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为什么闹得一团糟:“塘鹅丛书”和康伯巴奇电影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如果英国硬脱欧的话,爱尔兰领土问题也将重新出现,这就是今天“如何脱欧”闹得一团糟的关键问题。

我是2015年本科毕业,然后负笈英国读研究院。2016年年初,英国进行脱欧公投,结果投票赞成脱欧的人比投票留欧的人多,英国从此开启了脱欧进程。然而,到我差不多要读完博士学位,英国还未真正脱欧,持续地处于“要脱脱不成、要留留不了”的状态。

最近,英国决定在2019年12月进行提前大选,选的虽然是国会议席,但某程度上,却是英国人的一种“二次脱欧公投”(de facto referendum)。选举结果会怎样、英国未来的前途,依然像是雾里看花一样。

江山不幸诗家幸,在这几年的政治混乱之中,有关英国脱欧、脱欧背后的民粹主义的著作,一本接一本地出版。企鹅出版社旗下的塘鹅丛书(Pelican Books),近年就出版了两本这样的小书。

塘鹅丛书从1937年开始一直出版至1984年,特点是只用一包香烟的价钱就买得到,从弗罗伊德到约翰·伯格,都有塘鹅版本。这个系列在2014年重新出版,每本讲的都是世界大事,但凡读者有兴趣又求教无门的事,出版社说:“Pelicans can be their guides.”(塘鹅丛书可以做他们的向导)

这里要谈的第一本塘鹅小书,是由两位英国学者:Roger Eatwell和Matthew Goodwin所写的National Populism: The Revolt Against Liberal Democracy(2018,Pelican Books)。

英国脱欧为什么闹得一团糟:“塘鹅丛书”和康伯巴奇电影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民族民粹主义:对自由民主的反抗》 (资料图/图)

其实从英国脱欧到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全世界就开始谈论民粹主义这一洪水猛兽了,但实际上什么是民粹主义、这一浪潮如何出现,以及民粹主义将会对我们有多大影响,我们都找不到答案,又或者是一次又一次的误判,换来更多的恐惧。这时塘鹅丛书或许可以就帮到我们了。

在这本小书里,作者要说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将一个又一个我们对民粹主义的想象打破,然后当我们用排除法把这些谬误都厘清以后,我们就可以对民粹主义有更多的了解。

无论是脱欧支持者也好,抑或是特朗普或法拉奇(英国独立党前领袖)等人的粉丝也好,我们普遍对他们都有一些想象:都是老年男性白人;而且他们不理性,他们实际上并不支持他们所投票的对象,而是为了报复和惩罚,报复政客的虚伪、惩罚政府的无能,这就是很多人所理解的民粹主义。所以只需要“佛系”面对民粹主义,等待这些老一辈的人被大自然淘汰,天下就能回复太平。

作者认为这些想法都错得离谱,“白老男人”可能是民粹主义的支持者之一,但要使脱欧成功、并使特朗普成功当选,至少牵涉了近半的选民,这意味有更多其他背景的人都是民粹主义支持者,他们超越了传统左右的政治划分,并在移民、国族身份认同等议题上找到共同点。

还有很重要一点:民粹主义其实早在2016年以前就在英国开始生根,同时,代表社会民主主义的政党,很早就已经跟他们本来的支持者(工人)愈走愈远。民粹主义的出现,恰恰是接收了本来被传统政党所遗弃的选民,把他们重新拉回投票站,这是很多学者检讨英国在公投成功脱欧的最大原因之一。

因此,英国电视台第四台(Channel 4)早前拍了一部电影,名为《Brexit: The Uncivil War》,讲的是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饰演的一位重要人物——操控英国脱欧阵营的旗手Dominic Cummings,通过运用大数据、找到一大堆“隐形选民”,也就是刚刚所说,那些给传统政党遗弃、再由民粹主义所吸纳的人,从而使“脱欧”成功地在公投中通过。这些合格选民的数目数以十万计,大部份都是中、低层背景,但过去都给主流政党所忽略,几乎是政治绝缘。

政党将他们抛弃(特别是工党在贝利雅年代的转向,从工人优先变成向中间靠拢),他们也对所有政党失去希望,Dominic Cummings就把他们重新发掘出来。不论电影有没有神化这个秃头的福尔摩斯,愈来愈多人对于现状、包括主流政党和跟欧洲接近的多元主义不满。更重要的是,这种不满早就积累已久(贝利雅的新工党出现了20多年),脱欧并非一次意外爆发,而是有迹可寻。

英国脱欧为什么闹得一团糟:“塘鹅丛书”和康伯巴奇电影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英国电视台第四台拍摄的《脱欧:无理之战》剧照。 (资料图/图)

另一本今年出版的塘鹅丛书:《脱欧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Brexit:From Brentry to Backstop,2019,Pelican Books),作者Kevin O’Rourke就是写脱欧的历史。从二战之后,美苏统霸世界而传统欧洲国家没落,这些欧洲国家要能够继续站在世界舞台,联合起来是唯一方法。这样的时代背景也奠下之后欧洲国家愈走愈近、形成欧盟的基础。

不过,跟欧洲大陆隔了一个英吉利海峡的英国,对于怎样跟其他欧洲国家整合,无论是最初的欧共体还是后期的欧盟,一直游移不定,而且有趣的是,二战刚结束的时候,工党是抱持疑欧的态度,而保守党则希望跟欧洲有更多融合。对英国来说,除了进入欧洲之外,以往的英联邦和跟美国有更多合作也可以是出路。

英国脱欧为什么闹得一团糟:“塘鹅丛书”和康伯巴奇电影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今年1月份在英美上映的《脱欧:无理之战》剧照。 (资料图/图)

作者牛津大学经济史讲座教授Kevin O’Rourke的背景很有趣,父亲是爱尔兰人、母亲是丹麦人,在伦敦、都柏林和布鲁塞尔长大,而现在则于爱尔兰居住、在英国工作,是个完完全全的“欧罗巴人”。他的国籍是爱尔兰人,而爱尔兰今天正是英国如何脱欧的关键所在。

脱欧和很多事情都一样,有软有硬,软脱欧是指英国仍然跟欧盟藕断丝连,像是继续留在欧洲单一市场之中;而硬脱欧则代表跟欧洲完全割席。对特雷莎·梅来说,硬比软来得更有吸引力。当英国退出欧洲单一市场,意味英国跟欧洲恢复边界管制,即货物从欧洲进口需要海关检查(恢复海关检查将会增加货物运输时间,时间是任何工业的重要成本。本田车厂就是怕将来时间成本的增加,所以率先关掉英国西南部的厂房)。

英国大部份的领土都跟欧盟分割了一个海峡,唯独属于英国的北爱尔兰跟属于欧盟的爱尔兰有所连接。爱尔兰跟北爱尔兰(英国)的领土争议,从来都充满冲突,但在单一市场这个大家庭之下,使得北爱(英国)和爱尔兰的边界变得模糊,也是这个欧盟背景才能使两个地方得以于1998年签下和平协议(Good Friday Agreement)。

如果英国硬脱欧的话,那么爱尔兰领土问题也将重新出现,这就是今天“如何脱欧”闹得一团糟的关键问题。

亚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