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書記載天狼星是紅色的,現在卻是白色的?

科學黑洞


天狼星是夜空中最亮的恆星。我們現在看到的天狼星毋庸置疑肯定是藍白色的。而且在中國古代的一些記載中也已天狼星作為“白色”的標準

有關天狼星顏色的記錄和一些猜測

在2000年前的歐洲記錄中,關於天狼星的觀察結果是呈現紅色的!托勒密有可能犯了個簡單的錯誤嗎?如果是這樣的話,他並不是唯一一個犯錯誤的天文學家。因為在2000多年前歐洲所有的文獻中,賀拉斯,塞內卡,和阿塔斯都把天狼星描述成紅色,並且比托勒密還早了200年。

這是為什麼?有沒有可能天狼星曾經真的是紅色的,在2000年的時間裡從紅色變成了藍白色?或者說有關天狼星古老的信息來源,包括托勒密在內都不靠譜?並且和我國古籍的描述也相違背。這其實是個有趣的問題。以下是哈勃觀測的結果!

看看今天的天狼星,顯然不是紅色的。我們相信哈勃很靠譜,其實托勒密也沒有看錯!這是怎麼會是呢?

根據現在我們對恆星的瞭解,恆星在其生命週期內大部分時間是很穩定的,2000年真的太短不足以讓恆星的顏色發生變化。

你可能會想這會不會跟那個日落日出相似,和大氣有關!這也是科學家們的第一個想法:當月球或者太陽靠近地平線的時候,看起來就是紅色的。例如:月球。

這個說法合理嗎?不幸的是,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麼呢?首先我們看到的許多其他明亮的恆星也像天狼星一樣會出現在地平線附近的位置,它們的顏色都得到了準確的報道,唯獨天狼星顏色有誤差。

此外,接近地平線物體的變紅效應是眾所周知的,很難相信像托勒密這樣精通天文學的人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還有,托勒密住在埃及,那裡的天狼星在天空中的位置非常高,在一年中很多時候都不會出現在地平線附近。

還有人指出,可能在托勒密所在的地方發生了一些異常現象,比如劇烈的火山爆發,高層大氣中的粒子改變了天體表面的顏色。這種情況的發生幾率太小了,而且公元前1世紀在歐洲的賀拉斯,與公元2世紀在非洲的托勒密不管從時間地域上都不相同。

(順便說一句,後來的一個消息來源指出:托勒密只是在他的作品中引用了天狼星是紅色的這句話,這也是有可能的,因為他讀了賀拉斯或阿勒圖斯(都是詩人)的作品,並認為天狼星也屬於一顆紅色恆星。然而,這一論斷無法得到證實或反駁,因此科學家們也不討論這一問題。)

那麼,是什麼導致天狼星在過去出現紅色呢?還有什麼可行的解釋?目前有三個主要的思想流派。

<strong>

  • 博克球狀體阻擋星光

由星際氣體和塵埃組成的相對密集的星雲在我們的星系中移動,是這些濃密的中性物質擋住了星光,使後面最亮的恆星變紅。這是一個貌似可行的說法,因為中性氣體雲(氫)不僅可以從恆星的前面,使星光看起來是紅色的,而且氣體雲只要移動得足夠快,就可以在短短几百年內穿過恆星。

但這個論點在一點上是站不住腳的:天狼星令人難以置信的光芒。天狼星是天空中最亮的星星,並且2000年前也是這麼報道的。那麼有中性氣體雲阻擋天狼星使其變紅,那麼天狼星的亮度就會變暗,最多也就是在天空中第15亮的恆星。因此,這個想法遭到了廣泛的反對。

  • 天狼星的雙星伴侶。

<strong>

天狼星有一個白矮星夥伴,被稱為天狼星b。但是這顆白矮星是從恆星演化而來的!大多數類太陽恆星會燃燒氫發光發熱,但是它們核心耗盡燃料以後,會急劇膨脹,變成紅巨星。

如果天狼星B在2000年前是一個紅巨星,那麼天狼星系統將會出現非常明亮的紅色!但有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個時候是紅巨星,如果2000年中有一天爆發了,那麼現在應該有行星狀星雲!因為一旦一顆恆星變成了紅巨星,它的外層就會爆炸成行星狀星雲,其中心就會坍縮成白矮星,就像下面的貓眼星雲一樣。

根據現在的觀察沒有證據表明天狼星系統中存在行星狀星雲,而且這一過程發生的時間尺度是以數百萬年為單位來計算的,而不是以數百年或數千年為單位。因此,這個想法,雖然看起來不錯,但不可能是正確的。

<strong>

  • 也許天狼星是一個三星系統。

這個想法實際上是可行的,而且最重要的是這個想法在觀測上可行!想象一下案例2中的紅巨星案例。如果在天狼星B附近還有另一顆密度更大的恆星殘骸(比如中子星或黑洞),中子星會從紅巨星那裡竊取質量!

這個過程可能非常迅速,在幾千年之內就能把天狼星B剝光,留下一個冰冷、死亡的白矮星核心。

其實現在大多數科學家都忽視了天狼星曾經是紅色的,這一古老的說法。如果我們真的發現了天狼星a和b的三星伴星,這個古老的問題將得到解決。


量子科學論


天狼星並未變色。這個問題在江曉原教授的文章裡可以看到:


論文:中國古籍中天狼星顏色之記載(發表於《天文學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f2bc80100eim5.html

科普文:天狼星顏色之謎:中國古籍解除恆星演化理論的困擾

http://shc2000.sjtu.edu.cn/0609/tianlangx.htm

恆星顏色是恆星基本性質,也是其演化階段的標誌。現在的天狼星是一顆白色的主序星,它還有一顆伴星是白矮星,不借助大型望遠鏡看不見。

哈勃望遠鏡拍攝的天狼星和它的白矮星伴星

歐洲古籍中,包括著名的天文學家托勒密等人,都有寫過,天狼星是紅色的!設若如此,則說明天狼星或其伴星在短短一兩千年的時標上發生過重大變化,這是我們現代恆星演化理論無法解釋的。(咦,某些人注意了,科學無法解釋的事兒出現啦!)

所以這個事兒備受天文學家們注意,但長期得不到解釋。文章還發在了Nature雜誌上。

江曉原教授是天文學專業轉而研究天文學史的,在科學史界做出了很重要的貢獻,是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的創始人。他查閱中國曆代天文記載之後指出,在中國典籍記述裡,它的顏色一直是白色的。中國古代太史令、司天監是由專業的天文觀測專家擔任,這些記錄應該是很可靠的。

冬季大三角:天狼(大犬座)、南河三(小犬座)、參宿四(獵戶座)

反過來看那些記載天狼星曾是紅色的歐洲學者,大多數並不是天文學家。那麼,托勒密呢,他可是希臘天文學、地心說的集大成者,有意思的是,他是天文理論上的一代大宗師,可恰恰對觀測並不在行,他的恆星資料都是直接搬用在他之前三百年的天文學家依巴谷(Hipparchus)的。所以這些人的很可能是把大角星等紅色恆星錯認為天狼星。

對了,我們一直說,“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我們可能不太在意星星的顏色。對於長期專注觀測星空的古代天文學家來說,是很容易辨認出來星星不同顏色的。可以參見下面這篇文章:

https://www.ustcif.org/default.php/content/1841

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認錯星星是挺常見的事情。剛剛還一位朋友告訴我,她拿著天文觀測手冊,都覺得天上的星座跟書上畫不太一樣,不敢保證自己認得對不對。還有一位長輩告訴我,他認為北斗七星的位置變了,跟他小時候不一樣了(要是那樣,可就出大事兒啦!)

亂入:哈利波特的教父,小天狼星·布萊克Sirius Black。

在天文學領域裡,擁有準確的長時間記載非常重要。由於歷史原因,西方天文學更重視解決行星軌道計算的問題,重視數學;中國天文學則重視(異常)天象記錄,而且因為是供職於皇家機構,中國天文學家們觀測非常勤勉。今天看來,古代很多記錄可以在今天的天文學研究裡用到,比如哈雷彗星迴歸,流星雨研究,太陽黑子研究等等。


松鼠老孫


我們所看到的天狼星呈現為白色,因為它是一顆質量為太陽兩倍的A1V型白主序星。天狼星形成於2.3億年前,它自形成以來就一直處在白主序星階段,所以它看起來不可能呈現為紅色。

關於天狼星呈現為紅色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年的托勒密,他是古希臘的天文學家。除此外,還有一些古希臘詩人(比如阿拉託斯)也把天狼星描述為紅色。然而,天狼星本身是不可能顯現為紅色,那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到了19世紀,天文學家發現,天狼星還有一顆伴星——天狼星B。後來,人們認識到天狼星B是一顆質量接近於太陽的白矮星。既然如此,天狼星B在演化為白矮星之前會先膨脹為紅巨星。那麼,古人所描述的紅色天狼星是演化為紅巨星的天狼星B嗎?

天狼星和太陽對比

進一步分析表明,那不會是天狼星B。因為天狼星B在形成之初的質量較大,可達太陽的5倍,它的壽命較短,所以它早在1.2億年前就已經演化為白矮星。也就是說,古人不會看到膨脹為紅巨星的天狼星B。要知道,如果天狼星B在兩千多年前還是紅巨星的話,那它後來演化成白矮星時所形成的行星狀星雲至今還應該能夠觀測到,但實際卻沒有。

而在我國古籍中,天狼星的顏色一直是被描述為白色。西方古籍所描述的紅色天狼星很可能是弄錯了,有可能是把身為紅巨星的大角星認成天狼星。

已經成為紅巨星的大角星

在天文學並不發達的古代,認錯星星在所難免。即便是在現代,也有專業的天文學家會弄錯,例如,在今年,開普敦大學的天文學家Peter Dunsby把火星誤認為是一個新的天體。還有一種可能是,古希臘詩詞為了隱喻不祥之兆,把天狼星描繪為紅色。或者是天狼星位於地平線附近時,它看起來略顯紅色。


火星一號


天狼星是雙星系統,B星走到了一個階段。

B星由藍變紅,持續了百萬年,變成了紅巨星!!!

2000年前的觀測非常對!

而且2000年前也是B星最後的紅巨星時刻,此後,它變成了白矮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