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喜剧人除了李伯清,还有谁?四川喜剧的尴尬何时破局?

四川喜剧人除了李伯清,还有谁?四川喜剧的尴尬何时破局?

四川的喜剧大拿今天说李伯清先生,我相信应该没有太多人反对,这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子,就如同五十岁的壮年男子,真是越老越有味道,评书也越来越有内涵。当年巴蜀第一届十大笑星,在刘德一先生不幸离世,沈伐先生退休,其他几位也是基本属于离休状态。他们的下一代,始终没有争气的崛起。如今即便东北的赵本山已经属于半退休的状态,他的弟子们很多也可以独当一面,郭德纲正在当红的时代,他的弟子很多已经能够支撑商演,像岳云鹏,张云雷,孟鹤堂这些都只是德云社冰山一角。小剧场已经有很多小角诞生,全世界的商业他们把相声做到了极致。

而开心麻花沈腾的团队,大碗娱乐贾玲的团队都或多或少的让我们领略到其他地区喜剧人的魅力。唯独四川有点尴尬,不仅仅无法说出明星,关键是很多四川人都在自嘲,四川人的喜剧明星都去开火锅店和餐厅了。

四川喜剧人除了李伯清,还有谁?四川喜剧的尴尬何时破局?

这倒是应了网上一句无厘头的段子:不想做厨子的四川喜剧演员不是好老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川味幽默越来越少见到荧屏。我们把时间再往前推,方言剧和谐剧大盛的年代,新中国成立前就有了《抓壮丁》,也有王永梭的《卖打药》。而沈伐老师则是四川方言第一个在春晚露脸的四川喜剧大咖。后来刘德一拍了一系列的方言剧《凌汤圆》、《傻(读哈)儿师长》系列、《唐肥肠传奇》等等,还有重庆的《山城棒棒军》,《柯德平》哪一部不是家喻户晓,并没有因为方言的局限,限制了他的传播。

再到九十年代,名不经传的李伯清异军突起,一个人开宗立派成立西南散打评书第一人,说句实话,真正继续守着四川喜剧阵地的人,如今只有李老师一个人了。你不要跟我说他的那些徒弟和其他,他们有几个继承了他的衣钵,又有几个在老老实实的做内容,有了点名气,还是在世俗面前低头了,之前谈开餐饮好像是个笑话,但是又是不争的事实。

四川喜剧人除了李伯清,还有谁?四川喜剧的尴尬何时破局?

为什么四川的喜剧人现在出不来或者很难让人产生共鸣?但是为什么李伯清依然能屹立不动,一枝独秀。除了天赋,原因就在于他们忘了根源,李伯伯依然接地气。

你看看赵本山的团队和郭德纲的团队,民间和草根等字眼在他们身上并不是见不得人事情,不不一定都是阳春白雪,他们尊重艺术,更尊重观众,赵本山常常说是黑土地培养他,而郭德纲把相声从电视又在茶馆恢复,他们知道自身的根源在哪里,离开了就如同鱼儿离开了水,活不了,也长久不了。

李老师也是如此,他比谁都懂这个道理。在很多情况下,他跟今天红的一塌糊涂的郭德纲是一个道理。他们有太多共同之处,而正是因为他一直坚守才有了今天长盛不衰的地位。

四川喜剧人除了李伯清,还有谁?四川喜剧的尴尬何时破局?

不过他的弟子,或者大多数四川喜剧演员搞不懂这个道理。大家可能是寂寞的太久了,穷的太久,都在希冀一夜爆红以后,开始四处捞金,其实赚钱无可厚非,凭自己本事赚钱,不偷不抢更是值得赞许。不过,你的东西十年不变是不是把观众当傻儿打整呢?你以为顶个李老师徒弟的头衔就到处都吃得开吗?不做好本质,就是在踩假水,很危险啊。

很多人说李伯清就是个吹牛冲壳子的,其实你们要仔细听李伯清的评书,就晓得他有多厉害。首先,李伯清的评书永远接地气,所谓接地气就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内容,不管你是商贾大户,还是文化名人,又或是普通百姓,贩夫走卒。你来到这里听书,我就先把你的需求给你满足。我绝对不会只是自己那一套就完了。

四川喜剧人除了李伯清,还有谁?四川喜剧的尴尬何时破局?

第二是离不开文化,虽然李老师没有大学文凭,但是他自己对文化的汲取,绝对到了一个教授的级别,他大脑里面装的东西,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在不断的学习中转化出来的。

第三要做一个很好的社会心理学者,一个好的喜剧演员绝对是能直击人心和社会层面的,他们眼光独到,语言丰富,能够把我们日常司空见惯的现象用幽默的语言,在恰当的环境下进行表现。这就是很高的技巧。

语言这个东西,方言虽然有他的局限性,但是四川话比起粤语和闽南语,甚至湖南话,南京话等等可能更好懂一点,为什么不能进行很好的演绎呢?一句话,人心浮躁,没有把观众当成衣食父母。

四川喜剧人除了李伯清,还有谁?四川喜剧的尴尬何时破局?

像赵本山,郭德纲,李伯清这几位你们去问问,有没有饿过饭,不是一顿两顿的饿,长期在一个饥寒交迫,人生窘境的状态,活生生的给逼出来的本事和智慧。而且在成名以后,经历膨胀和飘起来的时光,都能很快自己给自己当头棒喝,认清自我,尊重自己,更尊重观众,他们才成为老百姓认可的人民的艺术家。

我作为四川人,替李伯清先生不值得和担忧,真怕有一天后继无人,真怕四川这块喜剧阵地全体阵亡,希望我是杞人忧天,也希望有一些真心愿意成为喜剧人的四川籍笑星们,反思这些问题,让四川喜剧再一次在世人面前绽放开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