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pods市場表現怎樣?對蘋果來說算重頭業務嗎?

cnBeta


如果一傢俬營公司能夠擁有像蘋果AirPods那樣的市場表現--銷量迅速增長、收入增長強勁、利潤豐厚,那麼它明年的估值可能能夠達到1750億美元,繼而成為美國第32大的公司。Midas Kwant在Twitter上發佈了自己的這一估值,他指出,蘋果在2016年發佈AirPods一年後賣出了1600萬副,去年則賣出了3500萬副。

Kwant認為,今年的銷量預計能達到5000萬到6000萬副。

Kwant預測,等到2020年,A的irPods的銷量將達到1億部。這意味著這款平均售價在200美元左右的產品將能產生200億美元的收入。按照淨利潤為35%算的話,年利潤能達到70億美元。而按照保守的25倍市盈率計算的話,Kwant認為這款產品帶來的估值將能達到1750億美元。

當然,一家獨立的公司不可能像蘋果那樣擁有即時的品牌吸引力或全球零售業務,也不可能獲得其用戶群產生的免費廣告。對於任何一家企業來說,創造出一款高質量的新型耳機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而如果是一家規模相對較小的公司來說,其也幾乎不可能像蘋果的H1芯片那樣,為一款產品開發定製的硅材料。

蘋果在AirPods的成功離不開對Beats的收購。通過後者,蘋果可以效仿Spotify的模式,而不再只能擁有iTunes媒體下載這種停滯不前的音樂業務,並且很顯然,這種業務會在未來失去對用戶的吸引力。通過之後的Apple Music流媒體服務,蘋果得以保留已經iTunes的音樂用戶基礎,繼而可以繼續向這些用戶推銷其音樂硬件產品。

蘋果音樂經常被拿來跟Spotify作比較,彷彿這兩家公司陷入了一場用戶的零和博弈。然而,跟其他訂閱服務一樣,服務的競爭和意識越強,其業務規模也就會越大。

另外,一個服務的付費訂閱者數量則是衡量成功的一個糟糕指標。比如Spotify的家庭訂閱,如果一對夫婦購買了一個家庭套餐,那麼實際上用戶數量很有可能不止兩個。

除此之外,當一項服務只是在賠錢的時候,大量訂戶的價值反倒是一種負債。尤其是在音樂流媒體行業,客戶支付的費用非常少,而流媒體公司為了給自己賺錢,也會盡可能少地向音樂人支付報酬。儘管Spotify的收入和用戶數量迅速增長,但它還沒有從流媒體中獲得任何可觀的收入。然而即便如此,這家公司的市值仍高達250億美元。

就像iTunes多年來所做的那樣,蘋果能夠以盈虧平衡的方式運營著Apple Music,其投資這項服務的最終目的則是為了保護以及推動公司的硬件銷售。

蘋果能以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Beats並將其發展成一系列廣泛而深入的商機--包括Beats的原創耳機、蘋果自己的新款HomePod、Apple Music以及大獲成功的AirPods,當這家在2014年宣佈這一計劃的時候沒有多少人會預測到這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