

《少年的你》中飾演陳唸的周冬雨就像是雨中的野菊花,看似柔弱不堪,確是個茬子。好朋友的墜樓,讓她的內心無以復加,像是瀕臨崩潰的野獸,為好朋友蓋上了“慘狀”。陳念是很喜歡“胡小蝶”這位不肯承認的好朋友。

催淚煽情的《少年的你》!周冬雨的陳念,比靜秋好在哪裡?

《少年的你》陳念和小北此時的相遇,竟是彼時的相擁。

《少年的你》胡小蝶的輕生,校園的鐵窗,折皺的塑料管,同學的冷漠。這種劇情負壓,反覆衝擊著陳念,並將陳念一步步的推向鏡子的另一面—小北(易烊千璽飾)。小北和陳念這兩個角色,構造了《少年的你》的青春,而小北負責爆發,陳念負責忍受。這才有了陳唸的孤獨和霸凌,眾人將她的世界關了燈。而小北的守候,像是飲鴆止渴,將兩個人的青春裹挾著最悲傷的悲傷,隨著時光灰飛煙滅。

催淚煽情的《少年的你》!周冬雨的陳念,比靜秋好在哪裡?

《少年的你》陳唸的境遇,只有靠班主任的臆想了。

“你做得對,你要相信你自己做得對,路上總會有陰影,但抬頭總能看見陽光。”是班主任離職前語重心長和陳念告別,和之前的訓話成了截然不同的反差。而陳念冷漠面容到熱淚盈眶,父母沒告訴過陳念,既然你選擇做了,要承擔所有後果。此後,接二連三的霸凌,從警告到精神傷害,讓我們看到個人的無奈,世間的無情。

催淚煽情的《少年的你》!周冬雨的陳念,比靜秋好在哪裡?

悲傷就像一條大河,或許會吞沒你,但也能,帶你去夢想的遠方!

在陳唸的拒絕向“警察”求助執念中有點《老炮兒》的意思,六爺為了撈曉波,即便知道事態嚴峻,也堅決不找警察。按“規矩”來,話外音“這幫孩子都怎麼了!下手怎麼這麼黑!沒個輕重!”在《少年的你》,老楊和鄭易在街邊吃火鍋,也有類似的對話。而《少年的你》結局更有疼痛感,看著短髮的陳念,這種釋懷是無法挽回的惋惜。

催淚煽情的《少年的你》!周冬雨的陳念,比靜秋好在哪裡?

魏萊、徐莎、羅婷如同青春的另一面,愛的另一邊。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魏萊(周也飾),用自己青春年華,為自己霸凌交上一份“生命”的答卷。

魏萊對陳念和胡小蝶變本加厲的霸凌,全因家庭光環,讓她可以輕蔑的笑看這一切。老師的“鼓勵”,同學的“沉默”,自己的“偽裝”,成了魏萊有恃無恐的溫床,而“報警”又成了魏萊的人格分裂,一面害怕,一面喜歡。

催淚煽情的《少年的你》!周冬雨的陳念,比靜秋好在哪裡?

而魏萊後續的出場都伴隨陰暗灰色的場景,將周冬雨飾演的陳念拉近了精神崩潰的邊緣。導演在深度刻畫人物衝突,增加影片劇情壓力,而魏萊三人的病態心理在警察詢問中,得到了第一次爆發。對陳唸的霸凌彰顯了魏萊的病態心理,又一次爆發。而最後魏萊的嘲諷式的和解,將霸凌形式從肉體延伸到精神。

催淚煽情的《少年的你》!周冬雨的陳念,比靜秋好在哪裡?

“如果世界是這樣子的,你會忍心讓孩子出生在這個世界上嗎?”

陳唸的質問,彷彿讓我看到了DC對峙場景,而周冬雨飾演陳念和周也飾演魏萊就像哥譚雙雄,蝙蝠俠和小丑。一個隱忍、冷漠、卻富有正義感,另一個瘋狂、有恃無恐、詭變。但這不是DC世界,這是真實的青春。陳唸的懲惡是一種意外,而魏萊的幻滅更像是青春的無常。

催淚煽情的《少年的你》!周冬雨的陳念,比靜秋好在哪裡?

《少年的你》導演曾國祥用一種略帶陰沉的敘事手法將觀眾帶入青春的反面,如同《我不是藥神》的程勇對呂受益的病史心存愧疚,展開一系列買藥救人,為此搭上黃毛的一條命。通過微觀世界,導演從人物本身尋找切口,以小見大。將你的少年,你的世界,呈現給觀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