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安靜”地待著?父母別去打擾,安靜的孩子更有“力量”

5歲的笑笑正在小桌子上專心地畫畫,奶奶過來了,"笑笑,喝口水吧",笑笑理也不理地把杯子推開;過一會兒笑笑又過來了,"笑笑,吃個蘋果吧!",笑笑勉強吃了兩口蘋果,又接著畫畫。奶奶端著蘋果在笑笑旁邊耐心地看著,發現笑笑總是畫不好,就握住笑笑的手,"來,奶奶教你怎麼畫",笑笑使勁掙脫奶奶的手,"不要不要",奶奶好心好意地對笑笑說,"你看,奶奶和你一起畫個小蜜蜂好嗎?",笑笑突然生氣地把筆一摔,奶奶連忙哄,"好好好,咱們不畫了,奶奶陪你看書好不好?"

這樣的場景其實很常見,當孩子專注地玩的時候,就讓他們玩吧,不要喝水不要吃飯不要指導,甚至不要和他們說話。家長的每一次好心搭理,其實都是對孩子專注力培養的破壞。

讓孩子自己一個獨處安靜會,孩子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下才能自我思考,動腦筋,一直"打擾"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安靜並不是內向、害羞、不敢表達,安靜不等於沉默,安靜更像一個人有靜音鍵,他很快可以進入獨處狀態,屏蔽外部干擾,專注完成一件事。

孩子喜歡“安靜”地待著?父母別去打擾,安靜的孩子更有“力量”

安靜的孩子的更有專注力

為什麼安靜的孩子更有專注力?孩子在安靜的狀態下才能內心的想法真正被解放,所有事情都能依舊自己的想法去完成,孩子的專注力也是百分百的,大人在孩子旁邊的"嘮叨"會造成孩子的負擔,長期下來孩子會漸漸失去自我,漸漸聽從家長的意見,甚至依賴家長要一起玩。

爸爸媽媽不難發現,當孩子處在平和、安靜的狀態下,不僅能主動完成很多活動,而且非常專注,反而會讓我們覺得"他是不是玩了太長時間的積木?";"她給娃娃做飯是不是太久了?"其實這正是安靜的價值——孩子在建構自己的認識體系,控制自己的動作、語言,充分思考,所以當孩子很安靜、很專注的時候,不要去打擾他,讓他盡情探索吧。智慧的家長還可以為孩子創造一些安靜學習的機會,秘訣在於調動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感官的作用。

我們可以觀察到正在建構身心協調能力的兒童,如果孩子平常的活動大多是自主、自動完成的,他就有機會鍛鍊自己的意志力,而讓心智逐漸控制自己的身體。這樣的孩子顯現的行為,是動作的協調與精確。

例如:我想把椅子端起來拿到水槽前面,我就能控制自己的手腳完成這一連串的動作;我想用剪刀剪直線,我就能控制自己的肢體達成目標。

孩子喜歡“安靜”地待著?父母別去打擾,安靜的孩子更有“力量”

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靜音鍵

安靜,是一個人有靜音鍵,他很快可以進入獨處狀態,屏蔽外部干擾,專注完成一件事。

科學家認為,兒童天生有安靜的能力。可惜的是,常常因為家長喋喋不休,見縫插針的"教育",兒童的身心喪失了連接,影響他們健康成長。作為父母,看看自己有沒有成為一名"破壞者"吧!

有經常接觸幼兒園的老師就會知道,孩子在玩區域的時候,分區域的時候,有些孩子能夠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去哪個區,而有些孩子一臉茫然,不知道要去哪裡也不知玩什麼,看到別的小朋友去哪裡他就跟著去哪裡。

小凡選擇了美工區,而小麗也跟著選擇了美工區,當小凡拿出畫筆畫了一張又一張的畫時,小麗也怎麼也畫不出來,她覺得太吵了,畢竟班上的其他小朋友也在進行區域活動,有些是很鬧,建構區的孩子一直髮出噼裡啪啦的聲音,小凡只所以能夠安靜下來畫好自己的畫正是因為在家裡時他也會這麼做,長期以來能夠習慣了,在喧鬧的環境,他只要按下自己的靜音鍵,他就能夠專心的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而小麗在家卻沒有養成這種習慣,他便無法完成這樣的事情,家長要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之外,還要培養孩子能夠按下靜音鍵,而按下這靜音鍵的前提是,家長也要開啟靜音模式,不要再去打擾孩子。

孩子喜歡“安靜”地待著?父母別去打擾,安靜的孩子更有“力量”

讓孩子體會安靜的力量

教育最終是迴歸生活、影響生活的,在家裡能否有序、從容地生活,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安靜能力。目前大部分家長生活節奏很快,平時忙於工作覺得虧欠了孩子,於是週末帶孩子到處瘋玩或者參加很多興趣班,結果大人更累了,孩子更high了,漸漸地越發心力憔悴。家長要學會和孩子一起安靜,這樣才能更好了解環境以及自己和環境、自己和自己的關係。

怎麼樣培養一個有安靜力量的孩子?有經驗的寶媽推薦以下幾個:

  • 不去打擾孩子的安靜區

看到孩子在安靜玩玩具的時候,走開!不用去詢問孩子需要什麼,吃喝拉撒如果需要,孩子自己會主動找家長解決,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的事自我安靜的世界。

  • 允許孩子自己發表意見

孩子有自己好的想法時,聽他的!

  • 培養孩子的安靜意識

培養孩子的安靜意識,告訴孩子安靜的好處

  • 靜下心來,陪孩子感受安靜的時刻

靜下心來,和孩子慢慢感受到安靜是什麼樣,是不是很舒服。

孩子喜歡“安靜”地待著?父母別去打擾,安靜的孩子更有“力量”

以下幾個小遊戲可以慢慢培養孩子的安靜能力:

  • 木頭人遊戲:

這是幼兒園裡常玩的,也可以在家玩。走樓梯之前、吃好飯玩樂時,"1、2、3、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講話不許動,還有一個不許笑!"不管什麼姿勢,都要保持不動,靜止幾秒鐘。

  • 遠離多媒體:

其實,不妨也試試讓自己放鬆下來,遠離電視、電子產品、玩具和形形色色的輔導班,在家裡和孩子享受親密無間的親子時光。

  • 被窩遊戲

"看誰堅持時間長":週末的早晨,不著急起床,和孩子躺在暖暖的被窩裡,可以用孫悟空的口令"定",也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自己創造。說口令之前,在被窩裡扭來扭去,鑽鑽爬爬,怎麼動都可以,但是隨著口令,就不能動了,靜靜地互相看著,誰先笑、誰先動就輸了。

  • 聽聽家裡有什麼聲音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變成,也許可以聽到鐘錶的聲音、衛生間水管裡水流的聲音、陽臺外小鳥的聲音,樓上鄰居的腳步聲、甚至一些平常聽不到的奇怪聲音,可以一起尋找原因。

孩子喜歡“安靜”地待著?父母別去打擾,安靜的孩子更有“力量”

  • 紙箱遊戲

準備一個稍大的紙箱,兩邊挖出可以把手伸進去的圓孔,裡面放一些不同質地的東西,讓孩子伸手去摸,猜猜是什麼東西,也可以多挖幾個圓孔,大人的手也伸進去

  • 互相音樂欣賞:

這也是不錯的辦法,不需要去音樂會,就在家裡,抱著孩子躺在舒服的沙發上,播放喜歡的曲目,聽聽裡面有什麼樂器,說說喜歡哪一段,無論孩子說得多麼天馬行空都要真誠地傾聽他的感受,也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摸摸、猜猜是誰的手。

好習慣都是童年養成的,所以,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你們好重要啊!從今天開始,別嘮叨了!給孩子養成安靜的習慣。

孩子喜歡“安靜”地待著?父母別去打擾,安靜的孩子更有“力量”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