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bnb創始人評「WeWork風波」: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Airbnb創始人評「WeWork風波」: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文 | Ellie

被軟銀接管的WeWork正在逐漸走上正軌。

上週五,WeWork公開了一項“90天制勝計劃”,該計劃的重點是專注聯辦業務,剝離所有“非核心業務”,並削減員工數量。

Airbnb创始人评「WeWork风波」: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WeWork “90-day game paln”

根據該計劃,WeWork此前所投資的7家初創公司將被徹底剝離,WeWork的風險投資、G&A以及與增長相關的職能部門將出現裁員,但負責監督WeWork辦公地點的社區團隊不會因此受到影響。可見,WeWork已經開始採取實際行動來解決鉅額虧損問題。

隨著共享出行平臺Uber和Lyft相繼上市,共享辦公鼻祖WeWork上市折戟,共享經濟賽道的獨角獸僅剩Airbnb一家。那Airbnb的創始人又是如何看待 WeWork的呢?

據CNBC報道,在上週三紐約時報DealBook會議上,Airbnb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布萊恩·切斯基(Brian Chesky)指出有兩個主要因素導致了WeWork的失敗。切斯基認為WeWork的IPO慘敗警示科技公司需要具備可持續盈利能力,並暗示其創始人亞當•紐曼(Adam Neumann)還沒有準備好承擔所有的責任。

1

科技公司需要具備可持續性

重點關注盈利能力指標

切斯基認為,從WeWork學到的第一課是,並非所有的科技公司都是一樣的,有些是好生意,有些則不是。切斯基解釋道,從歷史上看,投資者會給公司打1分或0分,這意味著它要麼是一家科技公司,要麼不是。

切斯基在DealBook大會上表示:“人們過去認為每家公司都是科技公司。我們現在意識到科技公司需要保持可持續性。”

切斯基補充道:“理解持續性的最好方法是看你的毛利率或毛利潤是多少。微軟等真正的大型科技公司的利潤率非常高,而其他公司的利潤率非常低。我想這是我們從WeWork學到的第一課。”

公開資料顯示,微軟去年的毛利潤率為69%,遠遠超過了WeWork今年上半年約19.7%的毛利潤率,與此同時, Airbnb在2019年第一季度的毛利率為67%。

而WeWork的主要商業模式是租賃或購買辦公空間,並將其改造成更小的辦公室,出租給小企業主或初創企業,這是一項低利潤的業務,這意味著其服務的售價非常接近於成本。

此外,對WeWork持懷疑態度的人將其定義為房地產公司,而非科技公司。儘管WeWork試圖將自己包裝成一家科技公司:早在2014年,亞當•紐曼(Adam Neumann)就曾拿WeWork和Uber、Airbnb做過對比,紐曼公開表示,“WeWork也是需要大樓,就像Uber也需要汽車,Airbnb也需要公寓一樣。”

根據CB Insights的數據,WeWork在上市申請文件中123次使用“科技”一詞。

Airbnb创始人评「WeWork风波」: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Airbnb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布萊恩·切斯基

2

創業者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Airbnb是切斯基在2008年創辦的,當時他只有26歲。切斯基表示,他從WeWork學到的第二課是,創始人必須儘早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切斯基表示:“你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認真負責。年輕的創始人有時會忘記,他們所做的一切最終都會回到自己身上,總有一天他們會受到大量的審查。”

切斯基解釋道, “我曾經從別人那裡得到建議:想象你做的每件事都會登上《紐約時報》雜誌封面,因為總有一天它會成為現實。”

據《華爾街日報》此前報道,亞當•紐曼(Adam Neumann)通過向WeWork租賃房產賺取了數百萬美元,他還向公司收取了近600萬美元“We”商標使用費,並在公司首次公開募股(IPO)前通過出售和借入公司股票套現了7億美元。

在切斯基看來,亞當•紐曼(Adam Neumann)很可能對自己受到的強烈關注毫無準備。

此外,亞當•紐曼(Adam Neumann)因不顧後果地亂花錢而受到批評——據報道,WeWork去年有8000名員工飛往倫敦度假。他的管理風格也受到批評:他在一次關於節省成本的裁員討論之後,為員工們準備了龍舌蘭酒。在軟銀準備解僱數千名WeWork員工之際,他為自己爭取到了17億美元的離職補償。

切斯基稱:“我們也很容易低估我們的責任,大多數人從來不想承擔這麼多責任。但這對於很多創業者來說,這是一種成長的經歷。”

值得關注的是,在DealBook大會上,布萊恩·切斯基(Brian Chesky)表示其已經向員工和投資者明確表示,公司將於 2020年上市。切斯基表示,他不會犯和WeWork及其聯合創始人亞當•紐曼(Adam Neumann)在公司IPO中同樣錯誤。

此外,切斯基還宣佈,Airbnb將對其平臺上列出的每一處房產進行全面審查,包括檢查照片、地址以及其他信息的準確性。

2017年以來,Airbnb上市傳聞不斷,但真實情況是Airbnb的上市時間一拖再拖。為了衝擊上市,Airbnb 還從亞馬遜挖來了資深財務負責人戴維·史蒂芬森(Dave Stephenson)擔任公司首席財務官。如今,Airbnb再次宣佈上市計劃,Airbnb真的準備好了嗎?

WeWork上市折戟,Uber和Lyft在股市上的表現不溫不火,許多人都想知道,華爾街將如何回應Airbnb最終的IPO招股說明書。投資人會對另一個估值過高的硅谷寵兒產生興趣嗎%3F

3

Airbnb會是下一個WeWork嗎?

不會。

Airbnb的財務狀況比WeWork好得多。

Airbnb已經成立了 11 年,目前業務遍及191 個國家,房源數超過 700 萬,用戶超過5 億,平均每晚入住人數超過 200 萬。截至 2019年9 月 15 日,房東在 Airbnb 上共享房屋和空間的收入已超過 800 億美元。

Cruchbase數據顯示,Airbnb累計獲得15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高達44億美元。

目前,Airbnb的估值在350億美元左右,而作為Airbnb的創始人,根據《福布斯》的排行榜,切斯基個人淨資產徘徊在40億美元左右。

但目前的Airbnb同WeWork一樣,並沒有實現盈利。

根據The Information的一份報告,今年第一季度,Airbnb營業收入為8.39億美元,運營虧損較上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達到3.06億美元,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場營銷費用大幅增加的結果。今年第一季度,Airbnb總計在銷售和營銷上投資了3.6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8%。營銷支出的增幅高於其他任何類別,比如產品開發增長了51%,運營和支持(包括客戶服務)增長了30%。

上述報告分析稱,儘管這些支出可能帶來大量新業務,但如果隨後幾個季度出現類似的虧損,潛在投資者可能會感到不安。這或許會對Airbnb造成影響,而Airbnb預計在明年某個時候上市。

Airbnb則在一份聲明中回應此報告,“我們不能對這些數據發表評論,但 2019 年是對我們的房東和用戶都非常重要的投資年。”

雖然Airbnb尚未實現盈利,那Airbnb的現金流情況如何?是否存在資金上的壓力?

一位熟悉Airbnb財務狀況的人士跟TechCrunch透露,Airbnb還有10億美元的信用額度。參考的信貸額度是2016年摩根大通、花旗集團、摩根士丹利等10億美元的債務融資。該消息人士還補充道,Airbnb的自由現金流“累計”為正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意味著在最近幾個季度,Airbnb的收入高於支出。

上述說法也能從Airbnb此前公開的財務數據中得到印證。

此前有報道稱,Airbnb在2019年第二季度和2018年第三季度的營收均超過10億美元 。而Airbnb在今年1月宣佈,已經連續兩年實現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盈利;與此同時,Airbnb的總預訂量在增長,Airbnb的業務及其體驗產品也在增長。

這樣看來,Airbnb目前的處境比WeWork好得多。

2019年,以Lyft、Uber為代表的共享經濟巨頭接連上市,但市場反饋著實令創業者心寒。WeWork IPO失敗也讓很多創業者意識到,想通過鉅額虧損來換取快速擴張的互聯網泡沫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