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屆國展評審複議環節,他拯救了一件作品

12屆國展評審複議環節,他拯救了一件作品

朱中原

第十二屆國展學術觀察員

隸楷組監委

第十二屆國展評委談 專題報道


我認為這次國展評審亮點和細節非常多,可以說多達一二十個。我感受較深的是,在面試階段的評議環節,評委之間往往會為了一件作品的取捨而反覆討論。這充分說明了中國書協堅持的民主評審原則。但按照評審規定,無論是提出複議的人員,還是參與複議的人員,其討論觀點都不得影響評委隨後的各自獨立打分,這是為了避免評審受某一個人的觀點所左右。我覺得中國書協把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都充分考慮到了。

我印象比較深的是,評委劉洪彪在最終的複議環節,把一件即將被拿下的作品提溜出來提請二度複議,但此輪複議必須經過兩項程序:一是須獲得半數評委投票同意後,方可進入再次複議的程序;二是再次複議後的打票,由每個評委在空白紙上投“入選”或是“落選”票,“入選”票數須達到半數方可入選。

經過民主投票,投“入選”的票數正好達到達到半數,最終該件作品又被“撈”了回來,順利過關。劉洪彪拯救了一件作品。

12屆國展評審複議環節,他拯救了一件作品

朱中原 東坡詞小品

每次評審結束,名單公佈之後,書壇都會有熱議,認為有些該上的沒上,不該上的上了。熱議實屬正常。其實這些問題中國書協已經充分考慮到,所以也會舉辦相應的國展論壇,目的就是為國展創作把脈,讓討論公開化、學術化,把原本在桌子底下私下議論的話題,擺在桌面上正大光明地討論。中國書協之前舉辦的烏海論壇、紹興論壇,以及這次十二屆國展論壇,都是這方面的典範,舉辦論壇,自然不是為評審評功擺好,也不是為當代書法創作唱讚歌,而是找問題,找方向,找目標,找定位,是要開展真正的學術批評,包括對國展入選作者的學術批評。嚴格來說,作品入選了,只能說明達到了一個相對的高度,不等於創作就沒有問題了。從我的觀察來說,我認為中國書協現在的展覽評審,制度的嚴密、操作規程的科學和評審機制的優化,的確已經是無可挑剔,正如有的評委開玩笑說,就是想作弊都難。但也正如有人所說,評審制度的嚴密,不等於就一定能評出最高水平的作品。這句話也不能說沒有道理

。畢竟,藝術評判不能完全取決於制度。但如此大規模、高規格的國家級展覽評選,除此之外,恐怕還找不出第二種更好的方式可以替代。

<strong>

12屆國展評審複議環節,他拯救了一件作品

朱中原 書蘇軾詩小品

對於入選作品和落選作品,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言論,但是國展評審必須遵守“遊戲規則”,按章程辦事,它不是由哪一個人說了算,而是評委集體研判。按照中國書協的評審章程,最後的面試考核環節,重點是查找是否有代筆現象,也即抽查入圍作者的複寫作品與原作是否同一人書寫,而不再是考核作品質量的高低。但是,陳洪武書記在面試階段複議環節會議上的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他強調,

面試複議階段除了考察是否有代筆行為之外,還應對入圍作者作品進行綜合研判。也就是說,對於有嚴重質量問題的作品,同樣可以按程序提請複議。

正因如此,在最後的面試考核環節,總共有19件作品被拿下,而其中即有幾件作品因質量問題(而非代筆問題)而最終落選,我認為這是本屆國展評審的一大亮點。當然這絕不意味著對前一階段評審的否定,而是最後核查和綜合研判。我覺得“綜合研判”是本屆國展基於學術層面的一大特色。也正因如此,才確保了本屆國展入選作品的高質量高水準。

12屆國展評審複議環節,他拯救了一件作品

朱中原 朱彝尊詞小品

當然,不能說入選的一千多件作品都代表著當代書法創作的最高水準,也不能說這些入選作者就是當代書壇的標杆性人物,甚至也不能說這一千多件入選作品都無可挑剔。藝術沒有絕對的完美,也沒有終極目標,只有不斷地攀登更高的高峰。我想說的是,即使是入展作者和作品,在藝術水準上也是有差異的,即使是同一作者入展的各種書體之間水準也有優劣之分。如果將入展的分數最低七十分比作考試成績中的優秀的話,那麼我認為這個優秀的含義可以是很寬泛的,優秀之中也還有三六九等之分。國展的入展,其實也是一個綜合評判。它意味著一種高度,但不代表就是最高。

12屆國展評審複議環節,他拯救了一件作品

朱中原 不除愛養聯

正因如此,我們才要強調審美風格和藝術品格。審美風格和藝術品格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我們既要強調藝術審美風格的多元化,也要強調藝術品格的高低。二者互不取代。當我們總是強調排名的時候,也許我們該看一看審美的多元化;當我們總是強調審美風格而忽視藝術品格的時候,也許我們有必要強調一下藝術品格。所以,那些得八十分的作品,和那些僅得六十來分的及格作品(我以觀察員和隸楷組監委身份,經請示陳洪武書記,隸楷組評委召集人張建會,查核組評委陳振濂、劉金凱、葉培貴同意之後,也提交了一件有質量問題作品進行復議,後經全體評委獨立投票,得分60.8分,勉強及格,按規定,屬入展),雖都屬入展,但層次還是不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