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來最大規模調查!艾滋病的死者,真正死因到底是什麼?

眾所周知,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是一種摧毀人的免疫系統從而導致人體因其他因素而患病甚至死亡的疾病,可以說它是一位“借刀殺人”的好手。

40年來最大規模調查!艾滋病的死者,真正死因到底是什麼?

紐約大學的研究者們對艾滋病1984年至2016年間紐約市252名因艾滋病而死的病人屍檢報告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研究整理,想要對於艾滋病到底“借了誰的刀”進行一次研究。

這也是自1981年艾滋病被報道以來,關於艾滋病所導致的死亡的一次最大規模研究,它被髮表於Archives of Patholog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online。

40年來最大規模調查!艾滋病的死者,真正死因到底是什麼?

紐約大學的Amy Rapkiewicz教授表示,屍檢報告會記錄疾病的發展歷程,並告訴我們病人真正的死因,有時候病人直接被報告的死亡原因與真正的死因可能並不同,表面上可能是由於心臟病突發的病人,實際死因或許是肥胖、吸毒或者艾滋病。

死亡者年紀越來越大

40年來最大規模調查!艾滋病的死者,真正死因到底是什麼?

死亡者的趨勢與研究進展的聯繫

研究者發現,在1984年,最早彙報的死亡病例平均年齡是36歲,而到2010年,死亡者的平均年齡上升到了54歲。

對於這一變化,Rapkiewicz教授認為這要歸功於上世紀90年代聯合抗病毒藥物療法(也就是俗稱的雞尾酒療法)的發展,這一方法最早於1996年由華裔科學家何大一提出,通過使用3種或更多的抗病毒藥物來聯合抵抗艾滋病毒,從而減少單一用藥所產生的抗藥性。

NBA巨星魔術師約翰遜曾在1991年查出攜帶HIV病毒,之後他選擇了退役,並找到了何大一進行雞尾酒治療,時至今日,在接近30年後魔術師約翰遜仍然健康地生活著。

40年來最大規模調查!艾滋病的死者,真正死因到底是什麼?

前NBA球星魔術師約翰遜是一位非常有名的HIV攜帶者

最主要死因是肺部感染

研究者發現,導致艾滋病毒感染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還是肺部感染,在1984年至1987年間,所有報告的死亡100%無一例外都是因為肺部感染,之後雖然這比例稍有降低,但仍然是所有死亡原因裡的前列,在最新的2012年至2016年的數據裡,這一比例仍高達86%。

Rapkiewicz教授表示,即使是接受過治療的患者,免疫力也會比較低,肺部受到感染的風險依然很高。

40年來最大規模調查!艾滋病的死者,真正死因到底是什麼?

圖源/Pixabay

另外,艾滋病患者死於動脈粥樣硬化或被發現存在血管變窄等問題的比例也在急劇增加,在1988年至1991年間,約21%的死亡者被發現有動脈粥樣硬化,而在2008年至2011年,這一比例上升到了54%,佔比超過一半。

紐約大學醫學院臨床研究員Sobia Nizami博士表示,很難去確定這一趨勢出現的原因,很難去解釋它是否應該歸因於艾滋病人活得更久吃得更多,或者久坐的時間更長。她更擔心的是這一趨勢的產生是否是由於抗病毒藥物的副作用。

值得注意的事……

40年來最大規模調查!艾滋病的死者,真正死因到底是什麼?

各年份的樣本來源數 圖源/Pixabay

研究者還發現,現在的艾滋病感染者得病的時間會更長,這也給了一些常見的合併型感染更多的時間去發展,比如病毒性丙型肝炎,它並沒有導致很多病人去世,卻在很多病人的身上都有發現。

研究者發現,在2014年至2016年間,四分之三的死者都發現患有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如果他們沒有因原本的死因而死去,很可能也在幾年後因為肝的問題而死去。

40年來最大規模調查!艾滋病的死者,真正死因到底是什麼?

圖源/網絡

但同時,研究人員也表示,隨著丙型肝炎藥物治療的相關進展,這一趨勢應該會得到改善。

當然,研究人員也強調,這些數據是基於紐約市的艾滋病死者得到的研究結果,還存在著一定的侷限性,但研究者也認為這些變化趨勢對於研究者和臨床醫生而言具有一定意義。

醫界(公號ID:dr-link),創新醫學教育平臺和專業醫生社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