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對土地充滿渴望,蘇聯解體時為何不趁機兼併?實情說來無奈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漢學家、蒙古學家歐文·拉鐵摩爾曾提出一個名為“邊緣蠻族”的理論。這一理論的中心思想就是,“世界征服者”式的蠻族,往往都是在鼎盛文明的邊緣出現的,借用文明區域的成果而發展壯大。比如匈奴,早在西周時就已出現,數百年時間裡一直都處於鬆散的遊牧部落狀態,後代受到秦朝統一的影響,冒頓單于橫空出世,將匈奴各部強力整合為一體,並建立相應的集權制度,第一個草原帝國就這樣誕生。此後的蒙古帝國亦是如此。

俄羅斯對土地充滿渴望,蘇聯解體時為何不趁機兼併?實情說來無奈

▲克里姆林宮遠眺

在歐洲,同樣處於文明邊緣的莫斯科公國,受“文藝復興”的成果影響,踏上了成為“世界征服者”的征途。數百年間,莫斯科公國不斷擴張,建立起橫跨歐亞大陸、東西縱橫萬里的俄羅斯帝國。在這一過程中,俄羅斯人也形成了對土地的強烈渴望,他們堅信“俄羅斯沒有一寸多餘的土地。”

俄羅斯對土地充滿渴望,蘇聯解體時為何不趁機兼併?實情說來無奈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蘇聯人

不過令人疑惑的是,一個如此執著於土地的國家,為什麼後來會主動放棄多達50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土地呢?1991年12月25日,蘇聯轟然解體。作為蘇聯遺產的主要繼承者、莫斯科公國精神的傳承者,俄羅斯完全可以憑藉武力強行留下其他加盟國,如此一來,俄羅斯便可多擁有5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然而俄羅斯最終並沒有這樣做,那麼其中是否有隱情呢?在子淵看來,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兩點。

俄羅斯對土地充滿渴望,蘇聯解體時為何不趁機兼併?實情說來無奈

▲蘇聯時代的土庫曼人

第一,這些前加盟共和國對俄羅斯而言是累贅。自“工業革命”以來,征服土地就已經不是簡簡單單搶到手就行,而是要從佔有的土地上獲取財富。就蘇聯末期的經濟情況來,中央政府已經無法從加盟國獲得財富,反而要承擔一大筆開支,而這往往是通過稅收的方式從俄羅斯收取,然後給土庫曼斯坦、摩爾多瓦等加盟國輸血。從勃涅日列夫上臺執政開始,蘇聯政府機構漸漸腐化,國內經濟陷入僵化停滯,到蘇聯末期,政府財政入不敷出,還欠下大量外債。社會各界對政府的管理非常不滿,民眾情緒激烈,階級矛盾尖銳。

俄羅斯對土地充滿渴望,蘇聯解體時為何不趁機兼併?實情說來無奈

▲“八一七事件”中的葉利欽(左)

由於蘇聯經濟和政治惡化的趨勢難以逆轉,無法在短時間取得良好的改變,因此繼承蘇聯遺產的俄羅斯根本無力維持如此龐大的國土。更何況在俄羅斯歷史上,放棄領土以自保也不是沒有先例。蘇俄時期,列寧為擺脫被西方圍困的窘境,直接放棄了沙俄時代所侵佔的部分領土,丟卒保車之後才得到喘息之機,這才有了後來的蘇聯。這一次,俄羅斯再次使用“丟卒保車”的策略,避免繼續被其他加盟共和國拖累。

俄羅斯對土地充滿渴望,蘇聯解體時為何不趁機兼併?實情說來無奈

▲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俄羅斯想要甩掉的主要是那些窮國,像烏克蘭、白俄羅斯這種相對富饒的加盟國,俄羅斯從來都沒有想過放棄。蘇聯剛解體時,俄羅斯就不斷聯繫這兩個國家,希望他們能重新迴歸俄羅斯的懷抱。然而那個時候,各國都選擇了獨立。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領導人也希望自己能當總統,而不是繼續給俄羅斯打工,於是果斷拒絕了俄羅斯方面的提議。俄羅斯懾於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兩國所擁有的核武器(繼承自蘇聯),不敢採用戰爭手段,最終只能讓這兩個相對富饒的加盟國離開。

俄羅斯對土地充滿渴望,蘇聯解體時為何不趁機兼併?實情說來無奈

▲葉利欽宣誓就職舊照

第二,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的個人野心。葉利欽在西方勢力的支持下,從莫斯科市長一路成長為俄羅斯總統。在他看來,如果能將俄羅斯從蘇聯體系中單獨脫離開來,就能幫助俄羅斯擺脫被西方圍堵的境地,他自己也能成為俄羅斯的開國總統。正因如此,葉利欽在蘇聯開始分裂之時,不僅沒有予以制止,甚至還乾脆聯絡其他加盟國的領導人,公開支持蘇聯解體,最後導致蘇聯徹底崩潰。說起來,如果這5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物產豐富、經濟繁榮,想必俄羅斯也不會輕易放棄,然而因為俄羅斯自身的困厄和政客的野心,這5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只能放棄,曾經強悍無比的蘇聯,也就成了今天這種一蹶不振的樣子。

《列國志:俄羅斯》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歡迎加入世界史愛好者同盟,增長見識、開拓眼界、積累談資、結交知己、收穫友情。子淵在這裡與你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