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手中出片率最高的鏡頭是哪一支,都出過什麼作品?

蘇州三憶影像


手中出片率最高的我個人是16-35F4IS(佳能),因為我喜歡風光攝影所以用他拍攝的機會最多,也是所有拍攝中使用最多的一支鏡頭。

相信所有的風光攝影師都有一個超廣角鏡頭,作為佳能用戶沒有一個16-35怎麼可以呢?

在選擇鏡頭時候自己比較清新拍攝的內容,所以選擇了比較適合的F4IS版本,實際在拍攝中他也發揮了最大的價值,沒有選擇F2.8鏡頭是因為星空攝影不多,如果拍攝星空我還有24F1.4鏡頭。

綜合考慮16-35F4IS算是最實惠最適合我的鏡頭。

這個鏡頭陪我拍攝過風光、拍過星軌、還拍攝過人像,算是我最喜歡的一顆鏡頭


70-200F2.8IS也是我經常使用的鏡頭,他與16-35是一個完美組合,對於一些遠處風光,有200也夠了,F2.8拍攝人像也非常爽,背景虛化非常舒服,有一種被抽離的視覺感受,風光、人像、70-200少不了。

甚至有些時候覺得200不夠長,還想使用600這類鏡頭,長焦拍攝的體驗非常奇特,一些看似不起看的風光,在經過長焦的拉伸後感覺更奇妙,目前先用200吧


這兩個鏡頭基本就是我用的最多的,風光、人像、幾乎都可以完成,實在不行還有24F1.4啥的,不是因為他們有多出色而是他們適合我,我拍攝的題材也是他們拍攝的範圍。


小魚大魚看世界


你手中出片率最高的鏡頭是哪一支,都出過什麼作品?

我盤點了一下我手中的鏡頭,有一支鏡頭,雖然不是我手中最好的鏡頭,但是它的出片率確實很高。這隻鏡頭就是尼康的80-200mmf/2.8。





這支鏡頭跟隨我的時間很長,購買它的時候原本是打算購買70-200的,但是當時覺得太貴,捨不得,於是退而求其次,買了80-200這支鏡頭。





總的來說,這支鏡頭除了沒有防抖以外,其他性能和70-200也比較接近。當然,畢竟價格相差了一半,80-200相比70-200還是有差別的。用下來感覺最大的差距還是在對焦速度上,80-200的自動對焦確實差距很大。






儘管這支鏡頭有很多不足,但是並不影響它的出片。80mm-200mm幾乎涵蓋了中長焦最常用的焦段,非常實用。





長焦距配合大光圈,能實現很好的虛化效果,而且長焦距的空間塑造能力,使得畫面很有縱深感。所以我平時比較喜歡用這支鏡頭拍攝一些靜物特寫或者人像,甚至用它拍攝一些風景。





直到現在我仍然比較喜歡用這支鏡頭。我現在出門帶上一支80-200,再配置一支定焦鏡頭配合使用就完全足夠了。可能有的人嫌它的體積和重量不便於攜帶,我只想說,習慣就好。






文中的插圖都是我用這支鏡頭拍攝的。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喜歡我的朋友也可以關注我頭條號:蘇州三憶影像。


蘇州三憶影像


我使用的是尼康相機,有50-1.4定焦鏡頭、10-20變焦鏡頭、16-85變焦鏡頭、70-300變焦鏡頭等鏡頭。其中出片率最高的鏡頭是16-85變焦鏡頭,由於這支鏡頭的焦段範圍適合一般創作的大部分需要。

作品《湖畔》獲奧地利國際攝影大賽優秀獎


作品《凝視》獲全國第十六屆攝影藝術大賽特別大獎


縱觀世界


銀子少的話24-105也不錯








藝播映像


我沒被邀請,有邀請時理論問題也回答不出?只能說憑點經驗說。

這麼說在攝影創作中,基本是一長一短兩隻鏡頭,能走天下了。早期用尼康8O200最好使,三代改為7O,上述孌焦最好用,中間段沒必要2470,有影友說過,當然根據不同題材去配鏡頭。舉個例:有些活動不準打閃光,那就靠高感光度,用50大光圈來完成。



松煙墨1


我的銀子非常非常有限,所以只好盡最大可能挖掘手中設備的潛力,最近出行一般攜帶截幅腹肌XT20配某國產35-1.7與1650狗套,拍攝首先要願帶相機出去😩😩😩主要還是窮







SAWAKITA


我由於資金非常有限,一直在使用canon的650D和它的套機鏡頭18-55mm,我只單獨購買過一個canon的50mm f1.8的定焦頭。

平常使用最多的鏡頭就是套機鏡頭。

自認為處在初級階段,作品不算多。發幾個作品,不足之處還望指正。








涵若星明


目前來看,出片率最高的鏡頭還是70-200 2.8。可近可遠,可人像可風景。




我是胖牛牛1


以前用17-40F4配Canon550D





uhu919


尼康24_70mmf2.8鏡頭,因為是最常用變焦段,工作中使用最多。拍過新聞、重大活動、會議、工業、農業、旅遊、城市風光等等題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