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要殺劉封?

家裡總停電


劉封是劉備的義子,原來是羅侯寇氏的兒子,長沙劉氏的外甥。劉備到荊州的時候,還沒有可以繼嗣的兒子,於是就收其為養子,改姓劉。這個時候,劉備就有讓劉封將來接替自己的事業的意思。

劉備的眼力是很準的。他看人用人在三國時期是非常有名的。他提拔任用的人員,一般都能夠各盡其職。他以劉封為繼承人,說明劉封其人身上有讓他欣賞的地方,可以在他死後,帶領蜀漢集團的文武完成他的匡扶漢室的願望。

劉封也沒有辜負劉備的希望。史書上記載,劉封有武藝,氣力過人,是一員不可多得的虎將。當劉備取西川的時候,劉封才只有二十多歲,在劉備的培養下,是年輕一代的將領。在隨同諸葛亮、張飛率軍入川增援劉備的戰役裡,劉封表現出眾,攻無不克。益州平定後,劉封被封為副軍中郎將。

後來孟達取上庸,劉備怕孟達獨自難以成功,專門派劉封從漢中順沔水而下,統帥孟達的軍隊,一起進攻上庸。取下上庸後,又升遷劉封為副軍將軍。這個時候,劉封已經成為獨當一面的將軍了。

誰知道後來關羽發動襄樊戰役,要求劉封、孟達支援,劉封、孟達以上庸剛剛佔領,怕出兵有失,拒絕了關羽的命令。後來關羽覆滅,劉備聽說劉封、孟達不去支援關羽,十分氣憤。孟達一怕劉備怪罪,二是與劉封發生衝突,乾脆投降了曹魏。然後寫信勸降劉封,遭到劉封拒絕後,孟達領著曹魏的援軍趕走了劉封,奪取了上庸。

劉封逃回成都後,見到劉備。劉備責怪劉封和孟達不和,欺凌孟達,造成上庸之失,而且關羽危難的時候又不去救援關羽。這個時候,諸葛亮出場了。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

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

現在看這段歷史,劉封之死完全是諸葛亮製造的一起冤案。劉封死非其罪,而且他的死給蜀漢的未來帶來了一絲陰影。

首先說劉封救關羽這件事。當時,劉封雖然佔領上庸,但是,上庸的當地土著申耽、申儀都是勢逼投降,心意難測。而且他們的實力並沒有損失。如果輕易出兵,難免會出現問題。後來他們的反覆背叛也說明了這一點。因此,劉封不去支援關羽是說得過去的。

而孟達叛變,並不是說是因為劉封的欺凌,更多的是怕劉備追究不去支援關羽的罪責。從這裡看來,不去支援關羽的主謀是孟達。劉封是孟達的上司,他指揮孟達去救援關羽,孟達不去,劉封身為主將,自己又怎麼離開上庸去支援關羽?劉封哪會不惱火呢?與孟達發生衝突在所難免。

因此,以這兩個罪名殺劉封實在是說不過去。而諸葛亮的理由才更是奇葩。他顧慮劉封剛猛,劉備死後難以制御。這就考慮的太長遠了。這裡我們就能夠看出諸葛亮已經在考慮劉備死後的問題了。

當時,蜀漢第一代的將領隨著關羽的死亡,已經慢慢凋零。第二代的將領只有劉封、魏延。諸葛亮肯定是在將來的朝廷佔一個文官首位的位置。但是,如果劉備一死,諸葛亮手無兵權,那對他是極端危險的。

其他人都好說,諸葛亮都可以制御,就只有劉封是一個難以制御的人。劉封作為劉備原定的接班人,才能過人,且武力出眾。這樣一來,諸葛亮就根本不可能象他後來託孤時那樣大權獨攬。所有的反對諸葛亮的人都有了主心骨,不利於諸葛亮施政。

為了將來蜀漢的團結統一,為了將來全體人員都聽從諸葛亮的指揮,諸葛亮勸劉備殺了劉封。劉封一死,蜀漢再也沒有能夠制約諸葛亮的人物。劉備託孤之時,先用話逼住諸葛亮,讓他滅了篡位之心。然後讓李嚴分權管軍事,但是,李嚴根本不是諸葛亮的對手,輕易的被諸葛亮壓倒。如果劉封在,他代替李嚴,蜀漢就完全是另一番模樣了。

可惜,劉備聽從諸葛亮的勸告,錯殺了劉封。在劉封死後,他明白了一切,可這個時候他就算是痛哭流涕也無濟於事了。

劉封之死,不但使得蜀漢白白損失了一員傑出的、忠貞不二的將領,也使得新一代的將領失去了方向,更使得未來諸葛亮失去了制約,以他不足的將略去浪費北伐的機會。可以說,劉封之死,給蜀漢帶來的有形無形的損失是無可挽回的。


歷史笑春風


劉封是劉備收留的養子。有武藝,性格剛猛,氣力過人。隨趙雲、張飛等掃蕩西川,頗有戰功,而後又統領孟達攻取上庸,深為劉備信任。

劉封在蜀漢集團的地位特殊。既是元老級別的將軍,又是老大的乾兒子,所以地位很高。

但是,劉封“性格剛猛”。這是什麼意思呢?比較直來直去,不會拐彎抹角,看不慣的就懟。

諸葛亮的資格不如劉封老,地位也沒有劉封那麼特殊。諸葛亮恰恰是個城府很深的人,當然跟劉封就不對付,一個剛猛,一個陰柔,表面上沒什麼,骨子裡就是兩路人。

還有,隨著劉備的稱王稱帝,就面臨個皇儲問題。雖說劉封不是親兒子,但排行卻是老大,按照慣例,劉封繼承劉備衣缽的可能性更大。

然而,劉備當然更想是讓親身兒子劉禪繼位,畢竟是骨肉血親,血脈正統。

所以,劉備其實一直是將劉封當將領使用的。這一點諸葛亮是很清楚的。從諸葛亮自己的角度,更希望繼承者是劉禪,畢竟劉禪是諸葛亮的弟子,加上性格怯懦,容易掌控。相對於性格剛猛,功高顯赫的劉封,劉禪是諸葛亮的菜。

所以,當關羽荊州失敗,遷怒於劉封沒有發兵救援。其實劉備和諸葛亮都很清楚,這怪不了劉封,畢竟劉封也剛剛佔領上庸,屁股還沒坐熱呢。自顧不暇,哪裡騰的出手救關羽。

但是,畢竟荊州丟了,這讓蜀漢損失慘重。劉備一肚子的氣沒地方撒,怪關羽吧,關羽已經死了。但必須有個背鍋俠。

劉封被選中了。其實劉備剛開始沒有殺劉封的意思,但是諸葛亮的煽風點火,讓劉備起了殺心。

諸葛亮說:“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什麼意思呢?劉封性格剛猛,主公你在的時候能控制他,萬一你不在了,就沒人能控住他了。

諸葛亮這句話,讓劉備想到給兒子劉禪鋪路,清理路障,所以痛下殺手,要了劉封的命。

這也正是諸葛亮想要的結果。劉禪是繼承人,諸葛亮就沒有什麼擔憂的了。劉禪就是他手裡的玩偶。


阿呆夢話


1,劉封沒有救關羽,引起諸葛亮的猜忌,還有劉備的怒火!

2,劉封勇武,又是劉備義子,地位特殊,諸葛亮不好駕馭!

3,諸葛亮為了蜀漢的安定,不能允許劉封這樣自私的人存在!

4,怕劉封造反,不服從後主劉禪的統治!

5,諸葛亮不信任劉封,劉封之罪,極可能引起其他戰將效仿,所以非殺劉封不可!

也就這幾點原因,謝謝!

我是一名網絡作家,歡迎關注“趣讀net”

趣讀net


劉封誰叫他做劉備的養子,他在劉備的政治中心中,看不起他不僅是‘’諸葛‘’,關羽早對他有戒心,關羽公開場合向劉備諫言:劉封不宜長留在政治中心,應該外放,以免生事,所以劉備將劉封安排到上庸孟達那裡。

。要說劉封是個將才,文武雙全才,如要同魏延相比不遜之,這也必須怪到劉備,不會用人,下面提出的看法當然也是準確的,防止內亂,不過太火燭小心了,對劉備來說補封必競是你養子,難道別的更好辦法安署劉封就沒有了,搞成僵局。

。關羽失荊州,敗走麥城,派吏者至上庸劉封處求援(上庸離麥城最近),劉封本當派三千兵馬增援,就是孟達多了嘴(孟達對劉備本當不滿),孟達說:你二叔不認你王叔,你還認他王叔,劉封本對關羽多嘴不滿,經孟達一提醒,想也不錯發兵作罷,關羽被害,上庸被曹仁派兵改陷,孟達不戰而降,劉封獨力難支,逃回城都,即被棣住,以麥城失守見死不求之罪而斬之,這裡好像從公開化上同諸葛亮沒什麼牽連。諸葛亮要殺劉封,從公開記載沒聽說過,查過歷史,無此記載。恍且,從時間上也不附,在失荊州的同時失上庸,那時劉備同渚葛已成見很深。諸葛亮聰明人,絕對不會管人家的家務事。時間如果在赤壁戰之時,劉備,渚葛在熱戀時,到可能信得。


老龔166916589


原因如下:


1、劉禪資質平庸,而劉封作為劉備義子卻很出眾,有一天劉備死了,劉封的存在必然是威脅,好不容易逮著一次機會殺他,諸葛亮自然不會放過。



2、關羽失荊州這件事從根本上來說是關羽的錯,但是如果不找個人來承擔,對其他人不好交代,因為關羽是諸葛亮安排留守荊州的。從服眾的角度來說,他得想辦法讓人頂包,承擔這個責任,沒有及時發兵救援的劉封再合適不過了。劉封自己再怎麼解釋都沒有用,他必須死。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歡迎採納!


海賊說歷史


諸葛亮對劉備說: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

諸葛亮說,劉封這個人,性格剛毅,又很威猛,你現在可以駕馭他,但是,你去世後呢?劉禪很難駕馭,其他人也駕馭不了他,不如現在殺了他。

劉封什麼人?他可不是普通的養子啊,劉備40多歲了,還沒有兒子,想著也不會有兒子了,於是收劉封為養子,目的很簡單,就是作為繼承人的。

但是,劉封運氣不太好,沒多久劉禪出生了,劉封就比較尷尬了,其實如果他聰明的話,這個時候就知道自己必死了,但是,他認為劉備不會殺他。

劉備是什麼人?劉備說過一句話有名的話,“芳蘭當門,不得不鋤”,蘭花再漂亮,長在門口了,那就不得不除掉它。

對於人才來說,如果你聽話,老闆能駕馭得了你,就用你,如果老闆認為自己駕馭不了你,那就只能廢了你,不然,留著你就是障礙,如果你投靠別人怎麼辦?不如殺了你。


中國通史視頻


殺劉封是諸葛亮必須的政治手段。劉封原是長沙王宗女之子寇氏,劉備204年在荊州時尚無子嗣,見著十歲俊秀的寇氏之子比較喜愛,劉備與其母都是漢室宗親,經撮合認做義子,改名劉封。後隨先主入川,孔武有力,頗有戰功,先主令其與孟達攻取上庸,奪取三郡。219年關羽發起襄樊戰役,因兵力不足,發函要劉封孟達出兵相助,二人以三郡新定,防務兵力不夠為由謝絕相助。及關羽兵敗,派廖化到上庸搬兵救援,劉封說叔父有難,與孟達商議,即刻發兵。孟達說你把關羽當叔父,他把你當外人,立你為世子關羽不同意,去荊州救援也無濟於事。劉封轉對廖化說無兵可派,廖化一路哭向成都。。。關公兵敗身死,孟達怕追責自己,聯合新城太守申耽申儀兄弟投降曹丕,劉封力戰不勝逃回成都。先主大怒,以劉封不出兵救援關公遭至身死和丟失上庸三郡將劉封下獄論罪。諸葛亮對先主說,劉封勇猛,性格倔強,怕日後難以駕御,為千秋萬代,儘早決斷,於是先主賜死劉封。劉封尚有一子劉霖,以繼其祀。其實做為政治家諸葛亮沒錯,劉封頗有武力,性格強勢,先主百年後難以制衡,為蜀漢大業,不能有爭奪皇位的宮廷內亂髮生,劉封必須除掉。


劉坤忠120


答:諸葛這個人考慮問題比較長遠,按照《三國志·劉封傳》說是,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

諸葛容不下劉封。那麼魏延、楊儀呢?“楊儀、魏延豎牧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

我看劉封勇猛剛烈,劉備死後,諸葛控制不了!魏延、楊儀諸葛能夠控制。因此,保留了楊儀、魏延,賜死了劉封。

但是,我卻發現一個奇怪的想象?!《三國志·劉封傳》:申儀叛封,封破走還成都。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封嘆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為之流涕。

我們通常認為是因為劉封不救羽名將,劉備殺他,不救羽名將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還不是主要原因!劉封回到成都後,劉備責備他欺凌孟達,且不救援關羽。須知此時的孟達已經是曹丕的人了!!!竟然排在了羽名將之前,況且還不是不救孟達,而是欺負孟達。

我們都知道,孟達的官職要高於劉封,怎麼就被劉封欺負呢?還有,黃忠的官職要高於趙雲,怎麼就成為了趙雲手下(雲兵隨忠取米)的將領呢?

如果是這樣的話,關羽也未必就能比劉封官大?劉封不出兵救他沒有什麼問題。


中行偃1


劉封,是劉備的義子,因作戰勇猛,帶兵有序而被劉備寄予厚望。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後請出山的一位全才,在蜀漢集團中佔據很重要的位置。但是,隨著劉禪的出生和長大,劉封的存在似乎就成為了礙腳石。在關羽被東吳斬殺後,諸葛亮就不斷勸說劉備斬殺劉封。

那麼,諸葛亮為何要勸說劉備殺掉劉封這位大將呢?理由如下。

劉備有子,百年之後,恐禍起蕭牆

劉備的前半生,一直在漂泊,沒有固定的根據地。好不容易在新野安穩下來,便又給曹操率軍南下給丟掉了。直到赤壁之戰後,才好不容易的從中奪取荊州南部四郡,有了一絲安穩之象。


在古代,人們對於繁榮後代,開枝散葉是比較重視的,特別是諸侯。一位子嗣多多的諸侯,在眾人看來,就是興旺的象徵。只有興旺,諸侯麾下的這些臣子才會努力忠心的效忠諸侯,而不怕諸侯二代而亡。

劉備因為前半生漂泊動盪的緣故,一直沒有子嗣,這個問題不僅侵擾了他的心思,還牽動了麾下的那些文臣武將。為了自己的事業有個兒子來繼承,劉備迫不得已才收養了劉封,希望劉封能在自己百年之後,繼續復興漢室的事業。

很可惜的是,人算不如天算。收養劉封不久後,甘夫人為劉備生了個大胖小子——劉禪。劉禪的到來,很嚴重的阻礙了劉封。但是,面對劉禪,劉封其實並沒有忌憚之心,他的定位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封疆大使,鎮守一方罷了。

但是,無論劉封怎麼想,諸葛亮卻一直希望除掉他。因為在深受嫡長子繼承製和忠君思想影響的儒家學者諸葛亮眼裡,劉封的存在會嚴重的破壞這種制度,而且在帝王家裡,發生兄弟禍起蕭牆的事情屢屢不鮮。

所以,為了抑制這種事情的發生,也為蜀漢事業著想,諸葛亮一直想勸說劉備殺掉劉封,為劉禪鋪路。

劉封有勇有謀,而劉禪尚且年幼

無可否認,劉備的三顧茅廬,以及對諸葛亮的重視,讓諸葛亮的心裡一直深受知遇之恩。但是,忠君的思想可以有,但一個掌控欲極強的人卻也要有權力的自由。

劉封,雖然是劉備的義子,但是養子也有繼承權。如果劉備願意承認劉封繼承的身份,劉封完全有理由在劉備百年之後繼承劉備的身份。

<strong>

劉封這個人,帶兵有序,作戰勇猛,常常衝鋒限制且克敵制勝。另外,在郡城等治理上,劉封也能很好的獨擋一面。有了這些經歷和政績,劉封無論是在軍中,還是在文官方面,都有著較高的聲望。而這些聲望,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理由改變一些事情的。

諸葛亮作為蜀漢集團文官方面的一號人物,一直被劉備所看重,而劉備也希望諸葛亮能夠成為輔佐大臣而存在。所以,在諸葛亮比劉備年輕的情況下,諸葛亮完全可以在劉備百年之後成為託孤的對象。

因此,掌控欲極強的諸葛亮,肯定不希望劉封這位有聲望,有能力,而且還擁有繼承權的人存在。故而,為了蜀漢的事業,為了自己的利益,諸葛亮就想勸說劉備殺掉劉封。

總而言之,劉封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將軍,為了劉備的復興漢室的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可惜的是,劉備有了劉禪,諸葛亮也擁護劉禪。所以,劉封自然也就成為了孤立的對象。再加上關羽的求援而不增援一事,劉封只能被本就有心除掉他的劉備和諸葛亮二人給殺了。


韶華傾夢


我是人者仁義也,用正史說三國。

首先這個話說的就不正確,不是諸葛亮想要殺劉封,而是劉備想要殺劉封,劉封之死是劉備的命令,而非諸葛亮,諸葛亮只是在一旁建議而已,主導權在劉備手上。我們先看看劉封的生平以及劉封為什麼會遭到劉備的嫌棄。

劉封本來是姓寇,他是羅侯(爵位)寇氏之子,不過比較奇怪的是東西兩漢朝被封為羅侯的列侯裡並沒有寇氏,這其實是一樁歷史迷案,劉封的母親是劉氏,出自長沙劉氏,這個長沙劉氏就是長沙定王劉發的後裔,劉發就是劉秀的先祖,也就是說劉封的母親是東漢的宗室女子,父親是漢朝第一等封爵列侯的子孫,母親是東漢皇室的子女,可見劉封本人的出生十分高貴。劉備在建安六年(201年)被曹操擊敗逃入荊州,此時的劉備已經40歲了,可是劉備沒有一個兒子和女兒,在三國時期,上層階級人士的壽命普通都在50歲到70歲之間。對於劉備來說也是大限將至,所以劉備當時迫切需要一個繼承人來繼承自己的事業。劉備相中了劉封,可以說是劉封的出生的背景和家族吸引了劉備,於是劉備把寇封改姓劉,作劉封,成為劉備的義子,從建安六年(201)到建安十二年(207年),整整六年,劉備沒有大的戰事,除了建安七年(202年)劉備短暫的北伐之外,劉備一直是把劉封作為繼承人培養的,劉封可以說日子過的不錯,但是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的妾氏甘夫人生下了劉禪,這就使得劉封的處境十分尷尬。

劉封在劉備有了自己的兒子劉禪之後已經是一個“雞肋”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因為劉封作為繼承人已經有幾年,但是劉禪出生,劉封的地位急劇下降。劉封雖然地位下降但是劉封本人很有能力,建安十七年(212年),劉備和劉璋反目,劉備派兵攻打劉璋,劉封二十多歲,帶兵和諸葛亮,張飛一起進入益州的成都平原,劉封在這一場戰爭立功頗多,被封為副軍中郎將,此後又隨劉備攻打漢中,但是劉封的年長和又有能力,劉禪年幼,劉封遭受了流放,當然名義上是把劉封派去和孟達一起攻略上庸郡,上庸郡,房陵郡,西城郡所處的地區就是在歷史上被稱作東三郡的地區,這一代在現在比較靠近神農架,都是山區。比如房陵郡在秦漢時期主要是用來流放犯人的地方,比如秦王贏政時期嫪毐的黨羽。可想而知劉封作為劉備的養子不能夠處在當時蜀漢的政治軍事中心成都,而被劉備派到東三郡遠離成都,實際上就是流放,讓劉封不得干預政事,以此防備劉封。劉備的另外一層意思也是保護劉封,留在蜀漢中心成都,劉封的身份尷尬,遲早也會搞出一些破壞性的事情,不如派劉封去東三郡。

劉封和孟達平定東三郡之後,關羽受到了孫權的偷襲,向劉封和孟達求援,劉封和孟達以剛剛平定東三郡為由沒有救援,關羽最後孤軍被殺,劉封和孟達被劉備暗恨。而後劉封又和孟達發生矛盾,奪取了孟達官位象徵的鼓吹,這使得孟達十分恐懼,投降了曹魏,魏文帝曹丕派徐晃,夏侯尚前來攻打劉封,孟達寫了一封信勸降劉封,足矣看到劉封與劉備的微妙的關係,孟達說:

今足下與漢中王,道路之人耳,親非骨血而據勢權,義非君臣而處上位,徵則有偏任之威,居則有副軍之號,遠近所聞也。自立阿斗為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

劉封此時也是如此,劉封與劉備又無血親,但是權勢卻很大,如何讓劉備放心以後劉封和劉禪的相處。但是劉封拒絕孟達的勸降,但是終究打不過曹魏,又被申儀背叛,東三郡被曹魏佔領,劉封逃回了成都。

在成都正如孟達所言:

僕揆漢中王慮定於內,疑生於外矣;慮定則心固,疑生則心懼,亂禍之興作,未曾不由廢立之間也。私怨人情,不能不見,恐左右必有以間於漢中王矣

在成都,諸葛亮勸說劉備除掉劉封,劉備最終採納了諸葛亮的意見,令劉封自裁,劉封只好自殺,結束了一生。

說實在話是劉備要殺死劉封,諸葛亮不過是說了一句話,這句話任何人都可以說,都可以做,因為孟達曾經勸降劉封的時候就已經說了劉封作為義子的處境,阿斗年幼,劉封年長,劉備假如突然去世,劉封此人萬一有野心和劉禪相鬥,那個時候又是一番龍爭虎鬥,對於劉禪的危害極大,不如早點除掉這個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