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另一種形式-好好說話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語言就是一把雙刃劍,說對了可以安慰他人,沒說對就傷害了他人。

語言暴力在教育孩子時候起到決定性作用,猶如“惡語”刺痛著孩子的心。

01

媽媽:已經過去半小時了還不睡,你到底睡不睡?

兒子:睡的睡的。

(過了一個小時,還在翻來覆去的玩,就是不睡)

媽媽:你有病啊,過了都快兩小時了,你到底睡不睡?

不睡給我滾蛋,滾出去,出去了別進房間了。

說完這句話我就後悔了,我竟然對一個三歲的孩子情緒失控、滿口髒話。即使不知道他是否懂得“有病”“滾蛋”這些詞彙,但我知道他一定能感知到的暴躁、厭惡、不耐煩。

我沒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惡語傷害了我的孩子,我害怕他以後跟我一樣脾氣暴躁,言語冷淡。我需要反思,我需要改變。

蘇珊·福沃德博士是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演說家和作家。他在著作《中毒的父母》中曾寫道:“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有情緒專家說過,只要控制好前面的十二秒,之前暴風雨般的憤怒就會得到緩解。更加不會殃及無辜。所以在家庭教育中,作為父母需要重視情緒管理,不讓懵懂的孩子受到言語暴力。

每一個孩子都是做母親的心頭肉,我們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被情緒左右,而影響了自己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做個能控制情緒的好母親。讓言語暴力退出我們的世界。

愛的另一種形式-好好說話

02

在所有的校園霸凌中,言語暴力,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種。

“媽媽,我不想去上學了。”一個剛剛上一年級的孩子跟媽媽說道,母親當時不以為然,告誡孩子:“怎麼剛開始上一年級就厭學呢?這樣不好!”這位母親一直以為學習壓力大,上課聽不懂才導致的,而後來才得知是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

原來這個孩子個頭比班裡孩子瘦小,一些個頭大的就喊他“小屁孩”,指揮他去做一些他們不願意乾的事兒,由於孩子正好視力不好配了眼鏡,然後一直被喊“四眼田雞”的綽號。班裡的孩子都結幫派,但就是沒有人願意跟他做朋友。孩子變得越來越膽小,越來越孤僻,所以不想去學校了。

這些孩子們天真無邪,他們可能只是覺得在開玩笑,但是小孩子很容易受情緒的控制,往往這種所謂的玩笑恰恰就是言語暴力,在無形的傷害著其他同學,他們還小,不會度量分寸,也沒有考慮到後果,只是覺得好玩兒,這卻是一種天真的殘忍。

無知的媽媽不以為然的告訴孩子:小孩子在說玩笑話呢,不要當真好了,又沒有捱打,別理他們就是了。直到學校老師打來電話說孩子在學校打架,被打得鼻青臉腫不說,還右耳險些失聰。這才引起了重視。

在大部分人的眼裡,被打了才是大事,殊不知孩子被嘲諷,被孤立時候就應該注意了,這讓孩子變得自卑、多疑、缺乏自信,甚至很多人會被抑鬱、焦慮長期困擾。所以語言暴力對他人造成的傷害一點也不比身體毆打來的少,千萬不能低估了語言的殺傷力。

我們總以為大打出手才會傷害孩子,卻不知道最能傷害到孩子的是語言上暴力。研究表明:暴力語言可能成為最平常的殺人武器。

作為父母,我們要多關心孩子:

1、多多關心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多與老師進行溝通,被欺負了要幫助孩子度過心靈脆弱期。

2、告訴孩子要多傾訴,不要害怕而憋在心裡,也可以通過畫畫來表達。

3、鼓勵孩子多認識新朋友,一般樂觀的孩子不會被欺負。

愛的另一種形式-好好說話

03

在家庭中,氣話也是言語暴力的一種,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

美國著名兒童學家阿黛爾·法伯說過:“永遠都不要低估你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力。”

我有一個朋友蘭蘭,我們基本沒有聽她提及過她的母親,她在婚後五年很少回孃家,後來才知道,原來在她上初中的時候還有這樣一個故事:那年她母親的生日,她想給母親慶祝生日,然後用平常省下來的零花錢給母親買了一個美麗的髮夾,回到家很開心的拿出禮物,祝福母親生日快樂並說以後我會好好孝敬您的。可得到的回答卻是:我有你弟。禮物看都沒看一眼。

當時蘭蘭的心深受創傷,我們說:“你太當真了,可能是玩笑話呢,至於嗎?”但是她說了句:“至於!針沒扎你身上,你永遠不知道有多痛。”

父母日常的言語,決定孩子的態度。十幾年前蘭蘭母親的一句話,至今她都記著。現在蘭蘭母親打電話說想看看外甥女,想抱抱,蘭蘭回她:“讓你兒子生出來給你抱。”可能在我們看來蘭蘭把事情嚴重化了,但是我們不是當事人。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無意間的一句話,會給對方帶來怎樣的傷害。

愛的另一種形式-好好說話

04

一個最高的教養,是不對親近的人發脾氣。這恰恰反映了:最愛你的人傷你最深。

父母無意的一句話,卻把孩子逼上了絕路。

曾看到這樣一個新聞,一個姑娘高考發揮失常,原本就很沮喪難受的時候,父親說:“考這麼差,怎麼不去死啊!”姑娘相信了,留下了一封“讓你失望了”的遺書,就跳樓自殺了。

一個發生在國外的新聞,這位父親看到兒子終日成謎電腦遊戲,無所事事,於是拿來一把手槍,放在兒子面前,說道:“有種你別活了。”誰知父親的一個轉身,兒子拿起槍對著自己的腦袋開槍了。

言語暴力在無形中讓這些悲劇一個接一個發生,我們時常掛在嘴邊的話語在不經意之間已經發射出嚴重的殺傷力,可以強大到簡短的幾個字就可以殺死一個人。

相關人員曾經對少管所犯罪的孩子做了一個調查,令人驚訝的是一半以上的孩子都受過父母的精神虐待。很多孩子由於父母離婚,在父母口中從來聽不到鼓勵的話語,在他們腦海中最多的是:

“你怎麼這麼笨?跟豬一樣。”

“你怎麼不去死啊。”

“我生你何用,還不如養條狗。”

“別礙手礙腳的,滾遠點。”……

然而讓這些孩子開始變的自卑,暴力,負面情緒積壓很難排解,最後演變成了犯罪。或許他們的家長會懊悔,但是也萬萬沒想到那一句句暴力言語,猶如無形的利劍,正是摧毀孩子的利器。

愛的另一種形式-好好說話

05

水深則流緩,語遲則人貴。人的優雅,關鍵在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別讓難聽的言語去傷害身邊最親的人。

柔軟的舌頭,可以挑斷一個人的筋骨,語言暴力有時候比行為暴力更能傷人。

好好說話,不僅僅是一項技能,更是愛的一種體現。

願你是一個合格的家長,讓孩子們更好的成長吧,因為他長大後,是另外一副模樣——一個能好好說話,拒絕言語暴力的大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