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話題衝上熱搜!和"少年的你"有關……

電影《少年的你》的熱度還沒散去,河南7歲女童眼睛被三名男生強塞幾十張小紙片的欺凌事件又進入公眾視野,11月12日該校長承認此事,回應稱這是“小孩子間的玩鬧,沒有惡意”,引發網友憤慨。

  11月13日,#校園暴力到底該如何解決#這一話題衝上熱搜,微博多名大V參與話題討論,從各個方面給出解決方案,目前該話題討論量和閱讀量在持續增長。

  

這個話題衝上熱搜!和

  據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發佈報告顯示:2015-2017年間我國近六成校園暴力案件涉及故意傷害,近九成案件受害人存在不同程度傷情,其中11.59%的案件受害人死亡。另外被判為故意殺人罪案件中近七成是有預謀的犯罪,女生間校園暴力比例超男生。校園暴力事件頻頻發生,那麼我們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學校不可輕視“孩子間的打鬧”

  新浪微博實名認證頭條文章作者“逗愛重慶行”表示,解決校園暴力需要家長、學校、社會三方努力,但是學校一定要高度重視,不能說是孩子打鬧就輕視這個問題,否則小事情就會變為大暴力。

  

這個話題衝上熱搜!和

  專家認為,校園欺凌不同於偶發的打架、衝突。欺凌者的行為具有長期性、隱秘性、預謀性、雙方強弱關係不對等等主要特徵。在欺凌的形式上分為直接欺凌和間接欺凌兩種。直接欺凌表現為語言、肢體等方式的攻擊;間接欺凌是指排斥、孤立、散步謠言等。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趙忠心認為:“孩子之間正常的打架一般沒有什麼惡意,往往是在具體問題具體事件上發生了分歧,同時孩子處理問題、處理分歧的能力比較差。然而,欺凌和暴力不是一種普通的打架,而是惡性的、惡意的。他們往往以強凌弱、以大欺小,並從中得到快感。”

  北京市兩高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何安妮表示:“相當多的案例迫使我們去正視一個問題:並非所有的孩子都是天使。如果家長、老師或社會,只把孩子當孩子,一味護短,或者一味的宣揚:他是個小孩兒,何必跟孩子計較。這樣會導致孩子在以後的成長中跑偏。我國刑法規定,完全不負刑事責任的年齡是14歲以下。青春期的孩子是很躁動,甚至是很危險的。他們開始躍躍欲試自己的力量,如體力、智力、影響力等。然而,面對社會規則、公德心、師長的教導等,他們卻正處於叛逆、蔑視的年紀。現實生活中,校園暴力、欺凌事件大多發生在這個年齡。”

  假如遭遇欺凌又該如何應對?

  新浪微博實名認證湖北尊而光律師事務所律師石佳佳表示:家長平時就要關注孩子的狀態,不要等發生校園暴力之後再介入;即使發生校園暴力後,也不要以暴制暴,而是應該及時與老師和施暴者家長聯繫,以免二次校園暴力的發生;校長和老師也要重視這類行為,不要認為這只是孩子間的“打鬧”;還要讓法律對未成年施暴者進行處罰和教育。

  

這個話題衝上熱搜!和

  何安妮律師支招:“老師家長應該告訴孩子‘假如遇到校園欺凌,應該第一時間告訴家長和學校’。學校首先也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不應該看成只是孩子之間的打打鬧鬧;其次應該有一套完善的機制,有效的遏制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作為家長,我們應該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引導孩子勇敢說出成長中的各種困惑、煩惱。校園欺凌,貴在預防,重在抓小、抓早、抓苗頭。”。

   網友觀點

  

這個話題衝上熱搜!和

  

這個話題衝上熱搜!和

  

這個話題衝上熱搜!和

  

這個話題衝上熱搜!和

  

這個話題衝上熱搜!和

  

這個話題衝上熱搜!和

  

這個話題衝上熱搜!和

  校園暴力如何解決?你有什麼好的建議,歡迎在留言區與正義君互動~~

  來源:正義網綜合央視社會與法、央視新聞、新浪微博、民主與法制網

  文字:潘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