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淚”解析中國娛樂圈現狀

近日發生在中國娛樂圈的大新聞想必大家都已知曉來龍去脈。有人看熱鬧,有人做和事佬,那我就解析一下為什麼一個唱歌演戲的圈子能發生這麼荒唐的事。

開門見山,直擊要害。原因在於大眾素質跟不上科技的更新換代。請大家細想:2010年之前可能看到這樣瘋狂的現象嗎?如野草般擴張的社交娛樂科技將明星進一步推到了粉絲眼前,以前大家的追星僅僅侷限於買歌看戲去演唱會,並不像現在你拿著一部手機可以近距離地欣賞偶像,甚至感覺你就是他朋友一樣。這種便捷的科技帶來的影響就是你更加願意推廣你的偶像,而同時意識到這一點的還有商人。

你願意推廣偶像,資本就看到商機。你喜歡哪個,他就高捧哪個,沒有就給你造一個。你要什麼樣的,給你包裝一個什麼樣的。不過幾年時間,這種風氣就蔓延至整個娛樂圈。事物皆具雙面性。優質的偶像,帶來正能量的傳播。反過來,流水線的複製品,就破壞了整個市場。

接下來,讓我們細數這些流水線偶像的種類。

“催淚”解析中國娛樂圈現狀

一、實力人品兼備型

這類屬於“異類”。在低劣的生產線上造出來的“優質產品”。他們剛在大眾視野中亮相的時候,面對的非諷即罵。等到過一段時間,人們突然發現,唉,還行欸。曾經罵娘炮,後來發現也不是那麼過分;曾經罵只會騙騙花痴,後來發現真有兩把刷子;曾經罵怎麼就這一個德行,後來發現那是每個人的風格。

但是,“異類”終歸是少數。

二、實力上乘人品下乘型

這類往往是前期隱藏的很好,給你裝好人,然後一件事摔到冰窟窿裡。他能讓你為其才華傾倒,也能讓你因其品行作嘔。關於這一派,觀點基本分為兩類。一類認為只觀其作不問其人,一類認為公眾人物必須德才兼備。而正是這種爭論導致了娛樂圈永不停歇的謾罵。

三、實力下乘人品上乘型

這類人吧,也是娛樂圈的焦點。與第二種不同,此類明星的爭論點在於該不該給機會。一方觀點認為,他一直在努力,一直在進步,應該以觀後效。一方認為沒這實力就別吃這碗飯,憑什麼佔著別人的地方讓大眾看你成長。要是後來居上,還則罷了。要是自個兒不爭氣,卻只會哭哭啼啼賣可憐,那怪不得大家不給你好臉色。

四、實力人品俱無型

這種吧,就勸你趁早捲鋪蓋滾蛋,省的捱罵。本事沒有,脾氣挺大。一無作品立身,二無品德立人。那是各種在公眾面前膈應人,還一天盡挑別人刺。糟蹋大眾審美還要裝可憐扮網絡暴力的受害者。

“催淚”解析中國娛樂圈現狀

以上四種類型的明星加上老牌大腕再加上有實力就是不火的就組成了中國娛樂圈。而上文說過,粉絲素質是跟不上這種娛樂大爆發的。明星數量呈洪水式爆發,粉絲尤其是年輕粉絲卻來不及完成審美的進化升級。導致正確的追星觀念還沒有形成,資本就把這一摞摞的產品擺到你面前。原本主動挑選優質偶像的我們,變成了被動接受的一方。久而久之,審美就被汙染了。由不知所措變成洗腦狂熱。從看作品演變成單純的看臉,看資本的使用說明書。資本利用了你身上每一個弱點,將你的幻想融合到他們的星產品中,讓你覺得世界上真有如此完美的人,並且離你這麼近。

漸漸地,偶像群體的劣質化,變成了粉絲群體的低級化。這個群體因為智能手機的普及,導致低齡用戶也參與進來,這些人本來就不能正確看待社會現象,加上網絡上的惡意引導,就容易變成被人利用的工具。所以,流水線偶像加上狂熱粉絲給娛樂圈這缸水攪得天翻地覆。更悲哀的是,這種勢頭絲毫沒有下降的趨勢,因為,商人有利可圖,大眾也心灰意冷,任由他們造作,業界前輩也都視若不見。稍微有個人想抱怨幾句,就被強行貼上對家水軍,鍵盤俠等等標籤。畢竟,一張嘴抵不過百張嘴。


“催淚”解析中國娛樂圈現狀


總之,昔日藝人賣藝,觀眾買藝的圈子早已不再。臉蛋似乎成為最流行的貨幣。多少人要在一堆垃圾節目中尋寶,多少人要在一堆流水新聞中找片淨土,多少人的社交網絡中充斥著金錢換來的熱搜。

我們想要能唱出人生百態的歌手,不想看到只會無病呻吟迎合頹廢心理的投機客;我們想要觸及甜蜜愛戀帶來的純真,不想一天到晚聽他們要死要活的;我們想要欣賞大師在熒屏中的精彩演出,不是幾十集電視劇下來都變不出花樣的僵硬臉。娛樂圈,是圈裡人供大眾娛樂,不是圈裡人娛樂大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