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與北方的冬天吃什麼菜

11月13日,北京。晴,-3-8℃。

西北風4-5風

空氣質量指數:40

昨天,我收到了爸爸從家鄉寄來的豆腐乾、筍乾和紅薯粉絲,都是一些我們日常吃的食材。特別是筍乾,我在北京很少見到。我們會在春天將吃不完的筍洗淨後切成片或條狀,曬乾後存放起來,這樣可以吃一整年。雖然筍乾的鮮美程度無法與鮮筍相比,但也保留了一些筍的滋味,如此人們在不應季的時節裡也能享用這一美食,筍乾燉肉就是許多人愛在大冬天吃的一道菜,鮮美又暖和。

南方與北方的冬天吃什麼菜

除了筍乾之外,我們還會將各種食材晾曬乾,比如茄子、蘿蔔、冬瓜,一方面是方便保存,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增添幾個食材,特別是在沒什麼菜吃的冬天。我還看到有的江浙地區會將萵筍、青菜曬成幹,我們家鄉則沒有這種習慣。吃的時候會將這些乾菜取出,在水中浸泡幾個小時,待它們變得柔軟舒展之後再進行烹調。乾菜保留了新鮮蔬菜的一些滋味,但在口感上完全不同,會變得帶有些許韌勁。

我現在想起才意識到,乾菜的烹調手法也與新鮮蔬菜不同,比如茄子新鮮時我們一般會炒著吃,而茄子幹則會與臘肉同蒸。新鮮的白蘿蔔我們會燉肉或者與肉同炒,而白蘿蔔幹則會與木耳絲、香乾絲等素材同炒成八寶菜。看來這也是大家根據食材的特色做出的調整,是蘊含了諸多經驗與智慧的。

剛來北京時是冬天,某次我去菜場時見到有人將大貨車停在路邊賣白菜,滿滿一車斗的白菜堆成了小山,場面極其震撼。此前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多白菜。買的人也十分慷慨,三四棵、十幾棵地買。還有賣大蔥的,同樣是整整一車的大蔥。後來聽北方的朋友說,幾乎每戶人家在初冬都會買夠一整個冬天吃的白菜和大蔥,這些就是他們冬天裡吃的主要蔬菜。因為室外溫度低,菜不會壞。現在,蔬菜種植技術和運輸技術的不斷提升,即使是生活在冬天不適宜種菜的地方,每天也有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新鮮蔬菜輸入,所以這種屯菜方式就顯得沒那麼必要了。

南方與北方的冬天吃什麼菜

除了白菜和大蔥,我還沒發現哪個北方的朋友家中會曬制乾菜的。不過,許多人家會製作醃菜,像豆腐乳、鹹菜等等,這倒與我們家鄉有些類似。只不過,我們會製作的醃菜種類更多一些,像酸菜、醃生薑、醃蘿蔔、醃黃瓜等等,而現在,家裡做這些醃菜倒不是說為了增加冬天飯桌上的花樣,而是作為一年四季日常佐粥的開胃小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