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之間,女人常說這3句話,能讓婆媳關係更融洽

婆媳之間,女人常說這3句話,能讓婆媳關係更融洽

在嚴格的意義上來說,只有丈夫才跟婆婆有血緣關係,而對於嫁到這個家的媳婦來說,這聲“媽”只是跟老公的關係親近才叫的。婆婆與媳婦之間不存在血緣關係,兩者之間的關係需要進行良好地溝通與協調,才能維持這個家的和諧。

但是婆婆與媳婦,又不是同齡人,雙方不同的東西太多了,經歷不同想法就有可能不一樣,對待事物的看法,都各有各的觀點,維繫著他們關係的,只有丈夫這個家中的頂樑柱而已。

她們都給予這個男人同樣的愛,並且都希望對方能夠回饋給自己同樣的愛,但是一個人的愛是有限的,如果這個男人對於母親與妻子,不能給予同等的愛,就會間接造成這個家庭的矛盾,最終不管是母親勝利了,還是妻子勝利了,都會有一人受委屈,不管是誰受委屈,都不是這個男人願意看到的。

如果想要維持婆媳關係健康穩定地發展,作為媳婦,可以常常把這幾句話掛在嘴邊,這樣,婆媳關係不至於太過尖銳,或許還能夠改善兩者之間的關係。

婆媳之間,如果想要緩和跟婆婆之間的關係,這幾句話,女人儘量多說,可以時常掛在嘴邊,有利於家庭的溫馨與和諧。

婆媳之間,女人常說這3句話,能讓婆媳關係更融洽

第一,“我媽對我超級好”

在很多女人的心中,她們從孃家嫁到婆家,對孃家來說已經是客人,而對婆家來說,如果她們自身沒有融入這個家庭,她們就不屬於這個家的人。

這是她們的觀念導致的,這樣的觀念要趁早改變,只有真正融入到這個家庭當中,把自己當做這個家的一份子,才能設身處地考慮問題,矛盾才不會這麼多。

小婷在嫁給老公之前,跟婆婆見過幾次面,而且話裡話外,婆婆對她的態度都非常友好,在她心中,婆婆甚至比她的親生母親還要好。

嫁給老公之後,小婷逢人就說婆婆對自己很好,婆婆就是一個大好人,人前人後都誇婆婆。

世人都愛聽誇獎,婆婆聽到小婷對她的評價,同樣對外人說,自己對這個兒媳非常滿意,“幸虧我家小子娶了她,不然就該被人娶了”。

兩個人就互相這樣誇獎著,捧著,家裡出了什麼事的時候,雙方也總能考慮到對方的感受,在這樣的家庭氛圍當中,兩個人的關係越來越融洽,甚至親如母女。

從“我媽對我超級好”這句話可以看得出,這個媳婦是真正有智慧的人,這一句短短的話當中,包含這幾個信息:在她看來,婆婆是一個好人;其次,婆婆對她的好,她心如明鏡;再者,婆婆對她的好,她將會回饋給婆婆同樣的好。

這是一個聰明的女人,用這短短的幾個字,就把一個和諧的家庭大綱勾勒了出來。最終丈夫也誇讚妻子有遠見,這一生,娶對了人。

婆媳之間,女人常說這3句話,能讓婆媳關係更融洽

第二,“我媽炒的菜超級好吃”

如果家裡有小朋友,都會知道得到表揚的小朋友是非常開心的,而幼兒園的老師也會把小紅花這樣的獎勵發給優秀的小朋友。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在別人心中是優秀的,同樣婆婆也不例外,她們不過也僅僅只是希望自己在媳婦的心中是優秀的,不管她做什麼事,就算不能得到媳婦的表揚,但願不會被批評就好了。

小芳的婆婆,其實炒菜很難吃,但是為了照顧懷孕的小芳,她還是努力地給她換著各種各樣新的樣式,包括小芳生孩子之後坐月子,也忙裡忙外唯恐照顧不周。

其實幾乎村裡所有的人都知道小芳的婆婆做菜難吃,這一點幾乎是出了名的,去過他家吃過飯的人都知道,真的是難吃到極致。

小芳出了月子之後,就有人調侃她:“你那婆婆做的飯菜,你也能咽得下去?”

小芳回答說:“我婆婆做的飯菜可好吃了,反正我認為好吃,再說了,她就算做得再不好吃,也有心做了飯菜了,總比你婆婆,甚至都不來看一眼坐月子的你好吧?”

每當她這麼說,問她話的人就自動閉嘴了,確實,不過做的菜好不好吃,她也有心做了呀,況且她自己做的東西她自己也吃,絕不是有意做得不好吃的,她真的僅僅只是做得不好吃而已,有人天生就沒有這種天賦,她其實並沒有什麼惡意。

從那以後,小芳每遇見一個人問她婆婆做飯菜好不好吃,她都說“我媽做飯超級好吃”。

聽到自己兒媳婦這麼誇獎自己,婆婆心中也感到非常激動,她其實也知道自己做的不好吃,所以她甚至都開始研究起為什麼自己做的飯菜不好吃起來。

婆媳兩人相互體諒,甚至能夠共同成長,小芳說,她今日能夠伺候我坐月子,已經是幫了我大忙,將來她老了,我絕對不會拋棄她不管。

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能夠做到這個份上已經可以作為楷模了,一個聰明的女人,不會斤斤計較,而是以家庭大局為重。為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貢獻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婆媳之間,女人常說這3句話,能讓婆媳關係更融洽

第三,“我也覺得您得對,但是孩子可能認為不舒服”

在育兒方面,生長在兩個時代的人自然對育兒有不同的看法,婆婆總是認為自己經驗充足,帶大了自己兒子,帶孫子綽綽有餘,但是婆婆的一些想法,總是與兒媳婦的有分歧。

小美認為自己兒子還小,不能給他吃零食,但是,婆婆總是給他買各種各樣的零食,每次都生怕他吃不到。

小美心中又氣又急,不知道該怎樣跟婆婆溝通比較好,有一次,她又見婆婆給兒子買零食,兒子吃得好不歡快,她實在是火氣上來了,直接撂下了一句狠話:“我才是我兒子的媽,你算什麼在這裡指手畫腳的”。

從說了那句話之後,小美的婆婆就不大愛管孫子的事情了,有時候看著孫子,想要上去抱一抱,都抱的這個想法給掐滅了,生怕這樣的行為會惹得兒媳婦不高興,又被她說。

其實小美心中也自責,婆婆是兒子的奶奶,她知道婆婆也是為了兒子好,但是每次跟婆婆的溝通總是有問題,和顏悅色地說,她又總是不聽,左耳進右耳出的,她也不是有心發火的,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

後來,小美從有經驗的老人那裡學到了一個技能,她用這套技能跟婆婆說話,婆媳之間的關係得到了非常大程度地緩和,最後兩人還一起有說有笑地逛街。

譬如婆婆在給兒子買零食之前,她就會用這套說法說服婆婆不要再買零食給兒子吃:“媽,我也知道這些零食很好吃,連我自己都想吃,但是,你孫子還小呢,吃這個對他的健康有隱患”,然後給婆婆看網上那些吃零食地壞處。

萬事以孫子為先的婆婆,一聽這東西會對孫子有害,那還得了!趕緊撤了,於是,她就這樣聽從了兒媳婦的建議,並且在一些自己認為不懂得東西,還願意親自去請教兒媳。

還有一次,兒子哭著鬧著想要買一個玩具,但是那個玩具有一個角很尖銳。小美不同意給兒子買,但是婆婆在旁邊,就很想把這個玩具拿下來給孫子玩,她見不得孫子這樣哭鬧,老人家非常容易心軟。

如果是在以前,小美一定會說:“我是孩子的媽,他能玩什麼不能玩什麼我說了算”。

但是當小美換了一套說辭之後,她想說出的這句話就改成:“媽,你看這個玩具,它的尾巴上面那個角這麼尖,要是一不小心刺您孫子的眼睛,那可不好了”。

婆婆一看那玩具確實很尖銳,立刻打消了買玩具的想法,甚至還幫助兒媳勸孫子不要買,因為在她心中,孫子最大。

處理婆媳關係的三種有效方式,常說這三句話:第1句,“我媽對我超級好”;第2句,“我媽煮的飯菜超級好吃”;第3局,“您做得對,但是您孫子可能會不舒服”。

這三句話,雖然不能解決家裡所有矛盾,但至少能緩和,並且對於將要發生的矛盾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能夠使一個家庭更溫馨,更和諧。

婆媳之間,女人常說這3句話,能讓婆媳關係更融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