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整治」河北集中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劉冰洋)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省紀委監委機關牽頭,會同30個省直部門,對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進行專項整治,圍繞“四個聚焦”(聚焦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民生領域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微腐敗”、統計造假4個方面問題)確定的20個整治項目89項整治措施,各相關部門切實發揮職能作用,努力推動專項整治取得實效。

聚焦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省扶貧辦統籌考核事項,嚴控考核頻次,取消與“兩不愁,三保障”無關的考核指標。今年7月,國務院扶貧辦對我省2018年退出的21個貧困縣進行了實地抽查評估,確認全部達到脫貧摘帽標準。省扶貧辦、省財政廳出臺辦法,確保脫貧資金規範管理使用,目前中央和省兩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已經全部公開公示。在推動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方面,省教育廳出臺實施意見,建立完善控輟保學“七長”工作機制,抓實臺賬管理,強化疑似輟學兒童核實幫扶,目前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942萬人,鞏固率97.21%;重點支持貧困地區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已完成新建、改擴建“兩類學校”58萬平方米,超額完成全年任務。為做到基本醫療有保障,省衛健委採取鄉內村醫調配、鄰村代管、駐村服務或巡診等方式基本解決村醫短缺問題。為做到住房安全有保障,省住建廳將4類重點對象存量危房戶2.1萬戶全部納入改造計劃,落實2019年省級以上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3.75億元。

聚焦教育醫療、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民生領域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省教育廳開展中小學在職教師有償補課、中小學違規招生專項整治,查處問題,對有關責任人進行了行政處罰或組織處理。省人社廳開展就業補助政策落實專項檢查,6月以來,全省落實就業補助資金10.69億元,實現新增就業40.06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4.17萬人,困難人員就業5.95萬人。省醫保局建立我省異地就醫備案平臺,實現全省所有城市和農村參保人員,憑身份證號即時自助備案;將18家京津優質特色醫院納入省醫保定點,25種集中採購藥品價格平均降幅63%。省生態環境廳整治“散亂汙”企業3994家,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省市場監管局著力打擊食品藥品安全問題,查處食品類案件3984件,搗毀“黑工廠”“黑窩點”76個,罰沒3121.34萬元;註銷藥品零售企業許可證378個,罰沒1567.56萬元。省公安廳積極開展打擊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行動,偵辦食品藥品犯罪案件57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907名。

聚焦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微腐敗”問題。省民政廳進行農村低保問題專項治理,目前全省農村低保對象149.9萬人,超額完成全年指導目標。在整治住房租賃中介亂象問題方面,省住建廳開展房地產中介市場專項整治,查處違法違規中介機構1095家。在解決群眾身邊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使用養護問題方面,省水利廳將中央維修養護農村飲水安全管理資金分解到省內各縣。省發改委組織實施2019年中央投資農村電網改造升級項目,已完成批覆,預計年底前全部竣工;落實氣源約113億方,供需基本平衡。省通信管理局對全省行政村的通信基礎設施運行維護狀況進行摸排檢查,確保通信設施安全。省交通運輸廳全面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督促指導各地建立適合本地的農村公路養護機制,全面提升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質量水平。

聚焦統計造假問題。截至11月2日,省統計局根據舉報線索和“雙隨機”執法工作安排,對石家莊、唐山、保定、滄州、邯鄲、定州、辛集等市的25個縣(市、區)866家企業和投資項目進行了執法檢查。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各地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上下聯動整改,推動專項整治紮實有效開展。針對群眾在“放管服”改革、項目落地等方面反映強烈的問題,保定市紀委監委制發工作方案,成立5個專項調研督導組,集中一個月時間開展專項調研督導,深入查找職能部門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吃拿卡要等問題,截至目前,共發現問題線索43件,並及時交辦督辦。承德市住建局投資2.49億元,完成204個19666戶154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路面硬化46個小區,牆體保溫80個小區,管網改造56個小區,綠化升級74個小區,提升了群眾居住出行環境。邢臺市紀委監委會同17個成員單位,堅持對標對錶、上下貫通,將整治領導幹部違規利用名貴特產、特殊資源謀取問題列為工作重點,共梳理了5項整治任務、21項問題清單,制定了61項整治舉措,著力破解群眾最憂最急最盼的緊迫問題。衡水市成立以市紀委監委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工作小組,30個市直部門、各縣市區積極參與,全面部署對4個方面20項突出問題的專項整治,將農村人居環境問題納入專項整治任務,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