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牛”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信息不透明的“複雜”市場

“黃牛”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信息不透明的“複雜”市場

文 |零壹

粉絲買不到票,卻總能從各種渠道看到別人出票的消息。從周杰倫、林俊杰等歌手明星,到Ti9等電競賽事,都經常看到“官網一秒空、黃牛遍地有”的現象。我們在談黃牛問題時,究竟在談什麼?

“一票難求”滋生詐騙亂象,票去哪兒了?

11月2日、3日,周杰倫嘉年華南京演唱會在南京奧體中心體育場落幕。9月份門票開售時,毫無意外,幾分鐘之內兩天的所有座位全部售罄。周杰倫的演唱會號召力依舊驚人,粉絲依舊“太難了”。

“黃牛”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信息不透明的“複雜”市場

成功買到加價票的粉絲還算得上得償所願,讓粉絲和真黃牛們都人人喊打的“假票”現象更令人憤怒。近日就有網友在社交平臺曝出周杰倫南京演唱會“買到假票的歌迷在奧體東門排隊報警”,有微博網友表示,“看到好多高價買到假票的被攔在門口,真是太慘了。”

網絡轉賬之後銷聲匿跡是詐騙常見操作。近日,又有300多名五月天歌迷在歌迷微信群裡向群主購買門票,結果演唱會結束門票也沒到手,合計54萬款項也沒退還,隨後歌迷向警方報案。

“黃牛”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信息不透明的“複雜”市場

粉絲官方渠道搶票失敗後,又有假票販子渾水摸魚,“求靠譜黃牛”在朋友圈,貼吧、微博往往會成為熱門話題。但這種私人交易產生的問題顯然是五花八門的,粉絲花了高價卻被騙的新聞時常見諸報端。

在如今的演出票務市場中,粉絲與黃牛之間似乎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對抗與平衡——一方面,黃牛成為搶不到票的粉絲們的額外選擇,另一方面,大眾所認知的“黃牛”行業又過於龍蛇混雜,假黃牛真騙子、賣真票的非官方商家、加價出票的個體網友……這些一股腦兒被稱為黃牛的群體,顯然已經使得這個標籤無法被準確定義。

但他們的出現,顯然背後有著真實的市場需求——“官方渠道太難買到票了”。那麼票到底去哪兒了,黃牛們的票又是從哪兒來的?

一個未曾擺在檯面上的事實是,作為官方售票代理所謂的“唯一渠道”,事實上從來都不是唯一的。

有匿名網友在知乎表示,演唱會門票出來之後一般會流向五個地方,也就是演唱會團隊、主辦方團隊、當地歌迷會、一級官方售票渠道、

其他銷售渠道。從一開始,一級票務市場就只有部分票源,這部分票數量有限,且按照票面原價售賣,被短時間一搶而空顯然是正常現象了。

而那些不可出售的“贈票”以及各種原因需要出手的個人票,顯然會以其他方式大量出現在二級市場裡。

動態價格,黃牛背後的市場自我調節邏輯

演出市場的這種慣例形成已久,且在國內外都有同樣的市場需求。全球最大的二級票務平臺Stubhub成立於2000年,2018年交易收入達到10.6億美元,顯然已經操作成了極為成熟的交易平臺。

究其原因,黃牛出現的根本原因還是供需的不平衡。從整體來說,有業內人士估計2019年娛樂演出票房規模已超過200億元,連續兩年保持了兩位數增長。隨著大眾消費水平的提高、新一代年輕人消費觀念的改變,現場演出近距離接觸偶像,享受現場氛圍的獨一無二體驗變得更具吸引人。

整體市場需求與日俱增,但具體到單場演出來說又瞬息萬變,固定的票面價值並不能實時對市場行情進行調節。也有一些演出主辦方選擇直接將票面價值提高,但最終很容易造成銷售不良的後果,並且對演出藝人本身的形象也有影響。一級定價策略過高過低都有問題,過高引發觀眾反感營銷銷售,票面過低產業鏈各方都得不到足夠利潤,影響行業正向發展。

黃牛的出現其實是市場供需調節所產生的“結果”,而非問題的根源。二級市場動態價格的特點決定了其靈活性,在熱門場次中供不應求,價格水漲船高,而在一些低於預期的場次中也能看到大量打折票出現在二級市場中,對主辦方而言,這也是一個回血的機制,也就是說熱門場次賺取溢價,冷門場次也有兜底。每個觀眾心中能接受的價格和票面價格都有落差,但官方是無法調節票面價格,“賣不動”和“搶不到”的供需落差,黃牛其實是應市場需求而生的。

“黃牛”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信息不透明的“複雜”市場

一位匿名業內人士對此表示:“其實黃牛更多的演出賣的是低於原價的票,只不過大家知道的那些熱門明星是高價,曝光度更高,主辦方有的小明星或者過氣明星賣不完的票,主辦方又不能打折,誰也不會宣揚,但黃牛其實賣的更多。”

從周杰倫、五月天的演出在社交平臺上大量個人加價轉讓門票的現象來看,遇到真正火爆的熱門場次,“人人都可能是黃牛”也並非誇大。但因為需求的不確定性,黃牛在這個過程中既賺取了差價,也承擔著市場的風險。即使是在大眾認知中必定大火的周杰倫,也在2019年倫敦場次中出現過“留學生黃牛”搶票最後打折出售賠錢的新聞。同理,國內對天價黃牛的抵制,其實也反映了動態價格調節機制的市場規律。

2018年12月,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在票務市場規範研討座談會上就對動態定價有所論及,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秘書長潘燕談到工作重點時表示:“一是制定退票規則,減少因退票而產生的糾紛和矛盾,讓演出機構、票務公司和執法部門都有據可循,規範票務市場管理;二是制定動態定價機制,規範演出票務定價幅度和定價規則,使演出票價的制定更加科學、合理,這也是行業的呼聲。”

二級交易市場有序發展需政府加強監管

在這個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假票的出現:因為“人人都可能是黃牛”,如果在沒有第三方介入的情況下進行交易,普遍存在買到假票的風險,導致觀眾的需求完全沒有滿足,利益完全受損。

交易過程的主要問題根源是信息不透明,目前的市場上,仍然有大量的交易發生在個人與個人之間,騙子們打著各種各樣的幌子行騙,防不勝防。前不久據媒體報道,一位張女士在微博查詢到自稱正規票務公司客服的人有周杰倫演唱會門票,結果在轉賬過去後對方直接失聯,聯繫票務公司稱根本沒有該工作人員。

“黃牛”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信息不透明的“複雜”市場

這樣的事情時常在熱門演唱會期間發生。其實無論是從Stubhub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以及國內二級票務平臺的發展壯大來看,第三方平臺的崛起是有跡可循的,因為其第三方專業性機構的特性,能夠對票源的真實性和交易安全性進行把控,也對保障買家利益來說能夠發揮監督的作用。

成規模的二級票務平臺天然有利於政府對行業進行監管。道略演藝產業研究院報告中提到:“在二級票務平臺出現前,演出票務流通鏈條複雜,層級眾多,線下交易眾多,流通環節非常不透明。二級票務平臺構建信息透明的交易平臺,縮減中間環節,直接讓票務機構集中競價銷售,明碼標價,促進買賣雙方信息對稱,讓票務交易更公開透明。”可見,動態定價調節供求關係是市場自然狀態,同時為了防止騙子趁虛而入,大型的二級交易平臺顯然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從這個角度來說,政府的監管和政策引導尤為重要。一方面,自然是要繼續對詐騙、販賣假票的不法分子持續打擊,保護消費者權益,讓市場不被幹擾,另一方面,也要對二級票務市場進行規範引導,實現互聯網時代下技術的新價值。

“黃牛”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信息不透明的“複雜”市場

如今,電影票務的數據已經相當公開透明,實時的票房統計數據和信息在全國範圍統一運行,相比之下,現場演出票務還有許多習慣停留在網絡時代之前,信息不對稱造就了許多不利於市場長遠發展的問題。2018年的票務市場規範研討座談會上曾談到要“建立全國範圍的票務信息監管服務系統

”,如果能夠迅速落實,對政府監管部門和行業中的正規平臺而言都會起到正向作用。

黃牛現象無非是監管欠缺、行業發展不甚健全的環境下,市場自身對行業的調節補充。在全球買賣二手票都是正常行為,但要將這種市場行為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也需要一些合理規則的引導監督,一個健康有序的二級票務市場能夠推動整個演出票務市場朝良性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