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市西柳河屯:“孝道村”的新風尚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周禹佳)坐落於潮白河左側的西柳河屯村,隸屬於三河市燕郊鎮,距離首都只有40公里,京秦高鐵和102國道穿村而過。312戶、1105口人的村子裡,有100多名大大小小的老闆,是遠近聞名的“老闆村”,而現在,他們又多了一個稱號——孝道村。

“村兩委班子一直注重黨建引領、文化興村、經濟支撐。我們要在新時代做好新農村工作,出實招、辦實事是我們不變的初心,提高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是我們永遠的使命。”西柳河屯村黨支部書記康海利說,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村兩委班子的思想覺悟不斷強化,幹事熱情更加高漲,贏得了全村百姓的一致認可。

三河市西柳河屯:“孝道村”的新风尚

圖為11月12日,黨員聯繫人卞超(左一)在李冬青家清掃垃圾。 通訊員周禹佳攝

●孝道傳統滋潤民心,文明之風吹進千家萬戶

“民風純、家道正、國風雄,共圓夢… …”漫步在西柳河屯村,家家戶戶牆上都掛著一塊“《家道》三字經”展板,這是村支部委員王毅自掏腰包製作的。

“百善孝為先,有孝心的人一定懂得善良,這樣才能有好民風好村風!”王毅說,他製作展板的初心,就是為了讓孝道文化傳遍全村。就在今年的10月7日,重陽節,村兩委班子還組織大家上門看望村裡80歲以上的老人,為他們送去牛奶和小米。

“我們現在主動把養老錢送到老人家中,一來方便慰問老人,二來還能看看老人的居住環境如何。”康海利告訴筆者,村裡的年輕人如今有了新追求:互相比著誰對老人更好。

尊老敬老、孝老助老之風吹遍全村,7戶村民被授予“新時代孝道之家”榮譽牌匾。

“人變富裕了,思想容易變。經濟富裕的同時,也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富足。”康海利說,自2002年起,村裡便建起了圖書閱覽室,如今藏書一萬五千多冊,涉及哲學、社科、語言等10多類。西柳人自辦的半月刊《西柳天地》記錄著村裡的大情小事,村黨支部創辦的《美麗西柳》微信公眾號今年4月上線,大家通過手機就可隨時瞭解基層黨建和人文動態。

西柳河屯村的文化興村氛圍,影響了村裡的男女老少。39歲的康建東自發組織了“後起之秀”善行公益組織,村裡的年輕人紛紛加入,從2017年的30多人到現在的70餘人,隊伍正不斷壯大。他們免費為村民提供清明上墳掃墓的新土,為消防站的隊員送去解暑的水果和礦泉水,資助承德市平泉縣的一位貧困女孩……

三河市西柳河屯:“孝道村”的新风尚

圖為11月12日,西柳河屯村村民在圖書閱覽室看書。 通訊員周禹佳攝

●從盯著看到帶著幹,面對面解決百姓難題

“這事您甭管了,我帶著大家幹!”幾個月前,村委卞尚東拍著胸脯向支部書記康海利承諾。

村子別墅區的道路狹窄,錯車是個大問題,村民希望可以拓寬道路、美化環境,村裡便主動爭取了鎮裡“一事一議惠民工程”政府補貼。9月底工程一開工,卞尚東就俯下身子帶著大家一起幹,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如今,別墅區內4條主幹線已全部拓寬,新粉刷的牆壁乾淨明亮,可移動花池裡的小麥冒出了綠芽。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後,村兩委班子制定了黨員聯繫戶制度,31位年輕黨員被分成6組,每人聯繫8戶家庭,宣傳黨的精神政策,解決百姓當下的難題,真正和百姓零距離接觸,真正打通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最後一公里。

黨員卞超主動認領了村民李冬青家的幫扶工作。她家是村子中非貧困非低保的“雙非”家庭,可實際上,日子過得卻十分困難:丈夫離婚走了,70歲的老母親雙腳殘疾不能站立,20歲的兒子智障難以自理,由於沒有傷殘和精神鑑定又無法領取到補助,一家三口只能靠51歲的李冬青一人支撐。

11月12日,筆者還未走進她家,便聞到一股腥臭味,卞超和幾位年輕黨員們正拿著鐵鍁掃把,清理院子裡的垃圾。“村裡免費帶她兒子和母親去醫院做了鑑定,現在就等鑑定結果出來後為他們爭取低保補助。”卞超說。

“村裡還幫我落實了工作,現在每個月有1800元的工資,還有額外的節假日補助和三險,讓我對生活瞬間有了希望。”李冬青說著,臉上露出笑容。

三河市西柳河屯:“孝道村”的新风尚

圖為西柳河屯村圖書閱覽室內收集的半月刊《西柳天地》合訂本。 通訊員周禹佳攝

●村街環境大幅提升,鄉村旅遊助力經濟發展

村裡的鐵路橋下安裝了路燈,地下水線路改造完成,村南側兩條3公里長的狹窄小路拓寬了,村街上的私搭亂建拆淨了……通過人居環境整治,西柳河屯村變美了、亮了、乾淨了、寬敞了,百姓的笑容也多了。

“村裡環境這麼好,離北京和燕郊又近,為何不嘗試做鄉村風情的民宿旅遊?”村裡第一間民宿的主人劉亞鳳從2018年起萌生了這個新想法。在籌備過程中,她在院裡種上鮮花樹木,添置了娛樂設施,營造出綠色休閒的生活環境。

此時,一個“攔路虎”把她難住了——沒有天然氣,做飯和取暖成了大問題。令她沒想到的是,村委班子得知後,主動跟燃氣公司協商,免費給她家接上兩個天然氣口,還送了兩個爐子。“省了將近2萬元!”劉亞鳳高興地告訴筆者,如今“康佳居”民宿的生意不斷,週六日和節假日都爆滿,每個月收入約1萬元左右。

“平時在家也是閒著,現在不出村還能掙個零花錢!”50歲的陳淑霞一邊摘菜一邊告訴筆者,劉亞鳳平時忙不過來就找村裡婦女過來幫忙,做做飯、鋪鋪床,也為大夥兒增加一份收入。

“做民宿旅遊也不能單憑一個院子,客人還要看周邊的環境,村裡的環境好了,客人也就來了。”康海利說,“西柳河屯村如今有了新規劃:別墅區主打休閒養生,南新區主打生態宜居,改造原村南區和原村北區,適應百姓生活娛樂。”

他們將繼續改善村街環境,規劃村街發展,打造一街一品,發展以休閒為主的民宿旅遊,為鄉村經濟帶來新活力。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