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黃縣精細化城市管理工作走筆:下足“繡花功”提升幸福感

下足“繡花功” 提升幸福感 ——內黃縣精細化城市管理工作走筆

記者 任貴偉

11月12日11時許,內黃縣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內,接線員、派遣員、值班長正在緊張而有序地工作著。大屏幕正在顯示多條道路的實時監控畫面。

內黃縣充分發揮數字化城管網格化、精細化、全覆蓋的管理優勢,從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抓起,從背街小巷等薄弱環節入手,有效地推動了城市管理水平,助推該縣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不斷走向深入。內黃縣對影響“創文”工作的城市管理熱點、難點問題專項採集、優先立案,加大對城區內私搭亂建、戶外廣告違規設置、市政公共設施破損和丟失、路面破損、沿街亂貼亂畫、環衛設施損壞以及在城市照明、道路兩側綠化帶養護管理等方面存在問題的信息採集力度,通過數字化城管平臺轉辦到相關責任單位,明確時間節點,實時督辦,提升城市管理效率。截至目前,共採集各類信息5萬餘件,建立了數據庫,並將各類部件和事件進行分析歸類、及時派遣,為各單位找差距、補短板提供數據支撐。

為激發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創文”工作的積極性,內黃縣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進一步擴大了“12319”數字化城市管理服務熱線的服務範圍,完善了以“12319”熱線為基礎並涵蓋微信公眾號的網絡快速聯動平臺,確保第一時間受理市民關心、社會關注的城市管理問題。內黃縣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至今接到熱線1000餘個,收到微信公眾號等網絡信息800餘條。“我家門口有一個窨井蓋破損了,我就打了12319,很快窨井蓋就被更換了。”市民劉先生說。

針對城區內私搭亂建等問題,內黃縣嚴厲打擊違法建設,建立網格化執法巡查長效機制,制訂工作臺賬,對違建行為進行全天候、全覆蓋巡查、監督。今年年初以來,共發現並責令停工違建30餘處,強制拆除違建2800餘平方米,拆除舊商品市場在內的亂搭建頑疾21處。

針對城區主次幹道、學校周邊、居民小區等區域的流動攤販佔道經營、店外經營、亂搭亂建、“牛皮癬”小廣告、噪音擾民、破壞市政設施、毀綠佔綠、私設路障和路沿斜坡、行道樹牽拉搭掛、餐飲油煙擾民等十項城市亂象,內黃縣開展專項整治,加大查處力度,提升市容秩序。今年年初以來,內黃縣共清理佔道經營、店外經營7300餘處,簽訂保證書3000餘份,規範早夜市攤點、店外經營2600餘處,清理路障、路沿斜坡2800個,拆除遮陽網200餘處,處理噪音擾民投訴350餘個,清理小廣告6000餘處,拆除違規設置噴繪面、門頭牌匾330餘個,拆除牆體廣告30餘處、違規條幅500餘條,銷燬沿街落地燈箱153個。家住內黃縣朝陽路與棗鄉大道交叉口附近的劉先生說:“現在街上乾淨多了也好看多了,佔道擺攤的少了,破損的道路很快就修好了,內黃的城市管理越來越好了。”

針對市容環境衛生問題,內黃縣開展市容環境衛生整治行動,按照“以克論淨”的標準,進一步加強各主次幹道人工保潔和機械化作業水平,根據不同季節、重點區域有效採取晝夜作業、錯時作業等;實施垃圾分類,引導居民樹立環保理念。居民張先生說:“道路每天都有專人清掃,有時還用水沖洗道路,道路乾淨了,我們走在路上也感到很高興。”

針對爭道搶行、闖紅燈、電動車、三輪車、電動四輪車違規行駛、非法營運等不文明行為,內黃縣深入推進交通秩序整治行動,嚴查並公開曝光、處罰不文明交通行為16起43車次186人,有效規範了道路通行秩序,預防和減少了交通事故的發生。內黃縣還深化文明交通志願服務引導活動,組織全縣70餘家文明單位,以城區18個重要路口、6所臨路中小學校為重點,每天120餘名志願者常態化協助交警疏導交通,勸阻各類交通違法行為3000餘次,逐漸形成“文明城市你我他,交通秩序靠大家”的良好氛圍。“每天上學、放學,路口都有交警和志願者,我感到非常安全、非常放心!”孩子家長侯女士說。

“目前,非機動車違章行為、車輛亂停亂放等問題依然存在,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全面對照創建標準,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提升居民幸福感。”內黃縣創建省級文明城市指揮部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