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全球汽車行業低迷,汽車製造商如何逆勢取勝?

賽迪翻譯

2019年9月,麥肯錫公司發佈汽車行業洞察《潦而不倒:汽車製造商如何在不確定的未來創造價值》。文章指出,全球汽車行業即將進入低迷期,汽車製造商面臨諸多不利因素和新的挑戰。但機遇與挑戰並存,為應對這些挑戰,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文章為汽車製造商提出了五大逆勢揚帆的可行性建議。

麥肯錫:全球汽車行業低迷,汽車製造商如何逆勢取勝?

來源: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

主要內容

一、挑戰:凜冬將至

一是,汽車排放法規要求更加嚴格,核心技術研發投入持續上升,全球貿易局勢日益緊張,以及主要消費市場的銷售增速放緩等不利因素,導致汽車製造商面臨盈利預警。2019年上半年,部分大型汽車製造商宣佈其盈利能力下降,紛紛下調全年預期利潤。

二是,全球汽車行業近65%的利潤來源於中國和北美市場,但隨著這兩大汽車市場率先出現衰退跡象,全球汽車行業即將進入低迷期。中國汽車市場在2018年首次出現下滑,2019年情況依然不容樂觀。

三是,投資者對汽車行業的未來前景持懷疑態度,汽車行業的估值相對其他行業較低。2018年,多數汽車製造商的股價出現兩位數下跌。投資者預計,從長期來看,汽車行業的營業利潤率將從目前的6%-7%降至2%-3%。

二、機遇:擁抱轉型

一是,相較傳統汽車製造商,投資者更青睞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製造商、共享汽車公司以及其他專注於改善出行便利的創新型高科技公司。例如,目前優步(Uber)的估值已經高達約600億美元(市值),遠遠超過數十年來主導美國汽車行業的底特律汽車製造商的估值。

二是,日新月異的個人出行方式倒逼企業轉變商業模式。預計到2030年,共享移動出行和智能網聯汽車解決方案的價值將佔汽車行業總收入的近25%。

三、建議:乘風破浪

1.為經濟衰退期提前做好準備並主動轉型

研究表明,為經濟衰退期積極做好準備的公司能夠實現更強勁、更持續的發展。

  • 在面臨產量壓力的情況下,減少固定成本、緩解供應鏈風險、降低原料成本;
  • 通過剝離低增長、高成本的非核心業務以及強化抗衰退業務(如售後業務),做出更加明智合理的投資決策;
  • 積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如出行即服務),建立新型合作伙伴關係。

2.合作研發內燃機

通過合作研發內燃機動力系統,汽車製造商有可能節省數十億美元研發成本(據估計,未來十年將節省近500億美元),這不僅可以避免行業重複投資,還有利於資源優化配置,企業可以投資開發更多新的出行主題。

3.合作推動動力系統電氣化

在電池供應方面,進一步拓展供應鏈夥伴關係;在電力驅動技術研發方面,與其他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開拓更大的合作空間。

4.合作研發自動駕駛技術

合作研發自動駕駛技術不僅有利於節省數十億美元研發成本,更有助於企業與消費者建立更緊密的聯繫。

5.依靠車聯網服務和汽車數據盈利

大多數高端汽車製造商已經研發並應用了車聯網系統,向消費者提供服務,並向第三方提供汽車數據。隨著大眾消費者對車聯網認可度和需求度的增加,依靠車聯網服務和汽車數據盈利,可能是未來汽車行業新的增長點。

報告編譯 | 賽迪翻譯(文章僅供參考)

歡迎轉發分享。獲取報告譯文,請關注賽迪翻譯,後臺留下您的姓名、單位、職務、郵箱及報告名稱,我們會第一時間聯繫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