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農村電影放映員是一個非常吃香的工作,有誰知道當時吃香到什麼程度?

百花爭春我為先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農村沒有電,一到夜晚,農民就是點煤油燈,當然更沒有電視、沒有網絡和手機。比較喜歡文藝的人,能看看書,除了看書,農民最重要的文娛活動,就是看電影,那時候的看露天電影也就成了農民最喜歡的娛樂活動了。



那麼作為電影放映員,就是一個最吃香的工作崗位了。但是在一個鄉鎮,也就兩個電影放影員,有的甚至只有一個放影員,或者最多也就三個,所以這個工作,要想得到,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大家因為喜歡看電影,作為電影放映員,肯定也是大家關注的對象啦。一個鄉鎮起碼一兩萬人,所以說他萬人矚目,真不為過。那麼說放映員工作吃香,到了什麼程度呢?如果說作為某一個鄉鎮的農民可能不認識鄉長、鎮長,但是肯定認識電影放映員,一見面肯定首先打招呼。當然最高興能有機會向放映員聊聊近期的電影,瞭解最新的電影信息。那時候在一起大家談得最多的就是電影,或者一部新電影,或者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的故事情節,而這些方面,電影放映員是最牛的,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電影方面的大V。

這只是一個精神方面的一種吃香的感覺,物質方面呢,當然也是有的。那時候要放電影之前,首先要到鄉鎮先申請,得到同意後,當天放電影之前,會派兩個人到鄉鎮上去搬運電影機。因為當時電影機還是比較大比較沉,搬運人用背篼把機器運到放映點。天黑之前(放映電影都是露天電影,選擇在晚上),放映員會帶著電影膠片趕到放映點。當地村上自然好酒好菜管待電影放映員,而且非常的熱情。電影放完之後了,再由村裡的人把機器運送回到鎮上去。



作為一個電影放映員,他的工作職位那麼吃香,要是還沒結婚成家,那自然也是女孩們最喜歡的對象。也許,在哪個外出放映的夜晚,就有一雙充滿柔情的眼睛,在黑暗中深情款款地注視著我們正在忙碌著的放映員!

當然,那時候還小,反正也是非常的喜歡看電影,對於鎮上放映的人也是非常地熟悉。說他們吃香,其實主要是大家都喜歡看電影,他們也是拿工資,工資也並不高。

象在我們山區作一個放映員也並不輕鬆,翻山越嶺,涉溪過橋,也有很多外人不知的艱辛。而且,隨著改革開放,電影放映員很快就自謀出路了,不復再有放映員這個職業。

(網絡圖片)


土哥在鄉村


1980年,我的姨夫從部隊退伍回鄉,由於他在部隊是放電影的,被鄉里招為電影放映員。

我小姨當時是名民辦教師,人才溜溜的好,姨夫就是當時去學校給孩子們放電影,兩個人認識了,就談上了戀愛,後來小姨就嫁給了他。

每次臨到我們村放電影,姨夫都由村裡管飯招待,放映器材不用自己搬,村裡安排專人搬,銀幕早早就掛好了,姨夫光等著加上機器,按上片子開放就行了。

記得電影《紅樓夢》片子剛下來的時候,姨夫一晚上要放兩個村的電影,在我們村放完了還要到鄰村去放,不去不行,鄰村人在這裡等著,那陣勢比鄉長都吃香。


記得第一次放電影《賣花姑娘》時,那場面人山人海,牆上的,樹上的都有人在,看電影簡直比命都重要呀!

董青島供稿。


京漂追夢人


對於80年代的農村電影放映員,那時候的確是一個非常羨慕的工作,因為在80年代的娛樂項目是非常的少了,即便是電視也不是太多,一個村兒有可能有一臺黑白電視機,放電視還需要收費的,但對於露天電影是不收費的,那個時候經常盼著放映員來村裡放電影,有時鄰村放電影也要去早早的搬著小板凳去佔一個地方等著看電影。



記得那時候的電影放映員,一般都是有自己的一輛自行車,帶著放映的機器到村裡。首先,這些放映員都是提前到村裡,然後由村裡負責人帶領著上飯店(或者是在村幹部的家裡)請他們吃飯,吃的那是相當的好。晚上要炒上幾個菜,然後要有一瓶小酒。當放映員吃飽喝足以後,天色也就漸漸的晚了。村裡的幹部派人提前把銀幕拉上,也就是一塊大白布找一個地方掛起來。



一般農村放電影都是在村委的大院裡,放映員把機器支好以後,逐個片子進行放映,一般每晚上放兩個電影,時間應該在10點左右就能結束。如果說和放映員關係比較好的話,放映員會讓觀看電影的群眾在附近看電影,這樣能夠看一個正面的電影。所以那時候的放映員,在農民的心目當中是一個非常崇拜的一個職業,也是一個非常羨慕的一個職業。在那時候放映員是最接地氣的一個職業了,也可以說是農民接觸最經常的一個非農業的工作人員。



對於那個時候的電影放映員,找對象是最好找的,而且工作也是最好的,吃的飯也是最好的。因為那時候確實的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每一天到一個村裡放電影,每個村裡的村幹部都會積極的靠上去,然後弄好吃的給放映員吃,這樣放映員就會給放一個好片子,而且還經常的在那個村裡放電影。每次放電影村裡都會大喇叭宣傳,讓大家到村委大院裡等著準備看電影了,當然附近村的村民也來看電影,可以說是人山人海的,不像現在農村幾乎已經不放電影了,即便是放電影也是了了幾個人去觀看。



總之,對於80年代電影放映員這個工作,確實是一個非常好、非常舒服的工作,也是農村老百姓接觸最多的一個行業。放映員的確是非常吃香的,到哪一個村裡都像接天神一樣接送,對於吃喝方面的招待是非常好的,因為那時候溫飽問題也都很難解決,更別說每一頓還能吃上一點肉雞蛋之類的。當然隨著網絡科技的發達,現在看電影的人非常少了,在大城市裡有電影院也只是看看新片上市,當成一個娛樂的場所,如此大趨勢,放映員這個工作理所當然的也就退出了市場,至於以前那些年老的放映員都已退休了。大家是怎麼看80年代放映員的這個工作的?敬請下方留言交流。


宗元三農堂


那個年代的電影放映員可太吃香了,吃飯有人供著,放電影有人幫忙搬器材,到哪裡都有人候著。可以說,當年你要是做了放映員,不僅解決了吃飯的問題,連找對象都完全不用愁。

要知道,八十年代的時候不像現在,那會幾乎沒人家裡有電視機的,大家看電影的唯一來源就是通過電影反映員。所以當時在大家的眼裡,放映員簡直就是一份非常神聖的工作,每天不知道有少人盼著他們的到來。而為了討好放映員,大家也是使出渾身解數,就希望在放映的時候能看到一場精彩的電影。

所以每次放映員來到村裡的時候,接受的完全是領導級別的待遇。那個時候大家的飲食還是比較樸素,但是放映員來的時候一定要用非常好的伙食招待,不是在村幹部就是在餐館裡為他們接風洗塵。所以放映員在吃飯這一塊是非常吃香的,誰餓著他們都不會餓著,而且吃得超好超講究。

在那個年代,女生選擇對象的原則就兩點,一個是能吃飽飯一個是在地方上”有頭有臉“,放映員可以說完全符合了這兩個條件。所以在當時放映員完全不用擔心找不到對象,哪家姑娘跟著他們那都是屬於嫁了好人家了。嫁給放映員不僅吃得好,而且在鎮上附近到哪裡都受人尊敬,這得多好的待遇啊。

那個時候雖然物質條件比較匱乏,但是大家都格外珍惜每一次電影放映的機會,所以每次看電影都特別過癮特別滿足。現在雖然可選擇的電影多了,但是那種大家聚在一起看電影的感覺卻沒有了,少了很多期待和滿足感。所以在當下信息爆炸並不見得就是一件好事,我反正更加喜歡當年那種看電影的氛圍,真的很純粹很享受。

多讀書多看報,就關注“查娛日爆”。

查娛日爆


七八十年代的農村電影放映員,相當於舊時的知縣,可能比知縣還吃香。他們所到村莊放電影燒酒米飯雞鴨魚肉肯定少不了。招待稍有不周,就會受到刁難,以後找他們放電影就難了。記得一次輪到我們這裡放電影,因為沒有買到鴨,後來找他放電影都以理由推辭,什麼沒有片啦,別的村請去啦,你先等著啦就是不肯給你放,後來聽說到這裡吃得不好才知道是怎麼回事。好不容易請老爺似的終於來了吃了這一頓,以後你不叫他們他都會主動聯繫你要不要放電影呢?


綠水青山888


八十年代農村電影放映員特別吃香,因為我的老爸就是電影放映員,在當時那個年代識字的都受尊敬,農村電影放映員也不例外,聽我的老爸說,鎮上會時不時要求放映員下鄉放電影,那個時候看電影是一件大事,臨近中午村委便會派人幫助電影放映員放置機器,幾乎不需要本人動手,不說別的鎮上工資月月到賬,下鄉放電影村民都會送煙送酒送好東西以表感謝,所以在那個年代電影放映員生活條件是很不錯的!

只不過後來九幾年的時候,鎮上安排的下鄉任務少了,父親就將鎮上電影播放機承包了下來,就在自家的院子裡面放電影,可能這是我們那邊第一個露天電影院,每天凌晨三四點去騎車去鎮上租用電影磁帶,實在是太累了,最要命的是,父親這個人大大咧咧特別大方,朋友也是特別多,無論是朋友來了還是朋友的朋友來了,不光好吃好喝的招待,看電影也不會收錢,漸漸的收入急劇減少,堅持到九六年中旬,電影院就關掉了!後來電視開始在普及,電影的地位逐漸衰落,更可怕的是電影資源太少,一個片子甚至會播放成百上千遍!總之在八十年代電影放映員待遇還是不錯的!


阿坤鄉野說


我是農村小夥,對於農村電影放映最瞭解了。

要說吃香是必須的,八十年代的時候,可以說每家每戶基本沒有電視,人們整天除了約上好友一起吹吹牛,一些中年婦女則是在一起八卦一些別人家的瑣事,而有的則是待在家裡做一些工藝打發時間。

我記得那天村裡來了一輛長長的車,從車上下來的是一對夫妻,他們一下車便忙活著,過一會一個偌大的電影屏幕擺在我面前,村裡廣播響起,人們紛紛來到放映電影的巖壩(廣場),放映的是一部打仗片《狼牙山五壯士》電影放的時間大概有兩個小時左右,幾乎全村的人都來看了,場面特別壯觀。

電影放完之後那兩夫妻就出來打廣告了,一些吸引小孩的玩具,那時候我心裡期盼著奶奶給我買一個,看著別的小朋友心裡很不是滋味。終於奶奶還是沒給我買,當時家裡窮,奶奶也只是不想浪費錢,好不容易拿糧食換來的錢。說實話你們看到吃香的了嗎?反正我沒看到!


情感小淑愛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電影放映員是個非常吃香的工作,令人非常羨慕。①車接車送。我們公社三十個村莊,只有一隻電影放映隊,有兩個放映員,基本上每個村,一個多月演一場。公社排好一個月的放映場次,每當村裡放映時,村裡中午飯後派人派車去接,村裡有拖拉機的用拖拉機,有馬車的用馬車,啥也沒有的用小推車推。②鑼鼓歡迎。每當聽說村裡電影隊要來,人們象過年一樣高興。敲鑼打鼓出去四,五里地迎接。③免費吃住。村裡安排管晚上,早上和中午三頓飯,好酒好肉伺候,並安排住宿。小時候的夢想是,長大了也當個放映員,想看什麼電影就放什麼電影。可沒想到,到八十年代末,隨著電視的普及,電影逐漸無人看了,於是,公社電影隊也隨之取消。現在,非常懷念童年時代看露天電影的歡樂時光。


錦繡大地山河


我是1974年的知青。當時公社才有電影放映隊,一般二至三人,他們是縣電影公司的正式工,有固定的工資。那時電影放映員是非常吃香的,到哪個村去放電影,村裡一天三頓飯都是酒肉招待。下一個需要放映的村,要提前派車派人來接。自從有了電視機以後,農村的電影放映工作,就逐漸慢慢不行了,以至於到後來,連放映員的工資都掙不出來了。


雨夢7172


鄉村黑嫂為您回答。

以前農村放的露天電影,幾乎已經成為了永遠的回憶,小時候的那些農村孩子晚上跑幾個村去看電影的場景再也看不到了。因為那個時候人們可供娛樂的方式並不多,電影也很稀缺,那是瞭解外面世界的唯一方法。

相應的,電影放映員也成為了一種吃香的工作。但其實,這個工作經歷了兩個最重要時期。黑嫂說一下自己瞭解到的,希望能幫到題主。

一、最開始時,這個工作很難得到

以前時,我們村是有一個放映員的,當初我想寫一個農村小說,就全面的把村裡那些以前的工人和各種大隊幹部採訪了一下,自己整理了不少的筆記。這個電影放映員的工作在最初時並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幹的,不管是什麼樣的電影放映員,想得到這個工作,首先你得是轉業退伍兵,等於是給安排了工作。

然後這是個工作在當時是有指標的,一個鄉里配一個或者兩個,什麼村裡需要放電影,這位放映員就去鄉鎮上拿片子,那種鐵盒子裡面裝的圓盤,上面是電影膠片,裝在鐵盒子裡。

孩子們一看到放映員騎著自行車,帶著兩個鐵盒子,就知道晚上要放電影和放什麼片子了。那個時候的電影放映員是有工資的。但很快就發生了改變。

二、放映員轉為私人

我們這裡大概是九零年左右的時候,就完全的成為了私人的。就是說,沒有人再發工資,而且以前那種縣裡和鄉里組織的放電影活動也漸漸減少,成為了村裡誰家有紅白喜事的標配。

就是說,誰家有紅白喜事了,就放一場到兩場電影,電影放到一半,電影放映員會拿著個話筒喊這是誰誰家的事,誰拿的錢放的電影啥的。

相應的,這個放電影是有償的,錢是主家拿。放兩晚上,給多少錢,然後第二晚上放完後,主家會弄兩個菜招待一下電影放映員。吃飯喝酒時,把兩晚上放電影的錢結了給人家。

這是兩個重要的時期,從一種工作轉為了一種私人的生意性質。但同時還要說明,那些後來轉為私人經營的放映員,大多還是以前那批當成工作的放映員。

寫在最後:再後來,電影在農村逐漸沒落,人們可供選擇的東西越來越多,看露天電影的人越來越少,於是以前的電影放映員又開始放“投影”,仍然是誰家紅白喜事了放一下。但放映員這件事,已經成為了一種雞肋,沒有人專門幹這個,因為掙不了幾個錢。從最初的工作性質,到後來的個體經營,再到現在的兼職放映,這是我們農村獨特的電影放映史。

鄉村黑嫂為您說些農村事兒。喜歡我,請點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