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曾高薪留他,他卻只為中國研發新能源,又一位頂級科學家回國

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人類的生活方式也跟著改變了很多。以前人類去其他地方的時候,需要在路上花費很長時間。而現在只需要坐上火車,就能在幾天之內抵達全國任何地方。曾經深埋在地底下的自然資源,也陸續被人類挖掘出來,並且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美國曾高薪留他,他卻只為中國研發新能源,又一位頂級科學家回國

比如地下的石油和煤炭,就是當今人類社會必不可缺的重要資源。中東有很多國家原本非常貧窮,因為意外發現了大量的石油,在工業時代迅速的富裕了起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上的資源只會越來越少。人類好不容易得來的和平,可能會因為資源問題被撕得粉碎。遺憾的是,這些自然資源存儲量相當有限,而且還沒有辦法重複利用。現如今部分依靠石油發展起來的中東國家,已經出現了石油枯竭的情況,經濟水平大幅度降低。

其實,尋找清潔能源代替傳統的煤、石油等化石能源,

一直是全世界科學家傾力奮 斗的重要目標。

因為綠色能源不僅可以減少汙染,而且將成為不竭動力。

現已普及的太陽能板發電,用的是一-種

半導體薄膜和玻璃製成的太陽能電池板,已是新能源。

那麼,能不能發明一種更加簡單便捷的

可以安裝在自家屋頂或建築外牆的新材料

來利用太陽能發電呢?

中國科學家潘錦功一直在努力並最終成功研發。 “發電玻璃”!

美國曾高薪留他,他卻只為中國研發新能源,又一位頂級科學家回國

1996年,他去美國深造攻讀博士在美國新澤西理工大學,他一手創建了——碲化鎘薄膜太陽能研究中心。這項高新技術,後來被美國國會視為關係到美國未來國家能源安全的技術。在掌握了國際先進技術、有了真才實學後,他毅然放棄了美國優厚的待遇,回來報效祖國!

他勵志為中國創造一個嶄新的國際高科技水平的產業,改變中國傳統的建材歷史!

於是,回國後,2011年他在成都正式創業。在創業的7年間,他經歷了光伏產業“大浪淘沙”的起伏,

走過了從實驗室產品到生產線產品的“死亡谷”,也曾被金融機構無情拒絕,

一路爬坡,-路艱辛,

一路咬牙,一路堅持!

2013年,他面臨公司資金鍊斷裂的難題:

2014年,他面臨團隊分崩離析的難題;

2015年,以為是”柳暗花明”時,不少員工又被人高價挖牆腳..

用他自己的話總結再恰當不過:

“創新創業路上,眼裡都是淚水,步步都是血印”。

但他是一個敢於追夢的人。

即使陷入人生低谷,

他依然抱著”產業報國”的信念,依然滿懷用碲化鎘新技術改造傳統玻璃工業的激情,依然在內心深處燃燒著趕超世界先進的鬥志!於是,在國家創新創業浪潮推動下,

“我們終於走在了世界前列”,他興奮地說。2017年,全世界最大單體面積的碲化

鎘“發電玻璃”橫空出世,

中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美國曾高薪留他,他卻只為中國研發新能源,又一位頂級科學家回國

潘錦功先生研發出來太陽能“發電玻璃”,又叫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

  這款太陽能電池是在絕緣的普通玻璃上,均勻塗抹僅4微米厚的碲化鎘光電薄膜,由此製成可導電、可發電的半導體材料!

  一塊2平米的“發電玻璃”每年可發電260—270度電,五到六塊這樣的玻璃就可以滿足普通家庭一年的用電,並且“發電玻璃”的使用壽命長達30年。

  更厲害的是目前這種“發電玻璃”已可以實現

量產,生產一塊麵積1.92平方米的發電玻璃只要55秒。

美國曾高薪留他,他卻只為中國研發新能源,又一位頂級科學家回國

這種顛覆性的碲化鎘薄膜發電玻璃一定會被逐漸推廣-,也定將完全取代所有普通玻璃幕牆!

讓建造物統統都變成發電站!還順帶解決了傳統玻璃幕牆光汙染的問題!

“碲化鎘薄膜發電玻璃”,軍事用途也非常之大!因為它攜帶方便,非常適合野外使用,能保障軍區通訊基站的用電需求。

回望來時路,潘錦功感慨:”感謝國家,給了我們報國的機會;感謝時代,把機會給了願意堅持的我們。

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為潘錦功這樣的追夢者點贊!因為潘錦功團隊的碲化鎘發電玻璃,終將為世界清潔能源的發展,為人類擁有更美好未來的願景,注入一股強大的推動力!而科研團隊本身,也讓我們看到了夢想的力量,讓我們感受到了創新擁有持久的生命力!

這樣振奮人心的中國智造!

免責聲明:轉載上述內容,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井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