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原二代施俊嶸:落地合夥人改革,明年“補短板”

作為中原集團創始人施永青的兒子,施俊嶸於去年12月“接棒”,成為中原集團副主席。翻看履歷會發現,施俊嶸並不是坐享其成的“二代”,早在2015年,他便進入中原,並在行業裡摸爬滾打:從事過一線的銷售工作,全面管理過集團IT科技工作……如今,在中原推行合夥人制度等一系列內部改革措施中,施俊嶸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執棒”快一年,施俊嶸經歷了什麼,有什麼突破?對於中原及房地產經紀行業的發展,施俊嶸有什麼獨到的見解?近日,施俊嶸接受了新京報的獨家專訪,對這些問題做了一一解答。

专访|中原二代施俊嵘:落地合伙人改革,明年“补短板”

中原集團副主席施俊嶸。圖片來源 企業供圖

談這一年:

推行合夥人制度 遇人才流失挑戰

新京報:近一年以來,你如何評價自己的工作情況,給中原帶來了哪些變化?

施俊嶸:仍有較大的進步空間,畢竟我之所以出任副主席,更大的原因在於父親是主席。要做到稱職副主席,肯定要發揮更大功能。目前我可能跟其他管理層有差距,但在年齡方面我會盡量發揮自己的優勢,畢竟我更年輕,更能接近和理解前線業務員和客戶的想法。此外,我也可以為公司帶來新的理念。

差不多一年時間,我跑完了內地大部分城市,把三級合夥人改革方案逐一落地。這一年,我給中原帶來的變化主要還是體現在心態上。我相信管理層是有能力的,只是因為以前沒有人逼他們,他們可能相對安逸,我希望合夥人改革或我參與後,會讓他們感覺到壓力,管理層除了要對業績負責,還需要努力提升我們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以此改善中原的客戶體驗。當然,我也相信他們會非常努力,在這次改革契機中重新找到自己進步的動力。明年我的工作重心會放在一些做得相對弱的領域加以補短板。

新京報:合夥人制度是中原近年少有的大舉措,目前進展情況如何,會不會導致人才的流失?

施俊嶸:去年年底,我們開始做準備,今年在上海落地,按照一個月一個城市的節奏推進,現在大部分城市都已落地。其他企業可能定了方案就可以快速推進,但我們採取的方案是,去每個城市跟管理人員、銷售團隊洽談,得到他們的認同,同時,聽他們的回饋意見,進一步優化方案。這個過程會讓改革進程慢些,但我認為是需要的。

改革方案會使工作內容發生改變,不一定每個人都能適應新崗位,因此肯定會出現人才流失的情況,但這是公司需走的一條路。不過,每個城市會有相應優化措施,就是希望儘可能把更多的人留下來,尤其是前線銷售人員的薪酬體制,每個城市都不一樣,所以有所不同。

在改革過程中,因涉及利益重新劃分,以前利益持有者就會有所抗拒,這是最大的挑戰。所以必然會有人才流失,不能說他們沒有能力,而是他們已習慣這種工作心態,要讓他們重新回到戰爭前線,不一定能適應。

談市場:

北京發力有競爭力區域,三四線城市擴大加盟

新京報:在北京市場,中原未來有沒有一些發力的措施,在外部戰略方面,中原有沒有什麼目標?

施俊嶸:有。目前我們正準備改革,改革的中心是重新調配資源,把資源傾斜至更有效率的地方。具體如何傾斜,我們正在調研。比如北京某個片區住宅我們有競爭力,就把更多資源傾斜到這一片區。根基穩了,就有能力把生產力外溢出去。而以前的策略是全方位推進,可能傾斜資源會更加有效。

現在北京市場不允許中原說要在多長時間佔到市場第一位,這不太實際。而是圍繞著目前看到的問題加以改善,改良團隊的效益。

整個中原也如此,需要一個個攻破,把資源放在規模較大的地方,以此來推動中原向前發展。我們不需要對外表態,一年後要做到多少家店,搶佔多少市佔率,因為我們不需要討好投資者,不需要融資。我自己也是個腳踏實地的人,不會空談太多數字上的目標。

新京報:除了合夥人制度改革外,中原還有其他方面的一些改革嗎?

施俊嶸:不同的板塊有各自的改革。包括我們做的原萃、加盟品牌,其實也是重要的一步。發展方向更多是三四線城市,因為一二線城市有直營店,肯定會有所衝突。

我父親經常講,要傳播我們的基因,我們以前傳播的方法是隻在直營體系內,現在我們嘗試在中小型城市傳播。實踐發現,我們把加盟放在三四線城市落地是正確的,三四線城市更加需要我們的服務。

談行業

“行業用錯了互聯網”

新京報:之前中原高層多次提到反對行業壟斷,您是怎麼看待的?

施俊嶸:我反對壟斷,但我也明白,是否壟斷不是我說了算,是消費者說了算。但很多時候,消費者其實不會太在意行業的競爭環境,但當某家企業真正做到壟斷後,就會出現損害消費者權益的局面。我認為房產交易領域保持一個競爭環境非常重要,因此,我們必須要做得更好,保持自己的競爭力。

新京報:貝殼、58都在房產經紀平臺上發力,您是怎麼考慮的?

施俊嶸:房產中介原本是買家和賣家之間的橋樑,而互聯網平臺出現後,變成消費者和中介間的橋樑,橋樑越多,意味著交易成本越高。目前一些互聯網平臺,花了大量金錢在互聯網的網絡營銷上,實則增加了經營成本,最終轉嫁給了消費者。

運用互聯網,原本應該是讓訊息可以更快,更有效率地傳遞,但現在則是讓整個房產交易更加複雜,這是我們錯誤使用互聯網的結果。在我看來,在不損害員工收入、提升員工內部效率的同時,消費者可以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房子,由此實現雙贏,這才是正確使用互聯網的方法。

談未來

做“跟時間競賽”的經營生意

新京報:目前很多長租公寓先後“爆雷”,您如何看待長租公寓市場?

施俊嶸:中原沒有去做長租公寓,因為看不到公寓產品的利潤空間,這個生意有很多炒作成分,不是很健康。在某種程度上,長租公寓是在利用業主、租客的資金再投資才能產生效益,我認為這不是一個能長遠發展的行業。

不過,也不排除有公司能做到盈利,那就讓他們去做,我不認為長租公寓做大後會影響到我們的本業,市場很大,而且租客也不希望只能從長租公寓機構找到房子。

新京報:之前你們一直強調不會上市,未來也不會嗎?

施俊嶸:我不會否定未來,但目前肯定沒有上市計劃,融資方面我們也沒這個需要。我們不是燒錢的公司,也不習慣承諾,所以就算拿到錢也不知道怎麼花,還是按照自己的步伐發展。

新京報:房地產上下游其他領域,你們會參與投資嗎?

施俊嶸:我父親不喜歡做投資生意,他喜歡經營生意,我也一樣。我也可以買幾個房產,通過收租金過日子,但我覺得這沒有經營公司有魅力。經營公司可以每個月清零,從頭開始做。只要提前完成保本業績後,就是賺取的利潤,每個月都在跟時間競賽,這是比較有意思的地方。

新京報記者 張曉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