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奇怪”的戰爭

中國歷史上,最“奇怪”的戰爭

​在人們印象中,戰爭向來都是冷酷無情。

例如長平之戰坑殺降卒四十萬,項羽坑殺秦軍二十萬,還有南京大屠殺。

但是在我國古代春秋的時候,戰爭完全不是這個樣子。

春秋時候的戰爭,禮儀為首,勝負為次。

相當於現在的奧運會比賽一樣。

流程一般是這樣的。

首先,要師出有名。

就是你要去攻打別國,要有理由,你為什麼要去打別人,比如說衛國和鄭國打仗。

衛國國君:你瞅啥。

鄭國國君:瞅你咋滴。

衛國國君:你瞅我,信不信我揍你!

鄭國國君:來啊,誰怕誰!看我不削你!

於是乎,就師出有名了。

中國歷史上,最“奇怪”的戰爭

​衛國軍隊統帥出征前會說,只因鄭國國君瞅我們國君了一眼,還要削我們國君,我們要去揍他們,竟然敢瞅我們國君,!

不能說衛國大軍趕到了,雙方開戰了鄭國軍隊問他們為啥來,衛國軍隊說沒事來轉轉打打你們,這是肯定不行的。

哪怕你瞅了我一眼,我派部隊打你,這也是師出有名!

其次,春秋打仗必須要光明正大。

不許趁敵國國君去世舉辦喪禮的時候,也不準趁敵國鬧饑荒的時候,堅決不能用下三濫的手段,要光明正大的去打。

比如衛國國君去世,全國默哀。

這時鄭國大軍趕到。

鄭國軍隊:衛國的,出來較量較量!

衛國軍隊:沒看到我們國君去世了嗎!找時間再削你們!

鄭國軍隊:好嘞!那抽時間再約!

第三,不斬來使。

交戰雙方都要先派出使者交涉,陳述交戰的理由,而且還要好吃好喝招待,如果使者沒吃好喝好,不開心,那麼禮儀部肯定是要道歉的。

第四,打仗只能在邊境。

雙方的人馬集結在邊境處,雙方不會越過規定以外的地區。

兩邊人開始擺陣,要等對方擺好以後才能開始打。

別人沒準備好,就不能開打,就是不鼓不成列。

中國歷史上,最“奇怪”的戰爭

​宋襄公堅決不趁半路伏擊,最後楚國的軍隊列陣完畢,雙方開戰,宋軍大敗而歸。

後來國人都怪宋襄公,宋襄公說:“就是君子作戰,不打受過傷的人,不俘頭髮斑白的人,不憑藉險隘的地形,我即使成了亡國之君,也不願意攻打還沒有列陣好的敵人。”

可見春秋時期對戰爭禮儀的重視度!寧肯打敗仗也不願違背禮儀!

第五。

輸的一方在逃跑中,勝利的一方還要幫助輸的一方逃跑。

比如晉楚之戰的時候,晉軍潰不成軍。

逃跑的時候,晉軍一輛戰車陷進泥坑裡,跑不動了。

這個時候追擊的楚軍趕到後,先下車幫他修好,然後繼續追趕。

沒想到,晉軍跑了幾步戰車又壞了,楚軍於是再次幫助修理戰車,然後再追,終於讓晉軍跑掉。

追之前還說,以後換個好點的戰車啊!

是不是好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