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陽市珠暉區有哪些清代民居?

  

湖南省衡陽市珠暉區有哪些清代民居?

東嶽觀

  在江東文化風光帶上,還有一處古建築,那就是“東嶽觀”,它位於“退省庵”以南,“歐陽故宅”之北,是衡陽城內最早的道教聖地。

  衡陽是宗教之城,衡陽人最早信奉原始宗教的人物有炎帝、禹帝、帝嚳、祝融、赤松子、螺母等,這些傳說中神仙至今還然在一些供奉場所中,看到他們的神位、神像。 道教是南北朝時期,傳入衡陽境內。

  據有關文獻記載:晉末,天師道道真施存(?~300號“胡浮先生”),施存他師從黃盧子,得到了《三皇內 文》這部道教經書,他有驅策虎豹之術。居衡嶽西峰洞門觀石室修道,並在衡陽創建了“東嶽觀”。相傳,他時跨白豹而出行,愛慕者大都不敢走到他身邊。他於晉 水康元年(300)4月7日升舉。

  衡陽地區的道觀與佛寺,在建築外觀的風格與室內佈置上沒有什麼區別,走進後如果不看當家人的裝束,還真有些分不清楚。而百姓也是見神就拜,在禮儀上道、佛完全一樣......

  精美的龍柱上,還雕塑了施存的故事。   唯道獨尊”這四字,反應了道士們希望得到理想境界,而目前事實上則是在衡陽境內,道教的傳播在步步退守,真正的信徒已經遠落後於佛教、基督教,而位居衡陽第三位宗教。東嶽觀也是如此,燒香的人並不太多。

湖南省衡陽市珠暉區有哪些清代民居?

 歐陽故宅

    在珠暉區湘江東岸風光帶路邊,一座青灰色的古宅靜靜的“站”在那裡,對面馬路車來人往,背後高樓林立,而它的存在多少顯得有些不協調之感。跨過高高的門檻,屋內頓感清涼,彷彿存在一道屏障,立刻與外界的喧囂分隔開來。

  雕花木門“吱”的一聲被推開,踱入屋內,牆上粘貼的彩畫訴說著這座古屋的歷史,氣派的裝潢展現著古屋當年的輝煌,屋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一桌、一床、甚至是床下襬放的一雙布鞋似乎都散發著厚重的歷史氣息,近兩百年前,這座古屋曾經是曾國藩的岳父歐陽凝祉一家的居所。時光流轉,歲月變遷,如今,重新修繕後的故居成為展現晚清時期衡陽本土文化與風俗民情的一扇窗口。

湖南省衡陽市珠暉區有哪些清代民居?

 彭玉麟故居退省庵

  遠遠望去,彭玉麟故居立於沿江馬路邊,青磚瓦房木架構,還是原先古典江南建築的韻味。

  最早的退省庵有三棟,現在僅存前棟,所以看起來與別的明清民居不一樣,沒有好幾進的進深,只是單進一長排。一長排房屋中,門廳居中,門前設廊,兩側為南北廂房。雖然只剩前棟一進,且裝飾也樸素簡單,但整個建築用材粗大,還是能看出房屋主人曾經的顯赫地位。

  進入退省庵,正面的牆上持著一幅彭玉麟穿著官服的畫像。畫像旁掛一幅對聯:絕少五千柱腹撐腸書卷,只餘一副忠君愛國心肝。這是他生前自擬的門聯,概括了自已的本質,本為一介書生,柱腹撐腸的是眾多的書籍,身經百戰無畏生死,是因為心存愛國。北牆與右牆是分別是彭玉麟簡介與年表。

  修復一新的清代民居(東嶽觀、歐陽故宅、彭玉麟故居退省庵)成為湘江東岸風光帶古文化的一個亮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