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騎電動車來回40公里上下班是什麼感覺?

A華仔0


我每天來回52公里電車,每天一個小時二十分鐘左右,開始覺得很遠,開了一年多,麻木了,後來覺得去哪裡都覺得近[捂臉][捂臉]


-悟空別鬧


曾經騎電瓶車每天80-100公里,最高時速65公里,不是上班,是跑業務,2800買的車架,換了個鋰電池,72V50A,電池就花了6000塊,加上改裝,小10000塊,騎了2年,奮鬥的日子,很充實,一次雨路滑,摔了一跤,腿縫了5針,右手手掌皮全拖了,那個疼啊,忍著痛,騎30公里回家,去醫院清創,縫針,沒打麻藥的那種。有圖有真相。





雪域高原20185


每天騎電動車來回40公里上下班是什麼感覺?

這個人說的是我嗎?

我每天都是騎電動車來回40公里上下班(中午不回家),春天、夏天、秋天還好,天氣不冷,騎車不受罪。可是冬天,那真是遭罪,所以我冬天總是早早出門乘坐公交車上下班!


家在洛龍區李樓鄉,到澗西區的工作單位19.8公里,2012年剛上班時是4月份,4月份的洛陽天氣很好,春暖花開(4月15日是洛陽的“牡丹文化節”),單位早上8點上班,我每天早上都是6:38分出門,騎行大約75分鐘到單位(偶爾會遲到10分鐘),自己帶些飯菜,中午在單位簡單位點飯吃(單位有電磁爐),中午不回家。下午5:30分下班,再騎19.8公里到家,晚上路況比較堵,到家往往已經晚上7點。

春、夏、秋三季都比較好度過,可是進入冬天,也就是進入12月,那伸手都覺得冷,帶上手套、穿上厚厚的外套還可以堅持,冬至以後(12月21日以後),洛陽開始進入最冷的時候,電動車真的騎不成了,騎電動車到單位後,手腳冰冷,手指頭都沒有感覺了,然後開始乘坐公交車。乘坐公交車更慢,每天早上我6:20分都出門,等86路或90路公交車時間大約10分鐘,乘坐大約30分鐘到老城區,再換乘22路公交車到單位,乘坐22路公交車時間是早上7點以後,還是在市區,市區的道路更加擁擠,加上還有等車時間,所以冬天的早上我經常會遲到一會兒(半小時以內),好在單位領導比較理解,也沒有扣過我的工資。

春、夏、秋天雖然騎電動車上班挺合適,但是遇到颳風下雨天也很煩人,很多時候的颳風下雨天我也是乘坐公交車上下班!


每天騎電動車來回40公里上下班,上班路程真的太遠了,在路上耽誤的時間太多了。但是也沒有辦法,為了掙錢。

每天騎電動車來回40公里上下班,中午不可能回家,單位有做飯的工具還好,如果天天買飯吃,那成本也有點高。

每天騎電動車來回40公里上下班,最不喜歡“颳風下雨天”與“天寒地凍的冬天”,惡劣天氣下遠距離騎電動車上下班,真受罪,我深有體會!


人在風上走


我以前在老家上班情況就是和你差不多,每年騎電動車來回大概是30多公里!

那時候大概花費的通勤市場單程大概是40分鐘左右,因為當時是住在鄉里面的,每天從鄉里騎車去市區上班,還好全程都是水泥路,一般我都是按電動車最高速度跑的,如果像別人一樣騎得比較慢的情況下,基本上要一個小時,來回就是一兩個小時左右,所以那時候早上8點鐘上班我是早上六點多起來的,晚上5點鐘下班,大概就是6點鐘左右到家,其實如果久了也就比較習慣了,那一陣子還特別喜歡騎電動車。

在夏天的時候還可以,感覺騎電動車比坐車還舒服,但是到了冬天就不太好,特別是到了大小寒節氣的時候,氣溫都在0度左右,那時候我騎電動車都是帶了偷窺的,因為不帶偷窺會凍死,而且身上還穿了一件大棉襖,幾乎是保暖全副武裝的,只留一對眼睛在外面,如果遇上了冬天下雨的情況,基本上身上就會淋溼,因為騎電動車都是這樣的,所以有時候到了公司基本上要換鞋子。

那時候真的有想買小車的衝動,但是覺得目前的工作沒有買車的意義,頂多就是上下班暖和一點,論速度其實是差不多的,畢竟在市區電動車的效率一點都不比小車貴,而且電動車一般情況下不會遇到堵車的情況,畢竟車小容易通過,而小車就不一樣了,基本上上下班都會有堵車的情況,如果開小車那麼對我來說可能更加的不方便。

其實遠距離騎電動車最擔心的就是電動車沒電和路上發生故障,有一次上班去,騎到半路上車胎爆了,由於還在郊區,所以只能一個人推了幾公里去修理店維修,現在想想遇上這樣的事上個班也太不容易了。


樓盤網


剛畢業時,每天自行車上下班,單程一個半小時,堅持了兩年。那身體棒棒噠,兩條腿的肌肉硬得跟第三條似的。有次把女朋友從公司載回來,還有力氣嘿嘿嘿呢。現在開車上下班,反倒是整天腰痠背疼腿抽筋了。陪兒子騎行五分鐘就氣喘吁吁的。所以想想,《非誠勿擾》裡那個拜金女說的,寧可在寶馬車裡哭,也不在單車上笑。這是多麼的膚淺啊!她不懂得什麼才是真正的樂趣——只有單車男才能讓她在床上哭!


莊子夢蝶夢莊


說說我自己吧!

當初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大概是2003年,還是一個剛從學校走出一年多的人,剛剛穩定了自己的工作,溫飽問題得以解決。所以只能在公司附近的地方和同學合租了一間房屋,那是一間民房而且還是閣樓,由於年久失修,下雨的時候經常是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不光如此裡面的老鼠🐭也橫行其道,我記得最深的一次吃了隔夜的饅頭(可能被老鼠啃過了),拉了整整一個禮拜的肚子,整個人都快虛脫了,從此我發誓要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可在那個工資只有幾百塊錢的時代,想買幾十萬的房子談何容易。就這樣過了幾年自己用掙得錢和父母的幫助在老家蓋了一座兩層的樓房,同時也順理成章的按照農村風俗結婚生子,購房的事也從未再提起。

直到2010年時孩子要上學(幼兒園)的時候,才又不得不重新考慮房子的事情,因為孩子上學沒有戶口是很難報名的,就這樣,我們夫妻兩個人不得不重新考慮房子的事情,由於手頭沒錢加上房價的上漲,只能選擇離公司較遠的鄉下房子。

那是離公司有20公里的房子,當時也只是付了首付而已。就這樣我們開啟了每天40公里的上下班路程,不管是颳風下雨還是下雪,每天騎著電瓶車上班,一直到去年底2個人才都有遮風擋雨的交通工具。

那幾年騎車的歲月裡,曾有過車子沒電,輪胎沒氣推著車子大半夜步行一個鐘頭的情況,也有過下雪天因路滑,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的情況,也曾氣的想把車子扔了自己打車的回家的衝動,也曾累的默默流過眼淚,但我們都苦苦堅持下來了,因為我們心中都有個信念,我在這個陌生的城市終於有自己的家了,孩子能接受正規的教育了,受這點苦,又能算的了什麼呢?再苦再遠我心裡知道那是我的家,那裡有我的孩子,有我溫暖的小窩,這點苦算什麼呢!

靠著這股信念我一直堅持著,因為我知道終有一天我能開著自己的車上下班,不再挨風吹和雨打,靠著這股信念走過了整整8年。

所以每天騎行40公里上下班,是很不容易,但我們要有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的生活會越過越好,我想告訴那些還在堅持的人,相信自己你們也能做到的。

歡迎大家評論和留言!讓我們一起加油!


人的一生啊


這個問題觸動了我內心的苦。

有電動車騎,來回40公里不錯了,就是下雨不方便,1991年剛工作,自行車來回30公里,騎了四年,非常辛苦,雨水和淚水都有過。

長話短說,建議你去市區買個小戶型,慢慢還,眼光放遠點,節省了時間,節省了精力,積累了財富。


ADAMCHINA


沒有那麼遠過,零四零五年上班20公里,騎摩托車,最難熬的是冬天,太冷了,軍大衣,線帽加頭盔,棉手套,就這凍的雙手和臉跟刀拉似的,到廠裡手都麻木了,臉也麻木了,說不了話,得有半個小時才能緩過勁來,後來實在受不了就在廠子附近租房子住,不用起那麼早,五分鐘到廠[大笑]


呀呀我來也


雖然我有車,但是我還是喜歡天天騎著我的小電驢去上班,來回還真是40公里。我就覺得這個環保還特有感覺。



么雞0000001


我騎電瓶車10年感覺:

1、方便快捷,想走就走,冬天就是太冷,現已落下膝蓋冰涼,天天疼痛,當年沒有保護好。

2、充滿電一次性可以跑60公里,週末從金堂回成都,現在冬天不能再騎電瓶車了.真的太冷。

3、根據多年騎電瓶車的總結,奉勸電瓶車,摩托車騎乘人員,一定保護好膝關節。痛起來不能入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