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隸書到入國展只花了2年:最重要的是開始就選對了老師

問你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學書法多久能入國展,斬獲“蘭亭”?

按照普遍的情況來算的話,少則五六年,多則三十年,甚至寫了一輩子也入不了。

入國展斬獲“蘭亭”難嗎?那些屢次被刷的書友應該覺得不容易吧。

不是故意要扎你心,而是想給你指條明路。

也許你會說:道理我都懂,可學起來哪有那麼容易,自學起來總會“錯路”走到底...

別急,聽我慢慢道來。

學隸書到入國展只花了2年:最重要的是開始就選對了老師

從學書小白到斬獲蘭亭獎

距離到底有多長

不知你有沒有聽過這麼一句話:“你的格局,藏著你的成與敗。”

寫書法就像做生意一樣,如果沒有格局,只歡呼於當前的小成就,那就姑且把書法當做個人愛好了。

有格局的人寫書法當興趣,卻把作品寫入國展,斬獲“蘭亭”。

他就是劉嘯,說來你也許不信,從8歲開始“寫著玩兒”,到斬獲蘭亭佳作獎,他“玩兒”了32年。

劉嘯一直自嘲“自己是業餘的”,也沒有把獲獎看得多重要。

得獎對劉嘯來說並不陌生。早在1999年,25歲的劉嘯就以一件行書作品入選了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併成為天津最年輕的中國書協會員。

學隸書到入國展只花了2年:最重要的是開始就選對了老師

但在“一舉成名天下知”之後,劉嘯進入了一段不短的“迷茫期”。由於工作忙,幾年之內都沒有參加展覽評獎,之後再投稿,多次落選。那時候就對自己選擇的藝術方向是否正確,產生了疑問。

但“疑問”沒能令他裹足不前,他仍舊努力地去練、去寫。他越寫越好,好到在第五屆蘭亭獎佳作獎名單中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在蘭亭獎中獲得佳作獎,沒有絲毫的洋洋得意,而是明確了學習方向是正確的。

學隸書到入國展只花了2年:最重要的是開始就選對了老師

孫伯翔入古出新的“九”

讓他拾起對書法的熱愛

劉嘯在父親的要求下8歲開始練字,12歲學習篆刻,他的父親還會為他另外佈置硬筆書法作業,這個時候寫書還不是他的興趣,直到1990年左右,十幾歲的劉嘯在一次講座上見到了書法家孫伯翔先生。

20多年過去,他仍能清楚地記得那場講座的每個細節。“孫先生用筆寫下了一個‘九’字,叫我們辨認,我們看出是《張猛龍碑》裡的‘九’字。然後又寫下了《楊大眼碑》《始平公造像》等好幾個經典魏碑中的‘九’字,我們都一一辨認了出來。他最後寫下的‘九’字,我們沒能看出出處。”

劉嘯頓了頓,提高了嗓門:“那是孫伯翔先生的‘九’字!”

學隸書到入國展只花了2年:最重要的是開始就選對了老師

孫伯翔先生作品

孫伯翔先生在講座上對臺下的學生們強調“入古出新”的重要性。“漢魏是泥土,唐宋已成器。也就是說漢隸、魏碑是泥土,咱們如果想做一件器皿,需要泥土作為原料。而唐宋已經做成了一個盤子、一個碗,你就算模仿得再好,也還是人家的盤子、碗。我們要把古人的東西轉換成自己的東西。”劉嘯回憶起孫先生的話。

學隸書到入國展只花了2年:最重要的是開始就選對了老師

這次講座給劉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後20多年的書法道路,劉嘯反對“為書法而書法”,也一直堅持著“入古出新”,更是以隸書、篆書作為自己的主攻方向。

學隸書到入國展只花了2年:最重要的是開始就選對了老師

迷於隸書的魅力

突破於隸書的魅力

講起隸書的魅力,劉嘯認為“隸書這種書體很寬博。與楷書等書體相比,它容納的東西更為寬泛,擁有多種可變化的角度”。

隸書有兩個高峰期:漢隸、清隸。

相比較碑體多變的漢隸,清隸以冊頁、條屏、對聯、扇面眾多,並且均為墨跡,筆法細節直觀。劉嘯說,對於作品還沒能衝入省展、國展的書友來說,學習清隸更容易上手,更容易創作出一幅風格獨具的作品。

清隸的一大特色是墨色活,名家趙之謙為用墨高手,其漲而不爛、潤枯相間的施水帶墨法,使墨色在隸書中充分地表現了藝術魅力。

劉嘯常會發現學員在取法趙之謙時,普遍會遇到用筆的楷意掌控不好、結構的不準、毛筆選擇不好等問題。

劉嘯指出趙之謙的隸書特點還是要筆畫符號化來表現,橫、豎、撇、捺等都摻以楷法,用筆流暢,結體勻稱,顯得生動活潑,神采巧麗。

劉嘯老師單字示範

劉嘯老師單字示範

在橫畫的起筆時必有一短豎向下作為引筆,而收筆處亦多是平行向下,不似漢隸收筆筆勢上揚,形成其隸書的特色。

學隸書到入國展只花了2年:最重要的是開始就選對了老師

國展的最大贏家

自己“雙體”入展還帶上4位“親”學生

作為書家,一專多能,應該是常態。但是在十二屆國展這樣競爭激烈的展覽中,還能示展多項,更證明了這部分書家創作的全面。

劉嘯的十二屆國展作品,用了三種書體表現,用帶格紙書寫,最終得到評委的青睞。不僅自己雙體入展,另外劉嘯還帶了4位學生入展十二屆國展。

學隸書到入國展只花了2年:最重要的是開始就選對了老師

劉嘯老師12屆國展入展作品(隸書)

學隸書到入國展只花了2年:最重要的是開始就選對了老師

劉嘯老師12屆國展入展作品(篆書)

添加微信liangchanglishao,回覆“劉嘯” 進群-聽課-答疑-點評

其中有2位學員僅學了2年,分別以隸書與篆書入展。

學隸書到入國展只花了2年:最重要的是開始就選對了老師

學生入12屆國展作品

學隸書到入國展只花了2年:最重要的是開始就選對了老師

學生入12屆國展作品

劉嘯老師說:“從最近十二屆國展的評審來看,植根傳統是創作一幅書法作品的重中之重。

評委在審視作品時,注重的是作品從哪裡取法,有沒有傳統。所以對於初學者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精準臨摹,再集字創作。

構思創作時,要選一些既是傳統文化經典,又不是膾炙人口的內容,這樣更容易在各種展覽中脫穎而出。”

不僅是在書寫方面,劉嘯老師在作品形式上也是多有研究。當代書法注重作品形式色彩是以展覽為主要欣賞形式決定的。

劉嘯老師認為設計參展作品,可不單單是字能寫好的事情。很多書友,字寫得很好,就是投稿落選,往往就是忽視了形式設計。

劉嘯老師的每一件作品從形式上總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他的十二屆國展作品,用了三種書體表現。不管從拼接的樣式,用紙的顏色,還是作品本身的章法形式,落款鈐印,無不苦心孤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添加微信liangchanglishao,回覆“劉嘯” 進群-聽課-答疑-點評

無論是臨帖、創作、國展投稿,劉嘯老師都能給你一套實實在在的方法。劉嘯老師之前在墨池開展的課程學員達到5000多人,嚴謹的教學風格,點評作業時一針見血,受到學員們的熱情追捧!

以往墨池學員對劉嘯老師課程的高度好評

說太多不如你直接體驗的好,墨池再次邀請到了劉嘯老師,帶來解析趙之謙隸書取法,另闢蹊徑入國展課程。

主講人

學隸書到入國展只花了2年:最重要的是開始就選對了老師

劉嘯曾被評為天津市十佳青年書法家、國家電網十大書法家。2010年、2013年兩度被中國書法家協會評為“中國書法進萬家活動先進個人”。

微信群授課,以圖片+語音+小視頻的形式,並根據每節課內容佈置作業、點評。課程有回放,可永久在本公眾號在線觀看!(報名後請聯繫課程顧問進群,以免錯過精彩)

老師更多作品

學隸書到入國展只花了2年:最重要的是開始就選對了老師

學隸書到入國展只花了2年:最重要的是開始就選對了老師

學隸書到入國展只花了2年:最重要的是開始就選對了老師

學隸書到入國展只花了2年:最重要的是開始就選對了老師

學隸書到入國展只花了2年:最重要的是開始就選對了老師

學隸書到入國展只花了2年:最重要的是開始就選對了老師

學隸書到入國展只花了2年:最重要的是開始就選對了老師

學隸書到入國展只花了2年:最重要的是開始就選對了老師

學隸書到入國展只花了2年:最重要的是開始就選對了老師

學隸書到入國展只花了2年:最重要的是開始就選對了老師

學隸書到入國展只花了2年:最重要的是開始就選對了老師

學隸書到入國展只花了2年:最重要的是開始就選對了老師

添加微信liangchanglishao,回覆“劉嘯” 進群-聽課-答疑-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